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是來給司南撐腰的。
不, 確切說,官家是被唐玄騙來給司南撐腰的。
這個國家被男人統治太久了,突然出現一個地方隻許女子入內, 男人被攔在外麵, 勢必有人鬨事。
就算張衙內不使壞, 今天這一出早晚都會上演。所以,唐玄提前找來官家, 幫司南造勢。
官家驕傲著呢,怎麼肯乖乖被兩個臭小子利用?當即就要走。
然而, 唐玄那句“義父”一出口,他怎麼都走不成了。他千盼萬盼才盼來這麼一句,怎麼都不舍得讓唐玄失望。
也不肯輕易讓唐玄得逞。
正想著怎麼討些好處,另一個小機靈鬼就迎上來了。
唐玄順勢把官家一帶,就像倆人要進店似的。
司南做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郡王大人請留步,本店隻為娘子開放,郎君不可入內。”
唐玄配合道:“不是我要進, 是官家。”
司南一本正經,“官家亦是男子, 不可。”
倆人說話的時候, 並沒有避著人,反而故意提高嗓門,讓周圍的人聽到。
圍觀百姓議論紛紛——
“司小東家未免太過大膽,官家都敢攔!”
“我倒覺得小東家說得沒錯,官家也是男子, 自然不能進。”
“話是這麼說, 官家都走到門口, 他還真能攔著?就不怕官家降罪,砸了他的店?”
眾人表麵恭敬,實則都在等著看熱鬨。當然,也有替司南著想的,悄悄地勸他。
趙禎抄著手,繃著臉,在心裡罵兩個臭小子拿自己當磚,乍一看真像生氣了似的。
司南執起手,深深一揖,“小子給官家賠罪了,不若讓郡王帶您去總店,小子讓人給您備一桌好的,可好?”
趙禎哼道:“誰借你的膽子,連我都敢拒之門外?”
“回官家,是您借小子的膽。”司南咧著嘴笑笑,恭敬道,“小子知道,您是位仁德的君主,從來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不會因為小小的過錯苛責臣民。國有國法,店有店規,若小子今日為您破了例,明日來個王爺、來位大人,小子便不好攔了。官家,您一定會理解小子的苦心,對不對?”
對你個頭!
趙禎暗暗地罵了一句,麵上卻露出笑意,仁愛又寬厚,“好一個‘國有國法,店有店規’。既如此,我便不進了。”
唐玄繃著臉,努力演戲,“官家豈是尋常之人?這店規還能攔住您不成?”
官家擺擺手,一本正經道:“我與諸位郎君同為男子,有何特彆之處?不過是姓名之中占了個‘趙’字罷了。”
司南做出激動的神色,揚聲道:“官家仁愛,小子銘感五內!官家不愧為千古仁君第一人,是大宋之福,是百姓之福啊!”
這話說得情真義切,極具感染力。人群中有不少外地來的舉子,當即被調動起來,操著各地鄉音說著讚頌之詞。
趙禎笑眯眯地朝著人群點了點頭,被唐玄扶著上了馬車,朝著玉堂巷去了。
做戲做全套,這頓火鍋還得真吃不可了。
百姓們目送官家的馬車拐出長街,這才長長地舒了口氣。
司小東家說得沒錯,官家真是個好官家!
司小東家也真牛逼,連官家都敢攔!
司南揚聲道:“此地能為娘子們提供休憩之所,得利的並非旁人,而是諸位的母親、妻子、女兒,不管是為了孝道還是因著禮法,都該遵守。”
眾人一聽,還真是這麼回事。
就算先前有些不滿的,此時也不由點頭稱是。
一時間,原本沒打算吃火鍋的婦人們,都忍不住丟下夫君,三五成群地進了店。
郎君們留在門外,一臉無奈。
大夥一合計,得了,咱們也去吃火鍋吧,進不了滿庭芳,還有總店,還有加盟店。熱騰騰的鍋子一吃,元宵節算是沒白過!
司南在眾人麵前風光了一回,轉身就灰溜溜地去了總店。
向官家賠禮道歉去了。
玉堂巷總店,雅間。
趙禎睨著司南,似笑非笑,“膽子越來越大了,連我都敢算計。”
司南腆著臉裝無辜,“誤會,真是誤會。郡王說官家愛吃貽貝,今日又是元宵燈會,小子在總店這邊準備好了海鮮鍋,想請官家嘗嘗鮮。沒承想郡王會錯了意,把您帶到分店去了……”
趙禎嗬嗬一笑:“接著編。”
司南吐吐舌頭,一步步挪到唐玄身後,扶著他的肩,隻露出半個腦袋,可憐兮兮地瞧著趙禎。
趙禎……可恥地被萌到了。
他此生兒女緣稀薄,最疼的就是這般聰明又懂得服軟的小孩子。單論模樣性情,司南比唐玄更能博得他的喜愛。
“不是說準備了海鮮鍋嘛,還不端上來!”話雖說得凶,眼中的暖意卻藏不住。
司南頓時咧開嘴,笑嘻嘻道:“這就去,馬上來,小子親自給您配菜,不讓旁人碰一下。”
趙禎笑罵一句,終究沒繃住。
唐玄不如司南愛說,他對趙禎的孺慕之情隻體現在行動上。不等隨侍的宮人動手,他便不聲不響地安排好了一切。
看著眼前的方巾小料、杯盤碗碟,趙禎隻覺窩心。他雖沒親生兒子,卻得了如同親子般的唐玄,知足了。
海鮮鍋上桌,司南和唐玄一左一右,一個挑魚刺,一個剝蝦殼,那叫一個乖巧孝順。
趙禎不知不覺就吃多了。
司南在小爐子上煮了碗豆漿,拿黑陶茶碗盛了,熱熱地送到他跟前。
趙禎嘗了一口,不由感歎:“今年寒氣重,雖已立春,依舊雨雪不止,若那些孤兒老弱都能喝上這樣一碗熱豆漿,我便心安了。”
“臣明日便去準備。”唐玄道。
趙禎笑問:“你打算怎麼做?”
唐玄看向司南。
司南默默地從屁股下麵抽出一疊紙,遞到官家麵前。
那是一份計劃書,關於組建“外賣社”的,特彆之處在於人員要求,婦人與孩童優先,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這時候司南也不忘拍馬屁,“小子記得,去歲洪災,官家曾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子也想到一句,‘授人以漁不如建個魚塘’,同郡王一合計,便想到了這個法子。”
趙禎看著他,緩緩地應了聲:“好。”
這一刻,他突然不再糾結司南不肯做官了。雖然他沒有擔著一官半職,卻處處為百姓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