正德十二年,王守仁平叛時曾在江西客家人中恢複了保伍製度。類似於後世曾國藩搞得團練武裝。
後來正德帝收奪兵權,自然不會允許地方督撫訓練的民兵存在。
江西的三萬“伍兵”,被衛所軍壓縮收編成了三千人,給了三個千戶所的編製,駐地就在吉安。這三千人中,有一半兒是吉安當地人。
王守仁下船來臨江的目的,並不是打臨江格勒保衛戰。
王守仁想去吉安,但局勢混亂,一路上不知有多少土匪山賊歹人會趁火打劫。他一個人去吉安,恐怕人還沒走到就被人劫了。
他來臨江府的目的,是找個幾百號保鏢,護著他去吉安。就醬。
戴德孺感覺自己被王兵仙涮了。但轉念一想,或許王兵仙的確有破敵之策呢?
想到此,戴德孺道:“我等全憑撫台大人差遣。”
王守仁大手一揮:“開拔!去吉安!”
且說京城方麵。
這幾年常風跟王妙心苦心經營南鎮撫司,那可不是白給的。
寧王叛軍的情報在南鎮撫司的檔房可謂是汗牛充棟。
豹房之中。
正德帝正在聽常風和王妙心彙報寧王叛軍的詳況。
常風道:“稟皇上。寧王叛軍號稱十六萬。實際人數在十萬左右。其中一萬乃是寧王府護軍。剩餘九萬皆為江西當地的地痞無賴、土匪盜賊。”
“寧王手下大將共有三員。淩十一,閔二十四、吳十三。這三人皆是盜賊頭領出身。不懂兵法,也未打過正經的仗。”
常風一通稟報,正德帝心裡樂開了花。
很明顯,寧王手下是一堆烏合之眾。那朕率領天兵,平定藩王叛亂,史書留名豈不是手到擒來?
正德帝此次南征有兩個目的。一是捅了文官老巢。二是建立平叛的功勳,流芳百世。
常風又道:“本來單憑江西衛所軍的力量,完全可以撲滅寧王叛亂。至少可以將叛亂壓製在江西境內。”
“可惜南昌鎮守太監衙門最近將幾個主力衛所從江西調往了福建備倭。”
其實,此事是正德帝授意的。寧王叛亂不搞大,還怎麼顯得他能征善戰?
正德帝問:“寧王的糧餉如何?”
常風答:“寧王這些年雖用儘了一切齷齪手段斂財。但斂財的範圍始終在南昌附近幾個府。南司測算過,他手中糧餉最多能支撐十萬叛軍半年所需。”
正德帝頻頻頷首:“嗯。南鎮撫司的情報果然詳細!”
突然他補了一句:“以前怎麼不報給朕?”
要不是怕君前失儀,常風恨不能當場給正德帝一個大白眼兒。
我報給你,你也得看啊!
寧王說白了就是你一盤大棋上的一枚棋子。大家心照不宣。怎麼出了事兒找我們南鎮撫司的後賬。皇上,您不講究啊!
常風一言不發,麵露不悅之色。
正德帝連忙道:“啊,朕沒有怪南鎮撫司的意思。好了好了,你們先各自下去,準備隨朕出征!”
此番正德帝南征,有一件十分蹊蹺的事。
上疏請求隨駕南征的文官,隻有兵部尚書王瓊一人而已。
楊廷和與內閣諸員,竟主動要求留守京城。
正德帝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平時朕出京,你們個個巴不得黏在朕身邊。
這回朕去你們的江南老巢,楊廷和那夥兒人不要求隨駕很是反常。
不過橫豎京城兵馬全在朕的皇姨手中。你們這幫手無縛雞之力的腐儒翻不了天。
於是正德帝欣然應允。楊廷和率閣員們留京理政。
且說常風出了豹房,來到了兵部。他要將叛軍情報通報給兵部尚書王瓊。
王瓊是王守仁的伯樂。當初舉薦王守仁前往南贛擔任巡撫的人便是他。
常風說明了來意,王瓊有些不以為然:“通報軍情就免了罷。無用。”
常風驚訝:“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軍情乃是勝負的關鍵,王尚書為何說無用?”
王瓊喝了口茶:“實話跟你說吧,皇上又是集結京營十五萬大軍,又是禦駕親征的,是在瞎折騰。”
常風一愣。
接下來王瓊說了一句載入史書的話:“吾舉守仁為贛南巡撫,隻為今日之事爾。守仁在贛,叛亂月內必平,寧王必束手就擒。”
王瓊這老家夥就是這麼自信。
王瓊這人在文官中名聲很差。此人很會拉關係。跟江彬、錢寧關係好得很。沒事兒一處喝大酒。
但名聲差不等於他是個壞人,也不等於他是個庸官。
論帶兵打仗,他或許不如王恕、馬文升、劉大夏那幾位夏官前輩。
要說識人用人,王瓊不輸任何古賢臣。
常風有些驚訝:“王部堂何出此言?我與守仁相識三十多年。我知他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全才。”
“可有道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王守仁手裡沒兵,拿什麼平叛?”
王瓊不以為然:“堂堂全贛,豈無可用之人?王守仁會拉起平叛的兵馬。你無需替他擔憂。”
“我猜測,南征大軍到山東境時,平叛成功的捷報就能傳到了。”
老王瓊一語成讖。自然那些都是後話。
且說王守仁在戴德孺和幾百臨江衛士兵的保護下,日夜兼程趕到了民風淳樸的吉安府。
吉安知府是一位大狠人。名叫伍文定。
伍文定,弘治十二年進士,跟王守仁是同年。考試之時,他的考房緊挨著唐寅。
金榜題名後,這老兄被授常州府推官。
推官主管一府刑獄。伍文定上任後,用狠辣手段嚴懲常州的黑惡勢力。
譬如說,他捉住欺男霸女的一個地痞頭子。他怕知府受賄,給地痞頭子定輕罪。於是乾脆將地痞頭子關進了大牢,五天不給水,隻給乾糧。將地痞頭子活活渴死。
常州百姓都說他是青天。歹人們卻都說他是酷吏。
後來劉瑾在京中弄權。王守仁與常風怒罵劉瑾被貶龍場。
遠在常州的伍老兄也不含糊,上奏疏痛罵劉瑾。劉瑾派人將他抓進京,關到了詔獄。
這老兄竟在人間煉獄一般的詔獄裡硬生生熬了四年。熬到了劉瑾失勢。
劉瑾死後,他脫罪升為嘉興府同知。剛到嘉興就趕上姚源匪亂。
嘉興知府是個慫包,以稟報賊情的名義跑到了杭州。剿匪之事落到了同知伍文定身上。
他平匪亂的方式比較樸素——除了殺就是殺。
匪亂等同於謀反。我殺謀反者的家屬很合理吧?
給你們三天投降。不投降,我就殺光你們的爹娘妻子。
殺了大約一百多匪屬。盜匪全部下山投降。
正德十年,他被調往吉安做知府。又過了兩年,江西匪亂。朝廷派來了王守仁平亂。
伍文定成了王守仁手下的頭號乾將。
不過,王守仁是剿撫並行。狠人伍文定從不撫,隻往死裡剿。
總之,伍文定是個心狠手辣的大狠人。王守仁來吉安有兩個原因。一是因吉安有三千生力軍。二是伍大狠人在吉安。(本章完)
.yetia97473/41353414.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