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庭道:“還沒有最終決定,本來新能源汽車是國內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條捷徑和好機會,可惜宏信集團遲遲無法突破電池技術上的難題,現在電池公司隻能不死不活地維持著,你是不是有了什麼想法?”
宏信集團是以傳統汽車製造業起家的,隨著石油資源的枯竭和環境的惡化,新能源汽車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誰走在前麵,就意味著先發的優勢。
新華國在傳統汽車製造上,落後了國外發達國家數十年的水平,國內大的汽車工廠已經成了洋品牌的打工工廠,生產出的汽車產品也是萬國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各國的起步距離大大縮短,將是民族企業一個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良機。
當初楊尚庭斥巨資進入這個行業,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新能源汽車這個概念剛剛在國內興起的時候,楊尚庭就啟動了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項目。為了實現自主研發,還成立了作為配套項目的電池廠,並在近年來取得了不少的進展,但因為技術上走進了死胡同,加上成本和基礎建設上的困難,使得巨大的投入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收益,一直處在虧本賺吆喝的狀態,至少在四五年內看不到光明的出路,讓宏信集團有點進退兩難,如果不是新能源汽車是未來必然的趨勢,而且這個項目投資巨大,導致船大難調頭,也許楊尚庭已經放棄了。
管庸在比較了國內數十家大型電池製造廠後,最後相中了設備先進,而且技術範圍十分接近的宏信電池廠。
管庸回答道:“我們的新能源實驗室在電池技術方麵有了很大的突破,準備上馬電池項目,向市場供應手機、電腦、自行車、摩托車和汽車電池,正準備收購一家大型電池廠,縮短基礎建設和工人培訓的時間。”
比起基礎建設,生產電池還需要高度嫻熟的工人,這可不是短期就能實現的,所以采用收購兼並的形式才是最快的方法。
楊尚庭對這方麵的消息向來敏感,聽後頓時來了興趣,問道:“有了突破?多大的突破?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嗎?”
管庸解釋道:“我們經過測試,新型電池在儲能、輸出功率、容量、重量、壽命和安全性這幾項指標上遠遠領先同類電池,達到了1000——6000瓦時/千克以上,如果作為電動汽車的能源,最長續駛裡程將超過2000公裡以上,最高時速能達到500公裡以上。”
才剛剛成立的新能源實驗室,已經掌握了兩種新型電池技術,一種就是管庸介紹的稀土納米蓄電池,取名為“騰龍電池”,名字來源於一部經典的網絡軍事幻想。
騰龍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長壽命、特彆是可快速充電等優點,其關鍵在於新型納米材料的運用。
還有一種是微生物燃料電池,這種不能蓄電,理論上如同一個微型的“發電廠”,通過添加生物燃料來維持電池的供電,其能量密度已經超過了汽油等燃油產品,達到了14000瓦時/千克以上,能量轉換率理論值可以達到傳統內燃機的3倍以上,能完全取代燃油類發動機,而且因為采用了未來的材料技術,關鍵部件——電極材料並沒有使用到了貴金屬,光這一項,就使這種電池的成本下降了40%。
可以說,這是劃時代的革命性發明。(。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