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對其他衙署的事管不著,可對禮部的事宜當然了如指掌。就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序目作得算是十分詳細了。照他看來,是沒什麼要補充的。
在禮部待了有十多年了,對禮部的流程已經爛熟於胸。於正一一看過,覺得他禮部是沒什麼問題的。
“大人謬讚了!這麼說來,大人是沒有異議了?若是無需添補或修改,那下官就轉交給其他衙署了。”張亥見於正十分滿意,心裡自然是高興的,顧誠玉可是讓他們翰林院漲了臉麵了。
於正點了點頭,表示沒什麼需要修改和添補的,就讓下頭的書吏將這冊子重新抄了一份存檔。
顧誠玉正對著《嘉仁實錄》焦頭爛額,一起送來的資料根本就不夠,必須要去文華閣翻閱典籍。他無奈歎了口氣,這典籍不全,卻是多出好多活計。
他吃過晌午飯,就去了文華閣,巧的是今兒還是甘典籍當值。
“下官見過顧大人!今兒顧大人怎地有空來文華閣,可是有什麼需要下官為您效勞的?”甘典籍看見顧誠玉過來,也是十分意外。
上次顧誠玉從文華閣匆匆離開之後,他就聽說了顧大人被皇上單獨召見的消息。
如今翰林院誰不知道顧大人聖眷正濃,雖然比不過那些在一直在皇上麵前得臉的大員,可也是皇上親口誇讚過的,且禦賜了文房四寶的官員呢!
再說顧大人年少有為,縱使他背後有個靠山,那也由不得他不巴結啊!
“今日又是甘典籍當值,那可真是巧了!今兒本官要校勘史書,需要查找一下書籍,怕是要勞煩甘典籍了。”顧誠玉也朝著甘典籍打了聲招呼,將身上的牙牌遞給了他。
甘典籍接過牙牌,照舊登記在案。
“大人您有事隻管吩咐,為大人效勞乃是下官的榮幸。”甘典籍將牙牌恭敬地還給了顧誠玉,隨後笑著回道。
顧誠玉也沒時間敘家常,甘典籍對文華閣書籍的擺放一清二楚,有甘典籍相幫,他自然能輕鬆些,之後再請人家吃頓小酒就是。
明兒過來,顧誠玉又在文華閣待了大半日,這本實錄也校勘到一大半。看著還有後頭薄薄的幾張紙,顧誠玉揉了揉眉心,今兒在散值前,還是能校勘完的。
翻過一頁,那紙上記載的幾行字卻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大衍二十八年的記錄,提了兩句當年傳臚大典之事。顧誠玉倒是沒關心什麼傳臚大典,這裡頭並非是詳細記載這個的,而是記載其他的事時,寥寥幾筆帶過。
不過,顧誠玉卻關注到了一個人名,那就是薛皓禎。這人是二十八年的探花郎,當年中探花時,才二十歲,於當年也算是聲名大噪了。
像顧誠玉這樣十四就成為狀元的可謂是鳳毛麟角,那薛皓禎能在二十歲時中探花,也算是年少俊傑了。而他日後在官場上也可稱為一段傳奇,一路扶搖直上,在慧明帝登基第十六年,他已然成為內閣首輔,彼年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