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李珵, 餘清窈踱步回到正院。
李策還坐在圈椅上,隻不過他的手指撐在鬢角,眉心微蹙, 眼睫半落, 似乎有些疲累。
“殿下是不是乏了,要不回屋歇息一下?”她提裙走近, 為之擔憂。
他輔導李珵做功課, 是耗費了不少精力。
彆說他乏累了, 就是餘清窈也聽累了。
可李策沒有午睡的習慣,他隻笑著攤開手邊的紙:“無妨, 我想剛剛你還有很多沒有聽明白的地方,所以趁你去送小十的時候我詳略寫了一些, 你過來看看。”
餘清窈不想李策如此認真想要教會她, 也不敢怠慢, 連忙坐到原位, 去看李策給她寫的東西。
“其實也無需想的太過複雜,隻消把戶部當作錢袋子、工部想作工匠、禮部管儀典大事、吏部管官員升遷調遣、兵部、刑部你想必也清楚。”李策還在一邊解釋, 加深她的印象。
餘清窈點點頭, 在腦海裡又記了一遍, 才感慨道:
“僅僅用六個部門已經涵蓋了所有職能,當真厲害。”
“六部其實算不得什麼, 上麵還有內閣與司禮監。”李策提筆又寫下兩組詞, 一左一右分開而立, 像是兩個製衡在天平上的砝碼。
“內閣就是張閣老與餘伯父所在,司禮監是趙掌印, 對不對?”餘清窈慶幸自己還知道這兩個。
李策笑著頷首, 毫不吝嗇地誇道:“說的不錯。”
餘清窈臉頰微紅, “我也就隻知道這些了。”
“你能知道這些已經很好了。”李策讚許地轉過頭,就見著餘清窈兩眸清亮地望著他。
銀杏樹隨著微風輕擺,樹葉在兩人頭頂簌簌搖晃,光與影糾纏在一起,仿佛是纏.綿的黑白蝴蝶在共舞,舞在少女雪白透粉的肌膚上,越發靈動。
兩人明明已經離得很近了,略微超出了該克製的距離,但是他的身子還在緩緩傾向於她,就像是追逐著花蜜的蜂蝶,總是知道自己該飛往哪裡去一樣。
餘清窈的眼睛朝著他不解地眨了眨,黑淩淩的瞳仁倒映出他的臉,卻想看不明白他似的。
李策霎時頓住,隨即旁若無事地轉開視線,端起一旁的茶盞,飲了一口,發涼的茶水順著咽喉往下,好似也帶走了一些莫名的浮躁,才繼續說道:“凡六部所遞奏章、地方官員送的奏報皆需內閣票擬,也就是由內閣先提出處理的意見,而後才呈於皇帝裁決,不過父皇這幾年不太願意處理朝政,大多時候是我來批紅。”
餘清窈點點頭,又問道:“那現在殿下不批紅了,是交還給陛下了嗎?”
“不。”李策又用筆在司禮監上畫了一個圈,“還有司禮監代行。”
餘清窈看著內閣、司禮監兩個圈,再看自己手上寫著的六部,眉頭緊鎖。
還是好複雜啊。
“這樣司禮監的權利會不會太大了?”
能代天子批紅,國家大事都在他們筆下,豈不是可以隻手遮天。
雖然與趙掌印有過一麵之緣,且能感受到他的善意,但是民間將他們卻說得可怖,什麼坑害忠良、阻斷諫路、蒙蔽聖聽,所以在此之前餘清窈對十二監的印象並不好。
李策唇角輕揚,笑了起來,但明顯聲音是低沉了下去,他望著投影在紙上的光斑,慢慢道:“他們權利再大,也無人能越得過皇帝,更何況他們比誰都清楚自己的權來自哪裡,也明白哪些底線不能觸,隻要還有一條鎖鏈拴在脖頸上,這天下還翻不了。”
餘清窈聽著李策的話語,愣愣望向他的側臉,見他的眉心之間浮有淺淺的皺痕。
一國太子,在位二十來年,身後的勢力早已盤根錯節,理應是很難撼動,可是再硬的背景,再多的支持
,也抵不過皇帝一道旨意。
太子如此聰慧,應當知曉皇帝的底線,又怎麼會讓事情發展到這樣的地步?
不等她再多想,從抄手回廊上走來一道身影,同時映入兩人眼簾。
“殿下。”福安兩手捧著隻紅木匣子走了過來,聲音壓著,有些低沉:“是從齊州送來的東西。”
李策放下紫豪筆,緩緩抬眸。
福安重重吸了口氣,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繼續道:“是……齊王太後派人送來,給殿下的信和賀禮。”
餘清窈遲鈍了幾拍,才反應過來所謂的齊王太後是什麼人。
那就是被廢黜的陳皇後,因隨齊王去了封地,皇帝給封了這麼一個不倫不類的封號。
也難怪十皇子會說,皇太後因為陳皇後而不喜廢太子。
在皇帝還未駕崩,就立有太後,使之一朝之內兩代太後並行,實有不敬之意。
也可見得皇帝對陳皇後的寬容縱容到了一種難解的地步,他既廢了後,卻又給了她另一份尊榮。
李策伸手,福安把手中的東西放在桌案上,先把信交到李策手上。
餘清窈再遲鈍,也察覺此刻自己不應該坐在一旁,便起身想走。
李策雖沒有看她,卻捕捉到了她的動作,淡淡道:“沒什麼,不用你回避。”
說完他用桌上的裁刀挑開了泥印壓住的封口,取出裡麵的信箋。
薄薄一張紙,被他兩根指頭夾著,瞧著毫無分量,比起餘清窈滿滿當當寫了四頁的家書,這一封家書真的過於簡短。
餘清窈因為坐得近,所以隻消抬起眼就能看見信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