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南海對峙(2 / 2)

比如披著“直升機驅逐艦”這個外衣的“出雲”號,無論在噸位、布局還是功能上,都已符合現代輕型航母的標準。

“出雲”號標準排水量是1.95萬噸,滿載排水量高達2.7萬噸,遠遠超出各國驅逐艦的範圍,而且經過改造後,還具備搭載f-35b型戰機的能力。

自從“天京”號曝光後,極大地刺激了倭國人的神經,近年來加快了海軍建設的速度,新銳戰艦不斷下水。

新華國攻下河內後,利堅國插手的力量逐步加大,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兩國航母在南海上的對峙,雖然雙方高層都十分克製,兩個航母戰鬥群的距離也很遠,但作為遠距離偵察力量的艦載機就不同了,雙方經常會近距離地接觸。

為了顯示力量,又不能開第一槍,雙方戰機在相互驅逐時,往往纏鬥在一起,做出許多驚險的飛行動作,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相撞或者擦槍走火。

這一場對峙不僅牽動兩國人民的神經,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就連一向不太關注外界的葉泉也把注意力放到了這上麵。

對比雙方的實力,僅從航母本身和它們搭乘的艦載機來看,新華國一方是屈居下風的。

“遼寧”號航母是中型常規動力航母,還是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舊船體改裝的,隻能搭乘二十多架殲-15戰鬥機。

殲-15完全繼承了蘇-27側衛家族的氣動布局,近戰的機動性較好,但也有不能隱形等缺點,而且為了上艦、適應海洋潮濕環境和隻能滑躍起飛等因素,不得不放棄了許多優勢,導致了空重大、不能滿載燃料和彈藥等缺點。

再加上國產發動機、雷達電子技術的不給力,隻能說這是一款過渡型的艦載機,沒有太大的發展潛力,就戰鬥力而言,勉強與利堅國海軍f-18大黃蜂戰鬥機的中後期型號相當。

而利堅國的“福特”號是利堅國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級的首艦,采用了多種高新技術,比如電磁彈射係統、新的大功率一體化核反應堆、帶狀電力分配係統、有源相控陣雷達、艦載激光防禦係統以及信息柵格化等關鍵性的艦用高科技,就技術水平而言,至少領先其它國家的航母兩代以上。

“福特”號航母於2013年下水,今年年初才正式服役,部署在關島基地,其艦體寬40.8米,飛行甲板長332.8米、寬78米,滿載吃水12.4米、排水量10萬噸,完全就是海上“巨無霸”,光是f-35b艦載機就裝備了四十多架。

f-35戰機儘管從試飛時期開始,就有許多批評和反對的聲音,但瑕不掩瑜,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改進後,其雷達係統、隱身能力、超視距空戰能力等方麵,都要遠遠超過殲-15戰鬥機。

在葉泉的暗中幫助下,新華國軍方研究了他提供的f-22、f-35等先進戰機,也獲得了發動機、雷達通信等相關技術。

吸收了這些技術後,使得殲20和殲31這兩款新型戰機的研發工作大大提前,甚至許多性能都超出了原來的設計目標,目前已經在加快試飛工作,一旦定型就迅速投入生產,但離正式服役至少還要一年以上,肯定是趕不上這場戰爭了。

除了航母和艦載機,組成航母戰鬥群的其它戰鬥力量,如驅逐艦、護衛艦和護航核潛艇等,利堅國憑借著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積累起來的國家實力和技術優勢,同樣壓製著新華國海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