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玉用過飯之後,就抓緊時間校勘實錄。
畢竟他回去還要給皇上擬一份詳細的折子,實錄他已經校勘得差不多了,今兒下晌就送去給張大人!之後的精力就放在鹽引一事上。
這次皇上應該不可能再叫他上朝議政了,鹽引的好處也給了他。雖然好處不大,可顧誠玉卻十分滿意。
也不知他娘收到敕明文書是何種心情?他猜想一定會高興地流淚。
這麼一想,顧誠玉回家的心思不免急切起來。這次爹來信說,會和他一起來京城住上一段時日。
算了算,還有兩日他就能回去了。不過,想到回去,顧誠玉就想起了長公主府的帖子。
今兒回去得問問老師,自己不去赴宴,會不會有什麼妨礙?
長公主是真正的金枝玉葉,就連那些世家也不敢得罪。他還不想自己才剛當上官,就得罪了京城最有權勢的貴女。
顧誠玉升官的事傳遍了翰林院,就連隔壁屋子的同僚都來向顧誠玉道喜。
當然,全都是比品級比顧誠玉低或同級的官員,這些人也就是來顧誠玉麵前混個臉熟。
顧誠玉知道他們是看在他聖眷正濃的份上,再加上以後又要成為他們的上峰,不管結不結交,混個臉熟,日後也好打交道些。
不然,他來翰林院已經月餘了,又怎會看著其中幾張麵孔還很麵生?
先前顧誠玉與夏清不睦,這些人都不敢和他有所牽扯。如今雖然不敢深交,可好歹不算是避著他了。
一個下晌,屋子裡是人來人往,顧誠玉怕太高調,於是匆匆去了張大人處躲避。
“瑾瑜!恭喜你升官了!”葉知秋一爬上馬車,就朝著端坐在車廂內的顧誠玉道喜。
“你也聽說了?”消息傳得可真快,在這沒有互聯網的古代,速度倒是令人驚訝。
葉知秋笑了笑,“一個從六品上了早朝,提出新稅和鹽稅改革,在早朝時,就被皇上欽點為正六品的侍讀。這百十年來,也隻有你才有此能耐和殊榮了。”
葉知秋一直覺得顧誠玉能力非凡,隻要有了機會,他就會一飛衝天。
也無怪當初文夫子對顧誠玉期望如此之高,顧誠玉在私塾待了才兩年不到,夫子就說他已經沒能耐再教顧誠玉了。
“隻是恰巧想到的,先前皇上為了國庫發愁,在我麵前提起過。我既然有了法子,總不能隱瞞。再說,好處還是有的。”
顧誠玉在葉知秋麵前稍稍隨意一些,話裡不避諱自己的目的。
其實這是人之常情,誰不想升官?隻是有些人能力不足,那些法子可不是誰都能想到的。
“你那茶稅和鹽引一事,可要詳細給我說說。之前皇上還沒宣布,你也不好透露,如今可算是過了明路。”
馬車到葉家也要小半個時辰,顧誠玉想了想,與其另外找時間,還不如現在就對葉知秋說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