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東方救援聯盟(2 / 2)

葉泉的目標不僅是讓東方救援聯盟成為新華國有力的專業搜救力量,還希望走出國門,成為最頂尖的國際救援組織,未來在各國都成立一支救援力量。

為了讓救援聯盟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葉泉是直接找上了國內高層,以理據爭,拿到了一份“特殊許可證”,即經過備案的聯盟救援飛機隨時可以緊急起飛,到達災區後可以參與搜救、救災物資發放等工作。

葉泉之所以要成立這個救援聯盟,是有感於99年“大舜”號海難、08年汶川大地震等災難時,國家的救援力量並不充足,而民間誌願救援力量又麵臨著各種困境,難以發揮出補充作用。

1999年11月24日,這一天下午16:21時,一艘載有302人的渡輪“大舜”號在小山子島東北約10海裡處失去動力並起火。

16:30時,某艦隊通訊觀察站和港務部門接到了“大舜”號的求援呼叫,隨後把這個消息轉發給了各級部門。

23:38分時,“大舜”輪向左側傾翻在離海岸1.5海裡的養殖區。

離事發七個多小時後,救援力量終於趕到了,這時還有數十人幸存。

這7個小時中,船上300多人一直飄蕩在祖國的懷抱裡,最遠的時候離岸邊隻有10海裡,最近的時候隻有1海裡。傾翻的地方距離某港不到20海裡,救援船隻要一個小時就可以開到。

在海岸線上漂泊9個小時後,304名乘員中死亡了282人。

22位生還者全部是年輕力壯者,能活下來主要靠的是自己的體力,還有運氣,沒有一個是真正地從海裡麵被人救出來的。

22人中隻有一名26歲的女性生還,沒有老人和兒童獲救。

然而,讓人難過的是,除了當地人和事故親曆者,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場新華國版泰坦尼克號慘劇。

第二年,倒是有一本記述這次特大海難事故的書出版了,在扉頁上這樣寫道:“在災難麵前,***所表現出的高度負責的精神,我們的乾部群眾所表現出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所表現出的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精神,值得稱道和弘揚。”

這場悲劇的責任不能全部推到政府和軍隊方麵,但暴露了官方救援力量的不足和救援機製的僵化、缺失。

當前新華國救援的力量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是消防部門、部隊、民兵和警察機關等,是每一次救援的骨乾力量。他們具有係統的反應機製、專業的知識裝備以及完善的組織架構,有政府統一調配。

第二是專業力量。分散於各行業、企業單位。如駐守在國有森林地區,負責森林滅火方麵的武警森警等。

第三部分就是民間應急組織與個人誌願者。

目前國內有數百支民間誌願救援隊伍,成員多達數萬人,分布在全國各地。

成員多是一些戶外精英和運動健將,是在搜救、急救、心理輔導、登山、越野駕駛、遊泳、潛水、飛行、攀岩、探洞、無線電通訊等不同領域,擁有突出能力的資深人士。(。。)</dd>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