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卻不想去河邊,前些日子李大成好不容易答應教她識字,她剛把《湯頭歌》裡的《辛溫解表劑》學完,背下來啃啃巴巴的,一日之計在於晨,她打算趁這段時間鞏固一下。
西廂房牆角有一小堆細土,是大丫自己搗碎的,他們家還沒奢侈到小孩子識字用筆墨紙硯。
大丫蹲在角落裡,抓一把沙土撒在地上,均勻攤開,用樹枝在上麵寫字。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
射乾麻黃亦治水,不在發表在宣肺;薑棗細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寫完一遍,大丫看著地上不算整齊的字,還算滿意,畢竟算起來,她已經有整整五年沒寫過字了,現在要重新從這個小孩子的身體開始練起,寫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幸好在這個年代,楷書是主流,對大丫來說學起來不算太難。
大丫識字前生怕爺爺認為自己不開竅,現在又要有意克製住自己學習的進度。
即使如此,也已經讓李大成很驚訝了,他嘴上雖然不說,心裡卻歎氣,可惜大丫是個女娃,不然李家又要出一個讀書人了。
溫習完《湯頭歌》,大丫把細土又堆起來,省的下次還要重新搗碎。
“大丫過來。”
大丫剛把沙土放好,就被陳氏拉進了西廂房,還沒說話,嘴裡就被陳氏塞了一塊糖,是麥芽糖。
陳氏笑眯眯看著她,“甜不?這是你爹從外麵帶回來的,彆往外說。”
大丫點頭如搗蒜,捂住嘴,“我什麼都不往外說。”
“娘,三牛有嗎?”
“你爹帶回的糖,肯定先給你奶奶嘗,你奶奶會給三牛吃的。”
“娘,你吃過了嗎?”
“娘已經吃過了,可甜了。”
“你騙人,每次你騙我吃過了其實都沒吃過。”大丫依偎在陳氏懷裡,“娘,等我長大了,給你買好多糖吃。”
陳氏撫摸著大丫細軟的頭發,這是她十月懷胎生下的女兒,生下來隻有一丁點大,後來還生了一場重病,幾乎都以為養不活了,還好,她的大丫挺過來了。
“去河溝子找二牛玩去吧,家裡沒你要幫忙的事,三牛和二丫也在,看著點他倆。”
河溝子裡的水因為乾旱已經少了大半,剩下的很淺,所以陳氏並不擔心大丫去那裡玩。
“嗯,我知道的。”
下河鎮四周都是挖的河溝子,這是古代抵禦流匪劫寇的一項防禦工程,往年河溝子裡水很多,今年水少了很多。
大丫聽大人們議論,打算召集鎮上的青壯,把河溝再挖深點。
大丫找到二牛時,二牛正撅著屁股挖茅草根,三牛和二丫在一旁,一人手裡握著幾根茅草根吃的正香。
“二哥,你挖多少茅草根了?”
二牛站起來,手上全是泥土,“沒挖多少,都被三牛和二丫吃了。這一片的茅草根都被挖的差不多了,我想去對麵去挖。”
大丫搖搖頭,“不行,你忘了爺爺交代的話了嗎?我們不能出鎮子。外麵有專偷小孩的拐子,萬一被偷走了,就見不到爺爺他們了。”
“不能出鎮子,可是鎮子這邊的茅草根都被挖的差不多了,不如我們去挖蚯蚓釣魚吧,河裡水少了,魚更容易上鉤,昨天鐵蛋就釣了好幾條魚回去。我回去拿魚竿,大丫你在這裡等我。”說完拍拍身上的土,一溜煙跑了。
大丫望著二牛的背影,手上的土拍到身上隻會更臟,二牛回去又要挨罵了。
“二丫,你還想吃茅草根嗎?我給你挖。”
二丫點點頭,“二丫想吃。”
二丫是個乖巧懂事的小姑娘,雖然是家裡麵最小的孩子,卻總是被人忽視,故而大丫對她總是多幾分心軟。
有時大丫會對此憤憤不平,可和其他人家比起來,李家人已經做的很好了,至少沒有讓她和二丫缺衣少食。大丫安慰自己,這樣已經很好了。
作者有話要說:茅草根和《湯頭歌》內容來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