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大熊貓得了術前焦慮綜合症?這是張朝陽怎麼都沒想到的。
為了確認哈士奇說的是不是正確的,他特意給那隻大熊貓做了一個相關的測試,而結果顯示,它不僅得了,而且是很嚴重的術前焦慮。
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大概就是每天都在恐慌,已經形成一種被害妄想症了。
“大白現在吃竹子也不香了,它覺得那些送竹子的人都很可疑,他們會在竹子裡摻著毒藥,然後神不知鬼不覺的弄死它。”
哈士奇躺在張朝陽腳邊,一臉無奈又擔心,“鏟屎官,大白這樣子好可怕,又好可憐,它怎麼會變成這樣子?”
“手術前焦慮是一種手術前心理反應,主要的表現為對手術的擔心和恐懼,軀體反應表現為心悸、胸悶、尿頻、腹痛、腹瀉及睡眠障礙等。手術前後出現輕度的焦慮是可以理解的,但嚴重的焦慮往往乾擾進程,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困擾。”[1]
張朝陽歎了聲,忍不住搖頭,“大白現在的情況已經屬於嚴重焦慮,如果不能幫助它克服,周五的手術可能都沒法做。”
“那怎麼辦?”哈士奇一下子坐起來,語氣著急,“大白說好的要和我一起曬太陽,它要是不能走出去看太陽,會很傷心的。”
張朝陽摸摸狗頭,輕聲安慰,“彆怕,我想想辦法,明天去研究所我們一起開導它。”
手術前焦慮屬於心理學範疇,張朝陽當初學獸醫學時,很少涉及這一塊內容,現在隻能查資料和上網來惡補知識,寄希望找到最合適的方法。
一般來說,手術前焦慮需要做的有兩方麵,一是醫護人員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以緩和有效的手法來減少或排除患者的心理障礙;二是患者自身的心理暗示和其家屬的耐心開導,以鼓勵的方式來促進心態轉變。甚至有必要時,可以使用鎮定劑來進行舒緩。
顯然,這隻白化大熊貓在自己和家屬這一塊,是起不到什麼作用了,那麼剩下的也就隻能靠醫護人員。而研究所能和大熊貓溝通的“醫護人員”,除了他,沒有第二人。
張朝陽知道這是自己必須解決的事情,所以從一開始就很嚴肅認真,為了讓大熊貓不那麼緊張,他把哈士奇也帶上了。
白化大熊貓一聽可以出去玩兒,渾身的毛都開始抖起來了,它在鐵籠子裡轉圈圈兒,興奮地有些“胡言亂語”。
“出去玩兒?是不是可以在研究所裡到處溜達?”
“爬山去嗎?要不就去爬樹?”
“我想到房頂上曬太陽,啊哈哈,和哈哈崽一起,哈哈崽肯定不會爬房子,它還不會爬樹!”
張朝陽笑笑,和大熊貓再三確認一些注意事項,這才打開鐵籠。
“大白,我是個人承擔風險的,你如果出現傷人或者逃跑事件,那麼下次我就沒辦法再這樣輕鬆帶你出來了。”
“唉不會!我big白說話算數,我可是大熊貓耶,才不會說謊。”
張朝陽帶著大熊貓,身邊跟著一隻哈士奇,一人兩動物從部門離開,一路朝著研究所後山走去。很多人都看到了,也立刻想到了上一次大熊貓“跑路”事件,怕的不行。
有人向胡新研反應情況,胡新研被煩的沒辦法,隻能去找何孟來。
胡新研:“我說你們這是鬨的哪一出?怎麼還讓朝陽帶著大熊貓出去了?這可是大熊貓,是熊不是貓!”
這萬一被襲擊受傷了,哭都來不及!
何孟來去卻淡定多了,語氣悠閒的很,“師弟你急什麼,我會這麼做自然有我的把握,我還能害自己徒弟不成?”
“那到底怎麼回事兒?”
“也沒什麼,就是朝陽說這隻白化大熊貓這兩天精神不太對,食欲下降、無緣無故腹痛且異常暴躁……他懷疑得了手術前焦慮。”
胡新研一整個大無語,一隻白化大熊貓,還手術前焦慮?
何孟來:“怎麼就不可以?人會在手術前會出現焦慮,動物也未嘗不會,隻是我們可以進行溝通,而動物無法表達罷了。”
“你又知道了?”
“我不知道,不過我徒弟知道了。既然他說有,也保證能看管好這隻大熊貓,那就讓他帶出去試試唄。”
何孟來說著就笑起來,“我還是很信任咱們研究所的保護機製的,再說那隻大熊貓也確實和朝陽親,我相信他。”
胡新研還想再說什麼,何孟來直接打斷,最後來了句,“師弟啊,有時候我們覺得是無聊或可笑的事情,在他們小年輕眼裡,可能是意義非凡的。誰沒有年輕過?年輕的時候,人總是有很多彩色的夢,不能因為我們經驗多了,自認為看明白一切,就扼殺這種精神上的愉快。”
年輕人,就該有年輕人的樣子!
何孟來的大力支持,讓張朝陽很感動,他知道研究所裡很多人都在看他的熱鬨,說他在瞎折騰。隻有他師父,即便不認同,卻依舊尊重他。
“何醫生好好哦,狗子以前還罵過他,我決定以後不罵了,他的心腸還是紅色噠。”哈士奇將這件事轉述給大熊貓聽,然後由衷的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