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係統這個“小鬼”的問題,麥秋不是第一次想過。
事實上,她對於係統的功能,金手指,一直以來不怎麼依賴。她比較依賴的是係統這隻貓,還有林非波那個人,有他們在的時候,讓她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不然她穿越過來可能沒辦法那麼冷靜,接踵而來的孤獨和寂寞很容易把她逼瘋。
像是係統說的為了未來的文化娛樂產業發展而奮鬥之類的,這種事其實她從沒想過,也從沒把這個當做是自己的責任,她隻是個小人物,那麼崇高的目標不適合她,她也不會去奔著那個方向做。
有時回過頭來看,麥秋都覺得現在的成績遠遠超出她原本的想象,她本來隻是想做個演員而已。
那種沒事拍拍劇,做個配角,少些應酬的實力派演員。
或者托蘇葉秋的福,在少應酬的基礎上,做三四線的演員,經常參加商演,她也可以接受。
娛樂圈的花銷和收入,遠遠高於普通人的消費水平,哪怕隻是幾年的收入,也會比一般工作存錢要多。
當然,如果不想省錢,花的會更多,最基本的置裝費,房租,人情,在大城市花錢總比賺錢容易。
陰差陽錯地走到了現在這個位置,麥秋無論拍不拍良心都要說一句,她很幸運,這裡麵有係統的功勞,有原本蘇葉秋的功勞,有她自己的努力,還有一些非常玄學的運氣成分。
小紅靠捧,大紅靠命,麥秋自己也覺得自己運氣確實很不錯。
但她也不想著靠運氣做些什麼,這種玄學的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運氣很糟糕時,人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所以,她上課的時候還是很認真的,從一開始的磕磕絆絆,到後來的能夠跟上進度,再到現在可以在論文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和研究,這對麥秋自己來說,已經是相當大的進步了。
要知道,她上一次正經八經寫長篇大論的論文,還是N(女人的年齡是秘密)年前的事情了呢。
至於之前讀的藝校,倒也不是沒寫論文,但各大院校普遍都不會太難為藝術專業的學生,隻要不是寫的太不像樣,答辯哪怕磕磕絆絆一些,也都會給過的。
麥秋當初
自己的畢業論文就沒費太大力氣,老師、教授們對於本科和研究生的要求本身就不一樣。
現在則不同,她的教授很注意麥秋這個學生,稍微鬆懈一點都會在郵件中被點出來,然後問她是不是因為其他活動太多,占據了她學習的時間——這大概也是好學生的煩惱了,真是痛並快樂著。
事實上,麥秋自己也清楚,她現在學的東西,基本上在未來回歸社會以後不會用的到的。特倫斯讓她學這個東西,更多的也是為了拿一個許可證:我,麥秋,有資格加入你們的圈子。
也許未來會有一些采訪,但那也不過是作為“藝人才藝”證明她不是花瓶的邊角料而已。
Y國想要做演員的人,多數會像是克雷格那樣,最有名的名校畢業後,再來戲劇學院修習一到兩年,然後投入演藝事業——在表演這一領域,會往上考研究生的人非常少,麥秋自己的專業是古典戲劇表演,同學也是鳳毛菱角。
而且他們都比她年輕,有些也已經開始在一些小的節目或者劇目裡客串,甚至小有名氣。
也有一些人,對表演愛得深沉,麥秋常年兼職,假期還要回華夏,跟本地聯係的同學不多,總也有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其中有一個就是戲瘋子的類型。
據說他家裡似乎也是非富即貴的類型,照理來說應該讀N大或者J大等名校,讀個“拿得出手”的專業畢業。
他就不,私立高中畢業之後他就去讀了某個大學的戲劇專業。
倒也不是他的學校不好,隻是全國前十和全國前二總是差那麼一些的,起碼聽起來是這個樣子。
他的家裡斷了他的經濟來源,雖然還是給他付學費,但為了生活他不得不跟麥秋一起打工賺錢。
他的名字叫伊凡·布朗,是個長得很Y國也帥得很有特色然而十分倔強的男同學。
麥秋本來跟伊凡也完全不熟,伊凡這人看起來有點注孤生的人設,可能也是男校讀多了的關係,基本上不怎麼跟班裡的女同學聯係,連搭話都比較少。
事情的起源在於,一直以來,麥秋的工作很繁雜,瑣碎的事情很多,還要經常往返Y國和M國,她需要一個助理。
這個助理不能太八卦,把她的消息賣給國內外
媒體,又不能太專業,太專業的人不會專心一意給她服務。
而且太專業的人通常意味著價錢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