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放假了,村裡的小孩都處在放羊的狀態,這次比賽幾乎都來參加了,他們年紀雖小,但捉魚的經驗可不少,或多或少都有收獲。
葉泉和韓月盈帶著葉妮等幾個女娃娃,也在水田裡折騰。
葉妮、葉瑤等人雖然都是小手小腳,但有過在小溪或溝渠裡捉魚的經驗,又會合作,懂得將魚趕到死角,或者圍起來捕捉,成績也算不錯,每個人都抓了好幾條,咯咯笑著,樂得眼睛都眯成了彎月。
遊客們參加捉魚比賽的門票是40元一位,小孩免費,捉到的魚則歸自己所有,住的近的人可以用桶帶走,距離遠的隻能拿到農家樂吃一餐全魚宴,也可以出錢讓村民幫忙加工烘乾。
桃源村對烏鯉魚烘乾的做法比較獨特,先將禾花魚剖開,放酸水、醋、生薑、鹽等煮熟,放在鋪有乾淨稻草的米篩或穀篩上,在木炭上撒糠頭、秕殼或者鬆木鋸末等,產生煙火烘乾,可以長久貯存,想吃時取來食用。
烘乾的禾花烏鯉魚彆有風味,是南越嶺地區有名的土特產之一。
如果時間來不及,可以在烘乾後讓村民郵寄給遊客。
現在桃源村的很多水果,包括一些能久放的蔬菜,都是在遊客中有了口碑後,通過郵寄銷售出去的。
禾花烏鯉魚本來就以肉質細膩、骨軟無腥味、具有禾花香味而著稱,曾經還是皇室指定的貢品。
當水稻抽穗長粒時,禾花便飄然落入水中,烏鯉魚以此作為食物主要的來源,另外還以蟲子、雜草為食,沒有投放任何飼料,絕對是綠色純天然養殖。
這批魚又用空間泉水養大,其味道之鮮美,讓吃到魚的遊客回味無窮、大呼過癮,認為光憑這美味,就值來回的車費了。
得知禾花烏鯉魚烘乾後味道更香,許多遊客不由心動。
就連見過無數山珍海味的石大廚,在吃過一頓後,也為這種烏鯉魚傾倒,除了桃源村傳統的清燉、煎燜、臘炸等做法,又琢磨出十多道新做法,讓吃到的人讚不絕口。
因為葉泉養的魚又多又難捉,在拉網縮小麵積後,“捉魚比賽”一共舉行了三天共六場,才將水田裡的烏鯉魚捉得差不多,參加比賽的人更是一場比一場多。
見稻田捉魚的活動這麼受歡迎,葉明生、葉少坤等村乾部來勁了,立即規劃了一片數十畝的稻田,利用晚稻還未插秧的時機,訂購了一批魚苗,準備用來養魚。
這樣,在晚稻抽穗前、收割後等時節,桃源村可以再舉辦兩次“稻田捉魚比賽”,還可以增加稻田釣魚、家庭捉魚、情侶夫妻捉魚、烹魚等比賽的內容,以吸引遊客到來,享受捉魚、吃魚的樂趣。
實際上,這次捉魚比賽對葉泉來說是極不劃算的,真正的禾花烏鯉魚,市場上的價格要四五十元一斤,烘乾後更是接近三百元一斤。
葉泉養的魚品質更好,又有出售渠道,再貴上兩三倍也可以賣掉,三天的門票收入在其他村民眼中很是豐厚,但真正算下來就會發現,吃虧太多了,隻是大家都高興,葉泉根本沒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