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相聚吃過早飯,王瑒便借口功課不可荒廢,到自己房裡去溫書。
實則是跟滇楊等人查探帶來的人中是否有細作混進來。
正忙著,忽聽木棉的聲氣來報:“大爺,小的木棉特來回話,另有老爺身邊的管事一名,有話要稟。”
王瑒揚聲道:“都進來!”
木棉便帶著那名管事一同進來,王瑒看時見那人不過三十歲上下,長得相貌十分普通,看著是扔進人群找不出來的那種。
隻聽管事回道:“大爺,小的是咱家家丁的教頭叫王十三,這回老爺派小的領著一百家丁護衛您和夫人小姐,另外還有這個老爺叫交給您。”
他說著雙手遞上來一物,王瑒接過來翻看,卻見是路引三張,上頭寫著商人錢氏陸銀,攜孀母幼妹因父去世,前往京城奔喪,另有攜帶的家人若乾,貨物多少。
王瑒略略一翻,眼中的淚幾乎要忍不住滾下來,啞聲道:“父親考慮周詳。”
說完,他不願深想,便叫王十三下去了。
木棉這才上來回話,他沉聲回道:“大爺降罪,小的未曾見到衛公子。”
王瑒吃驚道:“怎麼?你被人發現了?”
木棉搖頭道:“未曾,小的趁著夜色,潛入了書院,隻是到衛公子房中一看,已經人去房空了,聽守門的說,是今日上午走的,走的十分匆忙,將物什全都帶走了,說是已經取得了解試的名額,要去考明年的禮部試,先回家備考。”
王瑒氣得握拳狠狠一錘桌子,仍不解氣,將桌上擺著的茶盞等物全都拂了下去,罵道:“豎子!”
木棉垂頭不敢搭言。
王瑒半晌才緩過來,歎道:“罷了,本就不是一方的,難道還指著彆人發善心。你下去罷。”
他自己在屋中悶坐了一上午,到午間翻來覆去也睡不著,便起身到莊子後院的樹林中走一走。
他悶頭一徑往前走,不曾想卻聽見黛玉含笑的聲音:“哥哥,這是往那裡去呢?”
王瑒一愣,停下勉強笑道:“不往哪裡去,隻是天氣炎熱睡不大好,所以到這裡來轉轉。妹妹怎麼這時候也來這裡?”
黛玉走上前來笑道:“本來是在正房中陪伯母說說話的,後來家中諸人都來聽伯母分遣差事,我怕自己在一旁擾得伯母分心,便出來轉一轉。”
她左右打量了一會子,指著林中的一對石凳說道:“左右無事,不如哥哥陪我坐一會子。”
王瑒自然答應。
兩人便走到樹林邊上的亭子裡,在石凳上坐下。
王瑒心中是滿腹心事,一時竟不知說什麼好,張了幾次口,自己還是閉上了。
黛玉也不看他,隻是望著亭子外頭的樹林,問道:“這是楊樹罷?”
她不等王瑒回答,便自己又接口道:“其實是什麼樹也無甚關係,都是一樣的。左右不過是人們為了取涼才種的,樹是無法決定自己要長在哪裡,”她忽然又笑了,“也不能決定自己長成什麼樣子,人們想著要他高便剪去多餘的枝葉,想他矮便年年砍伐,可這樹倒是自己得了樂趣一般,總是沙沙地響著——哥哥,人也是一樣的,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在煩些什麼,但既然你不說,我就也不問,隻一樣,我勸哥哥一句,車到山前總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這是句俗話,可說的有理,既然自己無法改變,儘力就是,何必憂心,也改變不了什麼。”
王瑒呆呆地聽著,忽然覺得自己確實是走到了死胡同,他重活一世,明知道家族將傾,便總是壓得狠了,但凡有一事不在掌握之中便憂心無比,是操心太過了,黛玉雖然不知道實情,但說的很對,儘力便罷。
他想到這裡,灑然一笑,“妹妹說的是,我竟還不如你看得開。”
黛玉揶揄道:“哥哥難得糊塗一回,玉兒可不是要逮住了機會教訓教訓你?”
她不等王瑒開口,自己又遞過一方帕子,抬下巴示意道:“擦擦你額頭上的汗——原來在城裡還不見你如此畏熱,怎麼到了這裡反而出起汗來?”
王瑒接過她的帕子,聞著隱隱有一絲梅香傳來,攪動了他的心神,他暗道,原來顧忌這個顧忌那個,始終沒跟黛玉說過自己的心意,到了這個地步,再不說,還不知道是怎樣,他悄然摸著懷中的簪子——那是他後來新打的簪子,也是銅芯兒的,來來回回挑了不知多少個樣式,昨日才取出來——原來從商販那裡買的那支,他覺著是宮中手法,怕生事端,終歸還是留下了。
想到這裡,他狠狠心從懷中掏出簪子,跟手帕一齊遞到黛玉跟前。
黛玉幾乎是將帕子遞出去的一瞬就後悔了,深怕王瑒覺得自己輕浮,隻是不好開口,此時見王瑒遞回來,連看也沒看就要伸手拿。
拿過來才覺得不對——這帕子怎麼硬硬的?
低頭一看,卻是包著一支簪子。
她紅了臉,半晌才結結巴巴開口道:“這是……”
恰巧王瑒也道:“這是……”
二人對視,都紅了臉,不再張口,還是王瑒臉皮厚些,又開口道:“妹妹,這是簪子,我送你的,不值什麼錢,但,但,這是鎏金銅芯兒的,你,你懂我的意思罷?”
他難得有些不好意思,一改平日的口齒伶俐,一句話說的語無倫次。
好在黛玉明白,垂著頭微不可查地點了兩下,又怕王瑒看不清,訥訥開口道:“我明白。”
王瑒激動地手心都冒出汗來,他怕黛玉以為他不知禮數,忙開口道:“妹妹,其實家父和林叔父早就與你我訂了婚約,已經在官府上過文書了,隻是前幾年咱們都小,這才沒說開。”
黛玉仍是紅著臉低著頭,不肯看他,半晌才道:“知道,母親之前悄悄和我說過了。”
王瑒心中大喜,忙執起黛玉的手道:“妹妹,我會一輩子對你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