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寫春聯(2 / 2)

因為沒能持之以恒。也談不上什麼成就,特彆是大學和打工期間。葉泉幾乎完全丟下了。

不過底子還在,特彆是這半年來,因為沒有工作,葉泉多了許多空閒時間,就重新拾起了這份興趣,基本上每天都會打個時間練習一下。

葉泉寫出來的毛筆字,俊秀挺拔、端正圓潤,雖然俗氣重,談不上有自己的風骨,但在外行人的眼裡,看起來賞心悅目,是相當不錯了。

葉泉打開筆記本,在網上搜索各種春聯,從中挑了一些含意美好、對仗工整又符合農村背景的春聯記下,如果突然有了靈感,也會自己學著撰寫上下聯。

然後準備筆墨,在書桌上鋪開專門網購來的大紅描金宣紙,在繪有圓形瓦當花紋的地方開始揮毫潑墨。

剛剛寫完,就聽到葉文齊在外麵喊:“葉泉叔,明生爺爺叫你去祠堂寫對聯。”

葉泉洗淨了毛筆,道:“知道了,我這就來。”

桃源村到底不是尋常的村子,不管在哪個時代,對族內子弟的教育都很重視,村裡的男人都接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上了年紀的老人們也上過以前的私塾。

有了這樣的文化底蘊,村民們從來不買印刷出來、千篇一律的春聯,都是自己或請人寫,或者乾脆到祠堂裡來,看村裡的老人寫春聯,挑一副自己中意的。

村委會每年都會掏錢購買一些紅紙和墨汁,在祠堂裡供幾位學問和書法都有不俗的造詣的老人來寫春聯,除了讓村民挑一些,剩下的都會張貼到祠堂四周的門口,以及正殿兩側的牆壁上,至少也要寫上百副。

作為村中少數幾個對書法有興趣的後生,葉泉很得一些老人的喜愛,七歲就開始在祠堂裡學著寫,已經習慣了。

到了祠堂,葉泉先給老族長、葉光政、葉明生和魏博等幾位老人打下手,然後自己也寫了幾副,比起幾位長輩都是自己編撰對聯,葉泉卻是從網絡或書籍上擇優選用,倒是他寫出來的字得到了幾位老人的讚揚,認為大有進步。

葉泉聽了臉色一紅,他的字從十四歲之後就沒有什麼進步可言,往年幾位老人也隻是說他寫得還不錯。

下午,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除夕夜的大餐,葉泉一家和葉明誠一家往年都是在一起過年,除夕在這家過了,大年初一就在另一家過,今年也不例外。

葉明昌夫婦和葉明誠夫婦四人,有的殺雞,有的殺魚,有的擇菜,葉泉將春聯、門神、年畫和裝飾畫等貼好後,也討了個剁“圓子”的差事。

圓子就是肉丸,取“團圓”的意思,是葉泉家鄉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等必備的一道菜肴,先用八分瘦、兩分肥的豬肉切成細末,加馬蹄、蘋果、澱粉等一起剁碎拌勻,再用手使勁摔打成圓丸狀,這樣的肉丸吃起來不柴不肥、鬆軟美味。

馬蹄學名荸薺,還有地栗、莆萱等彆稱,吃起來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江南人參的美譽,既可當為水果,又可作為蔬菜。

玉陽縣的水土特彆適合馬蹄的生長,品質上是全國最好的幾個縣之一,附近的農民經常用冬閒的水田種植一些,甚至桃源村的葦塘裡就有野生的,現在正是馬蹄成熟的季節,如果不怕辛苦和水冷,到葦塘裡找一找,絕對有收獲。

剁圓子很考究刀工和耐性,不然沒剁碎,吃起來味道就差了。當然,圖方便的話,也可以用絞肉機,但用機器打出來的東西,在口味上始終不如手工的好吃,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