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對重大災難時,新華國開展救援的主要力量是武警和軍隊,在曆次災難中,武警和軍隊的表現也沒有讓國人失望。↖,..
存在於各行業之間的救援組織或是團體雖然不少,但是相互聯係與調動並不方便。
民間救援隊本質無非是由一批戶外愛好者誌願發起組成的,從事戶外遇險救援的民間公益團體,他們的生存與發展麵對著很多的問題。
第一個是保險難求,大家都知道災難救援工作是具有極大危險的,目前沒有任何保險公司願意為這些救援人員接單。
第二個是社會誤解,救援隊的公益救援行為屢屢在媒體上曝光,有人對他們稱讚不已,但是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在作秀,認為救援隊的公益救援是假的。
絕大多數誌願救援人員平時均有各自的工作,隻在有緊急任務時才召集起來。
對於員工,“參與救援”不算是個好的請假理由。在以往的搜救過程中,不乏有隊員由於曠工被單位開除的情況出現。
第三是製度上的枷鎖。因為民間救援隊沒有救護、行醫的權利,在救援行動中“隻能搜,不能救”,這是眾多民間救援隊麵臨的尷尬局麵。
一些由政府部門組織的救援行動或救援演習,往往會拒絕民間救援隊的參加。
第四則是資金上的短缺。作為民間救援隊,資金匱乏是主要問題。救援行動所產生的費用,均由誌願者們自行承擔。個人設備尚可由自己解決。但專業救援設備始終是短缺狀態。很多救援隊連一輛可供接送隊員的專用救援車都沒有。更不要提直升機之類。
甚至因為無法獲得合法身份,即使有企業或個人願意給民間救援隊捐資,也因為身份問題,而無法名正言順地接受。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民間救援隊,麵臨的環境要好得多。
麵對龐大的民間誌願救援力量,是否將其納入政府應急體係,如何組織、協調和管理。對政府來說是一個考驗。
現在,既然政府方麵還沒有出台相關政策,那麼葉泉就行動了起來,通過東方慈善基金會,資助、扶持和整合民間誌願救援隊的建設。
在取得尼國當地政府的同意後,執勤的第二中隊總共57人,在地震發生後的第22分鐘,就乘坐一架龍貓運輸機出發了,另一個中隊將在兩小時內動身,後麵三個中隊也將在當天集結完畢。然後陸續乘坐龍貓運輸機出發。
這是東方國際救援大隊首次出國參加救援工作,規模更是達到了268人。
派出救援隊的行動快速而有序。因為龍貓運輸機不需要機場設施的特點,救援隊直接從國內飛到了災區。
結果東方救援隊搶在其它國際救援隊之前,成為第一個到達地震災區的國際救援組織。
第二救援中隊抵達時,距離地震發生時間還不到四個小時,大家顧不得一身的疲憊和隨時可能發生的餘震,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搜救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