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東方紅”太空發電站和“海水西調”工程建成,在全球陷入混亂、經濟發生大衰退的時候,新華國卻一直有好消息傳出。↗,
六月份,位於東方新城附近的“生物圈三號”工程全部建成,開始進入實驗階段,為空間站和計劃中的月球基地提供相關數據。
同時,桃源集團所屬的超級旱稻、桃源再生稻、人工培植肉、長青牧草、改良型沙棘、垂直農場智能管理係統、生態廁所等項目,入選了太空實驗和月球基地計劃。
這個計劃旨在研發、培育各種太空植物,為宇航員提供綠色生態環境、氧氣和食物等。
目前太空中宇航員呼吸的是靠物理化學方法產生的氧氣,吃的是儲存在飛行器上或者貨運飛船運輸的食品。
如果人類要想走得更遠,去探索火星或其他星球,飛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必須通過生物技術提供可持續的氧氣和食物。
東方新城的太空實驗室則更進一步,把太空食物的目標,放在了藻類和細菌等生物上麵。
通過生物活性液等培育技術,1立方米的藻類,就可以產生供一個成年人在封閉空間內生存一天的氧氣。
藻類植物種類多,數不勝數,除了能夠提供氧氣,還有產量大,營養豐富的優點。
比如淡水藻中的小球藻,含蛋白質50%,脂肪10~30%,其營養價值相當於雞蛋的5倍,花生的2倍。
比小球藻大100倍的螺旋藍藻,含蛋白質68%,是瘦豬肉的3倍,還含有脂肪、糖類、纖維、鉀、鈣、鎂、鐵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
現在螺旋藍藻已經引起人們的重視,成為保健品市場的新寵。
有人樂觀地預計,在不久的未來,藻類植物將向世界提供10%以上的蛋白質。
細菌在普通人的認知中。往往與病痛聯係在一起。實際上,細菌的種類太多,各有不同特點,致人生病的細菌隻是極少一部分。
與藻類一樣。小到肉眼觀察不到的細菌,也有作為人類未來主要食品的潛力。
比如,科學家已發現一種吃石油的細菌,吃完石油之後,它的菌體就成為一堆像雪花膏一樣的東西。經過乾燥等加工處理,就成為奶粉似的石油蛋白。
石油蛋白的營養價值極高,1噸相當於2噸多的瘦肉或3噸雞蛋、或12噸牛奶。既可作為人類食物,也可作為動物飼料,用途相當廣泛。
隨著生物技術不斷取得進展,未來無論現有食品夠吃與否,藻類和細菌都將代替許多食物,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或者應用到太空航行中。
八月初,“天宮”空間站建成第一個空間艙。並入駐五名宇航員。
九月,由華龍國主導,聯合新華國和東方太空科技公司,三方以公司的形式聯合,推出了月球大開發計劃。
在發射了兩顆月球探測衛星,並通過無人偵察飛盤和遙控月球車的實地考察後,初步選定了南極一處擁有大量冰塊的地下岩洞,作為基地的建設點。
十月,由華龍國、新華國和暹羅國共同修建的克拉運河全線開通,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大量運用了全自動智能機械的工程。花費時間不到兩年,工人隻用了一萬多名。
相比之下,1915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雇傭了數十萬工人。耗時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