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幼兒園的親子合唱總算是過去了。
下台的瞬間,廖初頓覺肩頭一鬆,好像卸下千萬斤重擔。
短短幾天,恍如隔世!
演出結束後,大家換了便服,轉去大堂休息。
這裡早已被裝飾一新,詳細分出自助餐飲區和休息區。
中間是舞池,若是誰興致來了,還能下場跳一段。
家長們可以借機交際,小朋友們也可以放開玩耍,考慮得非常周道。
折騰了小半天,大家都有些累了。
尤其是部分女士,比較注重形象,從昨晚就開始節食,此刻早已饑腸轆轆,便取了糕點果品來吃。
果果指著中央餐台上的糕點區,興奮不已,“舅舅做的!”
她簡直是班上最令人羨慕的小朋友!
昨天一整天,廖記餐館都沒營業。
上上下下連老板帶員工,都在加班加點做糕點。
今天一大早,廖初就帶了三十多種口味的糕點來。
他在台麵高處放置了廖記餐館的名片。
低處,小朋友們觸手可及的位置放置了色彩豔麗、造型可愛的動物形卡片,反麵同樣印有廖記餐館的信息。
效果很好。
來的家長們大多事業有成,不管是日常需求還是商業往來,都會用到大量糕點。
有的順便嘗了幾塊,或是見自家小朋友吃的不錯,便順手取張名片。
小朋友們則被可愛的卡通畫片吸引,一手拿糕點,一手抓畫片。
“廖先生?”
柳溪一家三口走過來。
說話的是柳太太,她今天特意趕過來給先生和女兒錄影留念。
廖初跟他們打了聲招呼,“倩倩今天唱得真好。”
小姑娘中氣特彆足。
對爸媽來說,誇獎他們的孩子遠比稱讚他們更有效果。
柳溪夫婦也不能免俗。
柳太太笑著摸了摸女兒的腦袋,“還不謝謝廖叔叔。”
“謝謝叔叔!”倩倩大聲道,聲音洪亮。
真不愧是會表演野馬分蔥的姑娘。
果果拽拽廖初的衣角,“舅舅,我呢,我呢?”
你怎麼先誇獎彆的小朋友啦?
孩子大了,知道吃醋啦。
廖初失笑,“果果也很棒。”
果果這才滿意了。
“這孩子真可愛,”柳太太笑道,“對了,我過來呢,是有點事情想麻煩您……”
她說話的時候,柳溪就朝廖初擠眉弄眼的,還有點小得意。
廖初秒懂。
商業合作!
之前柳溪就說過,他太太是做慶典的。
就在上個月,一對身份特殊的未婚夫妻找到了她,說想辦個小型婚禮。
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對未婚男女已經快70歲了。
他們是50年代生人。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很多現在看來本該水到渠成的事情,卻要麵對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阻隔。
女方祖上做過不少買賣,曾頗有資產。
若放在現在,就是人人稱羨的白富美。
但在那個年代,卻成了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資本家,要被清算的。
男方家也很慘。
他們家原本是高級知識分子,後來,在一係列清算運動中被打倒……
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才十幾歲的落魄少男少女在同一家糕點屋外避雨,邂逅了。
就隻那麼一眼,緣分天成。
但當時的環境實在太惡劣。
這兩家本來就已如履薄冰,過得戰戰兢兢。
若再多那麼一個同樣成分背景有問題的親家,真就要活不下去了。
但真摯的感情從來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
那對熱戀之中的青年男女仍小心翼翼,偷偷往來著。
一張偷偷傳遞的紙條,一抹隔著人潮拋過來的眼神,都像苦水裡的一縷甜,支撐他們走下去。
直到男方一家被關入牛棚,女方被扔到大西北改造。
至此,兩人天各一方,音訊全無。
在接下來漫長歲月中,他們將對彼此的思念都化為滾燙的文字,趁著夜色,躲開人群,悄悄編織成書信。
信寫了一封又一封,有時沒有墨水,有時沒有紙張。
於是他們就用灰燼作墨水,樹皮做紙張,慢慢攢了一大箱子。
幻想著,有朝一日重逢,可以交給彼此。
然而等待太過漫長。
接下來的歲月中,不乏動蕩。
稍後,女方又被換到了其他地區,懂外語的男方也因為後期打仗,被調到前線當翻譯。
等一切風平浪儘之時,已經到了80年代。
開放的新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無數冤屈得到洗刷。
男方終於能堂堂正正買了車票,去記憶中反複思念了無數遍的那個地址時,卻被告知:
女方雖然平/反了,但因為政策的關係,已經回不去家鄉。
當地的村長看中了她,硬逼著給自己當兒媳婦。
姑娘堅決不從,就連夜逃跑了。
接下來漫長的幾十年,男方開啟了漫長的尋人之旅。
他曾經登過報,也努力聯係到曾經跟戀人有交集的舊友,試圖找到她的下落。
但姑娘十分謹慎,也怕拖累彆人,逃跑之前,當真半點風聲也沒透露。
男方找啊找啊,從青年找到中年,又從中年到老年,一直沒結果,一直沒放棄。
一直到兩年前,他經人介紹,參加了一檔電視台舉辦的尋親活動,終於找到了曾經的那個她。
曾經的少男少女此時都已白發蒼蒼,滿麵皺紋。
但他們望向彼此的眼神中,仍飽含著滾燙的愛意。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兩人手拉手,進行了人生中第一次擁抱。
這段橫跨半個多世紀的的愛情,終於得見天日。
聽了這段故事,就連從不相信愛情的廖初也頗為動容。
他才要說話,忽然聽到一陣響亮的抽泣。
低頭一看,果果哭得眼淚嘩嘩的。
“嗚嗚嗚,爺爺奶奶好可憐!”
她年紀還小,並不懂什麼運動和曆史,也不明白所謂的愛情。
但長達數十年的分分合合,仍給她帶來強烈的震撼。
廖初忽然想起之前宋大爺說過的一句話:
“在音樂方麵有天分的人,往往共情能力都很強。”
他給小姑娘擦了擦眼淚,“現在都好啦。”
果果用力擤鼻涕,眼淚汪汪,“可是,可是……”
可是還是覺得好可憐哦!
柳太太詫異道:“這孩子真敏銳。”
再看看自家的:
倩倩正埋頭狂吃,覺察到媽媽的注視後,茫然抬頭,半張臉上都是點心渣子。
“啥事兒?”
柳太太:“……吃你的吧。”
都是孩子,咋差這麼多?
倒是孩子她爹,雖然已經是第二次聽這段故事了,仍眼眶微紅。
等廖初安撫好果果之後,柳太太才繼續說。
“前段時間那兩位老人找到我,說想辦一個傳統的中式婚禮,要求一定要有四樣點心,桃酥,豌豆黃,棗花酥和綠豆糕。”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鬨。
一聽點心名兒,廖初就對顧客的形象和口味有了大概構想:
傳統,講究,有極好的品鑒能力。
他點點頭,“這四樣點心沒問題,不過您應該有固定合作夥伴吧?”
柳太太道:“確實,但那兩位老人並不想大操大辦,也已經沒什麼在世的親人了,需要的量就很少……”
兩人一直未婚,父母親人或離散難尋,或早已過世。
幸存在世的兄弟姐妹和當年曾暗中幫助過他們的人,也不過寥寥數人罷了。
她以前做的慶典規模都偏向中大型,來賓加親友起碼幾十人起,用到的糕點也要上千枚了,對接的糕點製作方都是走量的。
而這次需要的糕點數量太少不說,難度也大,很少有店麵同時製作這四種。
分開以後,數量更不起眼,經常合作的幾家都不肯接。
回清江市之前,她還曾聯係過兩家小型的網紅複古風糕點工作室,其中一家的口味達不到兩位老人的要求。
畢竟那個年代能被打上成分不好標簽,都是家裡有點底蘊的。
換句話說,兩位老人的眼光都很高。
如今苦熬半個世紀,終於苦儘甘來,越發不肯將就。
另一家卻要求將婚禮錄像剪輯成他們的廣告視頻,兩位老人都不同意。
柳太太覺得這段故事實在動人,有心替他們做到儘善儘美,回來的時候就拉了丈夫一起想辦法。
然後柳溪就推薦了廖初。
正好青葉幼兒園舉辦親子合唱,提供糕點的就是廖初。
柳太太把其中幾款中式糕點都細細品嘗了個遍,當場決定跟他合作。
她常年操辦典禮,吃過的中西式糕點不計其數,有名的沒名的,褒貶不一。
但今天她吃到的,完美。
她甚至能從裡麵品嘗出對顧客的感情。
聽完來龍去脈的廖初看向柳溪,“我還沒有機會照顧你太太的生意,反而讓你們照顧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