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叮——”
“叮———”
清脆悠遠的鈴鐺聲自遠而近,一個道士身穿道袍,手中一下又一下搖晃著鈴鐺,一個青麵獠牙的泥塑像在他身後被四個壯漢穩穩抬著,一群人在後麵跟著,隨道士自城北走到城南的廟宇。
等到了地方,塑像被端放在地上,麵前供奉著一頭去毛的大肥豬。道士鄭重地給塑像敬了香,而後搖晃鈴鐺,開始手舞足蹈,嘴裡念念有詞道:“邪神瘟疫快退散,邪神瘟疫快退散……”
在他的後麵,跪了一地的百姓,虔誠地真心祈禱,祈禱時疫趕緊過去。
劉氏和劉大舅母劉二舅母也在其中,她們三人用一塊布圍住口鼻,旁邊的籃子裡放著供奉給神靈的祭品。
等到儀式最後,道士又點燃幾道黃符,往天空一撒,黃符“呼啦啦”燃儘,風一吹,落下一地灰燼。
跪在後麵的百姓不躲不避,任由灰燼落在他們身上,對他們來說,這都是上天的恩賜。
終於,道士跳累了,對著百姓莊重喊道:“時疫一事老道我已稟明上天,相信過不了多久,疫神就會被趕走,到時府城就會安全,大家也就無需擔心了。”
百姓一個個感恩涕零,磕頭如搗蒜,“多謝仙長,多謝仙長。”
道士捋了一把胡子,眼睛微眯冒出精光,滿意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而對百姓來說,在官府不管不顧的情況下,求神拜佛是他們手中唯一的救命稻草。
劉氏和劉大舅母三個老太太在神鬼之事上最為虔誠,聽聞今日有一場趕疫神的法事,無論如何都要來參加。
其餘人坳不過她們,無奈隻能同意。劉氏還想帶上全家一起去,用她的話說,“老天爺降下時疫,都怪我們做子民的不虔誠,這次是對上天的供奉,不去他老人家是會怪罪的,到時候發火了咱們全家都要吃不了兜著走。”
李伯山隻隨李大成認過字,於醫術上並不精通,但他最聽李大成的話,李大成讓東生帶話,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一定不要出院子,所以李伯山不願意讓劉氏去外麵湊熱鬨,更彆提全家都要去了。
劉氏平日裡大事小事都很聽李大成,但是在神鬼之事上格外固執,不然也不會花上百文錢買什麼一點用都沒有的驅疫符。
要知道以她平日裡的作風,能扣一文錢是一文錢,一下子花上百文錢跟要她的命差不多。
劉大舅和劉二舅雖聽李大成的話,但不妨礙他們也敬畏鬼神,聽聞有場法事,也是蠢蠢欲動。
劉大舅搓著手,麵露期待之色:“伯山,我看要不我和你娘一起去,你們留在家裡怎麼樣?”
李伯山道:“大舅,外麵患時疫的人這麼多,你們出去萬一染上了時疫怎麼辦?”
劉大舅麵露為難之色,他既想去參加法事,又怕出門有危險。妹夫的話一向是對的,萬一出了院子真有個好歹就壞事了。
李伯山能攔住劉大舅,卻攔不住劉氏,劉氏振振有詞:“我去是有老天爺保佑的,老天爺是不會讓我得病的。”
說完劉氏提起竹籃,往裡麵裝肉乾、雞蛋等祭品,這些東西是他們最好的食物。
魚娘知道有她在,李家人和劉家人是不會染上時疫的,即使真的患病了也能治好。
對於劉氏這個固執迷信的老太太來說,想改變她的想法難上加難,除非劉氏像她一樣重新投胎換個地方,不然這些神鬼之事劉氏是不會放棄的。
魚娘想了想,找出來幾塊細布,這是李大成留下來的古代版“口罩”,“奶奶,你戴上這個。”
劉氏原本已經走到門口了,聽到魚娘叫她,轉頭看見魚娘手裡的一塊白細布,
她擺擺手:“我不用這個,去祭拜神怎麼能蒙麵,這是對神靈的大不敬。”
魚娘硬把口罩塞到劉氏手裡,忽悠她:“奶奶,你想想人那麼多,萬一老天爺眼花了顧不上你,你要是染上了時疫怎麼辦?”
李伯山在後麵道:“是啊娘,魚娘說得對,參加法事的人都聚在一起,老天爺搞混了,你不就麻煩了嗎?”
劉氏想了想,覺得有點道理,這才把口罩收下了,她突然又想到了運勢一說,上下打量了一番魚娘,這是個運勢好的,老天爺也偏愛運勢好的人。
劉氏琢磨著,不如帶上魚娘一起去,這樣的話老天爺保佑的幾率更大一些。
她笑眯眯地看著魚娘,臉都快皺成了一朵花,“魚娘,你要不和奶奶一起去?求老天爺保佑你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