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皇上如今已是日薄西山,這法子的效用就不大了。當然成效肯定還是有的,不可能一點好處也沒有。
良禽擇木而棲,那些官員都拉幫結派,還不是因為皇上年事已高,用不了多少年,就會有儲君繼位。
那些朝臣當然隻想著趕快站隊,以期日後能受新帝重用,對當今皇上的忠誠度可就沒那麼高了。
再加上如今內閣勢大,以夏清為首的一派官員肯定不會買皇上的賬。
因為如果實行密折製,那內閣的票擬權就形同虛設,內閣的官員沒了實權,又豈能善罷甘休?
所以,密折製度隻適用於皇上的心腹。朝中關係錯綜複雜,皇上的心腹又能有多少?再說那些心腹也有許多小心思。所以密折一事,好處其實不大,但好處還是有一點的。
不過,這樣的原因,顧誠玉不可能和皇上說,說到底他也是有私心的。如果內閣失了實權,對他也很不利。他進翰林就是為了日後進內閣做準備,如果票擬權失了效用,內閣成了虛設,他進內閣也沒了意義。
再說,夏清若是失了權勢,那皇上也就不需要扶持官員來和夏清對立了,他更是失去了絕佳的機會。
顧誠玉承認自己的權力欲望不小,可既然入了朝堂,誰不想高官厚祿?
所以他提出這件事,不但想自己從中撈好處,還要防止內閣失去權柄,以後自己入內閣也需要實權。
“不過,皇上若是想要實行,必然阻隘不少。”顧誠玉認真地思索著,想想到底怎麼和皇上列舉此事的弊端。
皇上剛才還十分高興,可經顧誠玉這麼一說,他也冷靜了下來。皇上可不傻,隻需細細思索,他就想到了其中的難處。
六部尚書他隻對沈仕康多了幾分信任,之前在掣肘夏清時,沈仕康出力不少。可沈仕康同時又是老二的舅舅,肯定是向著老二的,皇子們都大了,朝中擁護皇子派係的官員不少。
皇上又將朝中的官員篩選了一遍,竟然覺得哪個都信不過。顧誠玉慣會察言觀色,他一看皇上緊皺眉頭,正在思索,就知道皇上如今麵臨的是無人可用的局麵。
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員,可以說絕大部分都站了隊,沒站隊的也都是沒什麼能耐的,那些派係還真看不上。純臣不是沒有,可畢竟少啊!皇上又是多疑的性子,說不得還以為人家是其他派係的呢!
“啟稟皇上,密奏實行的弊端也不是沒有的。若是上密奏的官員多了,密奏內容彼此都不得而知,就怕有的官員會被誣陷卻無處申辯。且就怕那上密奏的官員想著您與他關係親厚,就以此來要挾其他官員,這些都需要皇上您仔細甄彆。”
顧誠玉頓了頓,繼續道:“又或是同僚之間相互之間起了猜疑,互不信任,這也不利與朝政的施行。”
這其中的厲害關係,顧誠玉自然要點明。不然以後出了紕漏,皇上怪罪下來,那他也是吃不了兜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