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釉上彩(1 / 2)

董二郎一聽見有人在燒瓷的領域,頓時吹胡子瞪眼了起來:“你個外行人瞎摻和什麼?”

趙坊主連忙喝退了董二郎:“住口,這是貴客!”

董二郎被他這一聲斥得縮了縮脖子,不再言語。

趙坊主這才轉過頭,對喬芸露出和善的笑容:“客官,你要那瓷坯做什麼?那東西不能用的,還得回爐再燒第二次呢。眼下這一爐讓這蠢材燒壞了,更用不得。”

“我說了,把那瓷坯拿給我看看。”

喬芸的笑容不減,但語氣裡已經帶上了一絲不耐煩。

趙坊主遲疑了一下,仔細一思考,給她看也沒什麼。

他便對著那小徒弟用非常不客氣的語氣說道:“去,把你燒壞的東西拿出來給客官看看。”

小徒弟委屈地抹了一把眼淚,跑進磚房,把自己燒壞的東西拿了出來。

“給,就是這個。”

喬芸接過這個白瓷坯,一雙明亮而靈動的眼睛裡閃過一絲驚訝和欣喜。

她在前世的時候,曾經去景德鎮旅遊過,逛過景德鎮不少窯口。

景德鎮出名的陶瓷不僅僅是釉下彩的青花瓷,還有在瓷坯上發揮鏤雕工藝的玲瓏瓷、釉色五彩繽紛、如寶石一般的色釉瓷,還有釉上彩的代表名詞粉彩瓷。

在燒粉彩的窯口裡,她就見到過不少這樣的白瓷坯。

釉下彩表麵平滑,不褪色,經久耐磨,而釉上彩繪製的紋樣會突出釉麵,摸起來比較有手感,遠遠沒有釉下彩光滑。

但釉上彩在顏色上的質感是也遠非釉下彩能比的。

釉上彩其實並不適合拿來做餐具,但她這次想要突出一個特彆。像湯盆、碗杯之類的器具她打算在外壁用釉上彩,看起來比較鮮豔,盤子之類的就還用釉下彩。

唐代的瓷器大多都是釉下彩,釉上彩要等到明清時期工藝更成熟了才被發明。

釉下彩是將捏好的瓷器生胚用八百攝氏度左右的溫度快速烘烤一遍,烘過之後進行彩畫裝飾,最後再用一千二百攝氏度到一千三百攝氏度左右的窯火燒製上釉。

而釉上彩是先用一千二到一千三四左右的高溫燒成白瓷坯,燒出一層漂亮的釉來,再在瓷器表麵進行彩畫裝飾,最後入窯用八百度左右的窯火燒製,特點就是釉色和圖案需要分開燒。

眼前喬芸手裡的這個素白色瓷坯,和後世景德鎮那些釉上彩窯口裡堆的一件件半成品幾乎彆無二致。

這樣的瓷坯,如果拿去按照釉下彩的辦法再畫上裝飾、最後用高溫燒製,那肯定是不行的。

見她抱著這個瓷坯看來看去,董二郎有些嗤之以鼻,哼,剛剛那樣子他還以為這是個行家呢!沒想到抱著個廢品看呆了!

趙坊主也有些一頭霧水,他問:“這位客官,你看出什麼門道了?”

喬芸抬起頭來,笑眯眯地把這瓷坯遞還給小徒弟,和顏悅色道:“我該怎麼稱呼你?”

年輕的小郎君看著這個比自己還低一頭的小娘子,忽然就生出了一分遇到知音的感慨來,他吸了吸鼻子,說道:“我姓石,沒名字,坊主和師傅都叫我石頭。”

“噢……石小郎君。”喬芸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她轉頭對趙坊主道:“我這一批訂單就交給他來燒。”

董二郎驚得險些腿腳一軟跌到地上,他連連大叫:“啥啥啥?這位客官恁沒看這信球把瓷燒成啥了,還讓他燒?”

趙坊主也有些驚疑不定,仿佛聽見了什麼晴天霹靂一樣,他追問:“您,您沒開玩笑吧?”

喬芸點點頭:“我在江南……哦,饒州,見過一種瓷,他們那燒瓷胎就是這樣的。”

說著,她環顧了一圈在場人員,尤其是董二郎和石頭,定定地說道:“你們平時燒瓷,是不是先用低溫燒成素坯,畫上裝飾後再進窯用高溫燒出釉色來?”

董二郎條件反射地點點頭:“可不是嗎,瓷不都這樣燒?”

喬芸吸了口氣,說道:“那我就要說了,這一批的瓷,像湯盆、杯子、碗這三種,要先高溫燒出釉色,拿出來畫好裝飾之後再進窯用低溫燒。第二次燒的時間……嗯……大概四個時辰左右即可。”

見趙坊主和董二郎還要說話,喬芸搶在他倆之前,說道:“鼎食記那邊正好有從饒州來的餐具,雖然不多,但是也有空出來的。明兒我帶個盤子過來讓你們看看,他們那邊燒出來的瓷是什麼樣的。”

饒州這個地方,就在今天的鄱陽縣。但在唐時,整個饒州的範圍還是很大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