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心裡可有合適的人選?不若你去信讓你大弟子留意些,瞧瞧京城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好兒郎肯定是有的,咱們嫻姐兒總是國公府長房嫡女,身份可不低呢!”
寧氏覺得以姚夢嫻的家境來說,總要說個門當戶對的。
“人說喪婦長女不可娶,那些世家眼皮子可不淺,隻能怨咱們大閨女死的早。”梁致瑞說起大閨女,心情又沉重了起來。
寧氏也沉默了下來,過了半晌,她才說道:“等去了京城,咱們好好看看吧!你不是快做壽了嗎?多發些帖子。”
寧氏知道梁致瑞不喜歡熱鬨,往年做壽也隻叫親近的人,隻整壽才會大辦。
如今為了外孫女,也不得不廣撒網,厚著臉皮請那些世家婦來赴宴。
梁致瑞猶豫了半晌,“其實咱們跟前不就有個合適的人選嗎?”
寧氏一愣,“哪個?”
“誠玉啊!這孩子聰慧機敏,為人正直可靠,不像世家子那樣荒唐,長得也好,配嫻姐兒正是郎才女貌,我倒覺得是個很好的人選。除了家世,簡直無可挑剔。”
梁致瑞自從兩年前顧誠玉和姚夢嫻一起回府城,就萌生了這個念頭。
顧誠玉自八歲拜在他的門下,一直以來都對他尊敬有加,讀書也上進,為人處事更是沒得說,對朝堂之事也十分敏銳。
拋開他的家世不談,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好兒郎。
等他得中進士,入朝為官,以他的資質,隻要不是運氣太差,前程應是不差的。
他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若是兩人成為夫妻,他相信顧誠玉一定會好好待嫻姐兒的。
寧氏有些吃驚,“老爺怎會想到誠玉?”寧氏從未想過外孫女婿是顧誠玉。
不可否認,顧誠玉的確要勝過京城的大家子弟,可是他卻輸在了出生上。一個農家子,與國公府長房嫡女,怎能算是良配?
自古以來都講究門當戶對,家境不同,湊在一起過日子,豈能過得美滿?
“怎麼不能是他?你覺得他不好?哪裡不好?你說給我聽聽。”
梁致瑞哪裡不明白老妻的想法?無非是門當戶對的老一套。可是,當年他閨女倒是嫁了世家子弟,滿京城誰不說嫁的好?
可如今呢?大閨女的死與那女婿真的扯不上關係嗎?要不是他左一個右一個納進門,他大閨女會鬱鬱寡歡,以至於鬱結於胸,早早去了嗎?
世家又如何?進門就是一大堆的妯娌,各房相互攀比,上頭幾層長輩,規矩多如牛毛。
每日晨昏定醒,都要花上一兩個時辰。自他大閨女嫁了之後,連想回娘家,都不能夠,家裡一堆瑣事走不開,出來還得婆母允許。
顧誠玉家的事兒他已經了解過,家裡分了家,等日後到京城成了親,平日裡輕易見不著,隻等逢年過節送上年禮就是了。
就算爹娘跟著上京,依兩個老人對顧誠玉的喜愛,應是不會為難兒媳才對。上頭也沒有祖母,小兩口過自個兒的日子就是。
梁致瑞將他的分析說給了寧氏聽,並說嫻姐兒若和誠玉成了親,也能常回來住住,將寧氏說得十分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