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著青色官服的從六品官,在這些人中,肯定十分顯眼。
皇上立刻和顏悅色地叫起,“顧愛卿平身!”
“謝皇上!”
顧誠玉這才站起身來,還是在大殿中央站定。
“顧愛卿,此前大家正在商議茶稅一事,你給大家說說實施茶稅的具體事宜。”
皇上對顧誠玉的態度,那些朝臣都看在眼裡。沒想到這麼一個從六品的小官,倒是挺得皇上看重。
“臣遵旨!”
顧誠玉頓了頓,才開口道:“在座的諸位大人,想必已經知道下官所寫奏折的內容。”
“下官先說茶稅和其他稅法的區彆,茶稅實施的人群乃是茶商和茶農,相信這一點各位大人都沒有異議吧?”
顧誠玉打算先一個一個來解決,既然皇上這麼說,那就是有官員不認同。
“顧修撰,你認為茶稅的施行難道隻針對茶商和茶農嗎?眾所周知,商人重利,倘若他們將賣出的價格提高,那百姓不是吃了虧?這是一點,又或者他們將這些都算在茶農身上,往死裡壓價,那茶農的利益又該如何保證?”
張朔這會兒見到了正主,當然不會放過。
顧誠玉笑了笑,“大人!茶稅和鹽稅不同,您說百姓吃了虧,這的確是事實。可是百姓買不起可以選擇不買,而吃虧較多的,當然是家大業大的富貴人家了,這些人應該不會太計較才是。”
那些腦滿肥腸的商賈和朝堂上的官員,府上會差銀子買茶葉?
這一點與二皇子所說不謀而合,就連二皇子也在暗自點頭。
“那本宮且問你,若是茶商不到官府來購買茶引,而是私下交易,這又該如何?”大皇子轉身,對顧誠玉問道。
顧誠玉聽得大皇子相問,連忙回道:“回殿下,這奏折上已經例舉出了幾點。一是在產茶的州縣設置稅卡,二是對出產大的茶場設榷貨務,專門處理茶政。三、當然要製定相關的刑罰。”
顧誠玉想到了鹽稅,於是拿了它來舉例。
“就拿鹽稅來說,鹽稅作為本朝最重要的稅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固然是鹽乃是百姓每日所需。其次,還是因為鹽稅的嚴格執行。犯私鹽乃是重罪,雖然還有人鋌而走險,可是這樣的人畢竟很少。”
“同理,要想每個茶商或茶農都不在私下交易,這就要看地方的衙門如何執行了。微臣相信,這樣的現象總是不多的。抓住幾個殺雞儆猴,也能讓這些人老實些。”
三皇子上下打量了一眼顧誠玉,沒想到朝中新晉官員中竟然還有這樣的人才,他之前倒是沒注意到過。
“顧修撰,那按你所說,茶引上被寫明了購處、重量、銷期、應納稅收和沿途的稅收情況等,確實方便。不過,那些茶商之前都是自由慣了,朝廷這麼一管製,還管得這麼嚴格,那些茶商能願意?”
其實李維也知道這些他們能挑出的刺,顧誠玉已經在奏折上寫得十分清楚了。
可是他們若都不提出異議,那豈不是顯得他們太無能?
再說,夏首輔心裡也會不高興,他總要表個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