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久不在朝堂,已經失了對時政的敏銳。是啊!如今國庫空虛,解決邊餉一事已經迫在眉睫,這不僅是困擾皇上的一大難題,也是讓滿朝官員都頭疼的一件大事。”
梁致瑞對於顧誠玉能想得這般透徹,心中十分震驚。
其實顧誠玉提出的茶稅已經算是仁策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並無多大影響,總比加重百姓的賦稅要強些吧?
之前朝廷已經加重過一次賦稅,後來那些朝臣舊事重提,還是皇上壓了下去。
若真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再加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顧誠玉承認自己是有私心,可那又如何?他不想做聖母,他也沒能耐挑起一個國家的重擔。
隻能說儘一份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梁致瑞歎了一聲,閉上雙眼點了點頭,“你的做法是對的。”
他終於知道自己為何要給夏清讓位了,就因為他做事手段太仁和了。
若大衍真是太平盛世,那他的手段的確適合。
可是如今大衍朝內憂外患,他這樣優柔寡斷,又瞻前顧後,的確不適合坐在首輔的位子上。
夏清確實不是個為百姓著想的好官,可是他手段狠厲,雷厲風行,還能屈能伸,這點確實比他強了不少。
先前他一直不服氣,認為皇上是因為煉丹一事惱了他。
如今再想想,皇上答應他辭官,怕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之前無視夏清對他的爭鋒相對,也是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隻是為了照顧他的顏麵,不好直接提罷了!
想通了這些,梁致瑞的心情有些沮喪。
顧誠玉見梁致瑞沒了精氣神,心中有些擔心。
老師嘴上應和了他,可他怕老師心裡過不去那道坎。
“老師,若您真的覺得不妥,那學生就給皇上另外找一個法子?”
顧誠玉不想惹了老師不快,這是他們倆產生意見分歧最大的一次。
他有些前世的思維,可老師是個正直的人,可能不太能接受。
其實他認為已經說到了這份上,老師若還是不認同,他也隻能另想他法,沒得傷了師徒之間的緣分。
“不!你沒做錯,是老夫著相了。茶稅一事,那些茶商和茶農也不是沒有好處,邊餉更不能拖欠。邊關還有大興虎視眈眈,將士們守衛疆土,又怎能克扣他們的銀錢?”
梁致瑞將剛才心中所想拋開,往事如過往雲煙。既然已經過去了,那就不能再耿耿於懷。
梁致瑞看著眼前如青鬆般挺拔的少年,此子如此妖孽,對本朝來說也不知是福是禍。
可隨即他又搖了搖頭,顧誠玉的品行他還不了解嗎?
這是個重情義之人,不然,他家二哥如此對他,他也不能容忍到今日。
更何況,因為自己不讚同,他就要放棄這件事,這足以說明此子雖然圓滑,卻是真心敬重他的。
但該告誡的,他還是得說出來。這還是個少年郎,他不想顧誠玉被官場影響了心性。
顧誠玉看了眼老師的臉色,見他已經恢複如常,說這話時,也不像是在勉強,才真正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