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微臣以為若是添加新的稅法,還不如加重之前的賦稅,這兩者之間並無不同。”
張朔其實也不全然是因為自己的老師看顧誠玉不順眼,而是因為這背後也損失到了許多官員的利益,其中就包括他。
“皇上,茶稅實施起來,難度不小。最重要的是朝廷不可能每個茶商和茶農都顧及得到,私底下交易,朝廷又如何得知?”
太常寺卿李維提出的話,可謂是一針見血。
他說得有理有據,其中沒有摻雜私人的情感,隻是客觀地敘述事實。
夏清不由得十分滿意,李維不愧是他看好的親信,這話問得巧妙。
“且茶稅耗費的人力不小,若是到時候,茶稅收上來還不及朝廷為此事消耗的錢財,那豈不是貽笑大方?”
皇上皺了皺眉,這些問題在奏折中已經提及,這些人卻還死咬著不放,看來這其中有什麼內幕。
二皇子一聽是顧誠玉提出的,不由得心中一動。
這人之前有個幕僚倒是舉薦過,他也派人查過此人的事跡。據說文采不錯,看所寫策論也算是務實派。
不過,之前他倒真沒有太關注此人。因為他知道那個幕僚背後有人,最後死得有些蹊蹺。
隻是等他察覺想去追查的時候,幕僚卻已經死了,那背後的人就不知是誰了。
二皇子對顧誠玉倒是沒多少關注,畢竟當時顧誠玉還不是狀元郎,不能引起他的特彆關注。
不過,今兒顧誠玉提出的茶稅,讓他對顧誠玉產生了幾分興趣。
“父皇,兒臣倒是以為此事大有可為。大衍朝茶風盛行,就是那小有餘錢的百姓家,都會買上些待客。因此,茶稅的實行,必然能緩和國庫的危機,說不定就排在鹽稅之下呢!”
二皇子剛才是認真考慮了的,交稅的大頭乃是茶商和茶農,百姓少之又少。
那些家中不寬裕的百姓舍不得買好茶葉,更不會買多,因此就算茶商茶葉漲了價,百姓也隻是比原來多付出一點。再說了,實在嫌貴,也可不買。
能買得多且還貴的,自然是那些家中富裕的人家,這些人也不差這點銀子。
所以,他認為茶稅倒是比加重其他稅收好得多。那些稅收可都是一定要交的,躲都躲不開。
三皇子卻認為此事不可行,那些茶商每年孝敬給他的不在小數目。
若是此法施行,那些茶商損了利益,那豈不是要大亂?
剛才提到的茶引,裡頭的道道可就多了,成立了專門的衙門,那他能撈到的好處肯定要少許多。
這裡頭的好處都被分潤了出去,這他可不同意。
顧誠玉爬過長長的階梯,不由得有些怨念。這階梯可夠長的,皇上傳召人時,也不知道等得急不急。
等進入殿內,顧誠玉也沒左顧右盼,上前跪倒在地,口中高呼:“翰林院修撰顧誠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不用看也知道,兩旁站立的朝臣們肯定都齊刷刷看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