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了稻子,養在水田裡的禾花烏鯉魚也到全麵捕撈的時候,葉泉正準備叫人來收魚,村長葉少坤突然跑過來,讓葉泉暫時留著,村裡準備舉行一次“稻田捉魚比賽”,看看遊客反應如何。
葉泉聽後自然不反對,用空間泉水將魚引到旁邊的一塊水田裡作為比賽的場地,以免踩傷再生稻的腋芽。
捉魚比賽的消息在桃源村和網站上公布後,還真吸引了不少人專程趕來。
對城裡人來說,吃的魚都要魚販子先殺好,走進稻田裡親手捉魚,還真沒經曆過,自然興趣濃厚。
比賽的規則很簡單,就是不能使用任何工具,隻能赤手捕捉,在規定的40分鐘內捉得最多的人,還有冠軍獎勵。
關漢禹在桃源村呆了三天,正準備動身走的時候,聽說了稻田捉魚比賽的消息,與妻子、兒子商量了一下,便取消了去另一個景點的行程,準備在村裡再留一天。
主要是他兒子關明興這些天在桃源村玩得太開心了,不同於鋼筋水泥構築的城市,農村是另一片截然不同的天地,關明興還交到了好幾個村裡的同齡人做朋友。 比賽在下午三點開始,天氣十分炎熱,但大家熱情不減,約有三百名遊客加上村裡的小孩們。聚集在四周的田埂上。幸好現在水稻已經割了。不然肯定會十分擁擠。
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交了門票準備參賽的人一湧而上,場麵很是壯觀。
關漢禹卷起褲腿,牽著兒子的小手,赤足走進水田裡,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泥塘裡捉魚的快樂時光。
數百人湧進水田,這麼大的聲勢自然驚動了水田裡的魚群,特彆是田埂旁的魚快速遊動起來。在水麵劃出一道道痕跡,甚至還有魚跳出了水麵,引起一陣驚呼。
不過,彆看水田裡到處都是魚,甚至能清晰感覺到魚兒從腳腕或腳背上遊過時的觸碰,隨便一趕,許多魚便沒頭沒腦地到處亂遊,但真捉起來卻十分不容易。
一是這塊水田加高了田埂,蓄水後約有三十厘米深,而禾花烏鯉魚體型又不大。捉的時候水一攪渾,就很難看得清楚水下的情形。 除了眼明手快之外,捉魚的時候更看重的是經驗,要悄悄接近,更要看準,捉的時候要快、狠、準,抓魚的上半身,最好是魚腮那裡,用指頭尖緊緊扣住,如果抓在魚鱗或魚尾處,魚身本來就滑,用力掙紮時往往就抓不穩。
很多人明明捉到了,卻抓不穩,又給逃掉了。魚兒掙紮時,還被泥水弄臟了褲腳,甚至濺到了臉上,但沒人在乎這些,都奮力捕捉,無暇旁顧。
現場是一片歡騰,笑聲不斷,不時有人捉住了魚兒,神情歡愉,正大呼小叫地炫耀著,還讓自己身旁的親人朋友拍照留念。
水田裡的魚真不少,幾乎一條挨著一條,很多人都捉到一條甚至數條烏鯉魚,這時大家各顯神通了,有的人早有準備,隨身帶了水桶、盆子甚至塑料袋之類,有的人就沒有準備,是匆匆上陣,於是想出了各種方法,有的用帽子兜住,有的用衣服包往,有的人更有經驗,從路旁或田埂上扯了幾根稻草或細藤條,從魚腮處串起來提在手上。
還有人十分幸運的捉到了一條紅鯉魚,通體鮮紅,十分漂亮。
關漢禹一家三口在比賽結束時,總共捉到了10條魚,每條都烏黑透亮,大概有六七兩左右,為了捉魚,一家人弄得跟泥猴似的,還一身汗水,腰也累酸了,但大家要的就是這種感覺,親近自然,走進田間地頭,去感受濃鬱的鄉村田園魅力。
不過,關漢禹一家還不算多,冠軍是一名四十多歲的男性遊客,成績是31條,用細藤條串兩大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