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1869年通航的蘇伊士運河同樣用了10多年,埃及人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和巨大的代價,先後有12萬多名挖河工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十一月,由東方建築公司承建的粵東省核聚變發電站,第一期工程提前完成,後繼工作進展順利。
新華國沿海各個省以及腹心、西北等地區的十多個核聚變發電站項目。正在加緊探討、立項和上馬。
而華龍國的雅加核聚變發電站,在更早的時候已經投入了使用,不計前期投入的話,該電站的運營成本低廉到可以忽略不計。
設想一下,如果免費用電,而且電壓電流可以任意調節,人們將會製造多麼強大的機器來滿足自己的征服欲。
東方新城地下的核聚變發電站,也正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這在政府高層那裡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可以預見,在核聚變電站全部取代原來的發電方式後,人類將進入能源低價甚至免費的美好時代。
雖然新華國全麵跨入核聚變能源時代還需要時間,但加上稀土納米電池技術的推廣應用,石油的戰略地位已經大大降低。
得益於能源技術取得的突破,其他資源帶來的問題也有所輕緩。
甚至可以說,隻要能源不受限製,連對人類文明生存構成嚴重威脅的環保問題,都將成為曆史。
原因很簡單,淘汰化石燃料之後,人類日常生活與生產的二氧化碳排量,將減少百分之八十以上。
為滿足全球電力日益增長的需求,東方核電公司除了在國內同時建設四個核聚變發電站外,也開始研製新型核電池、移動式核電站和家用核反應堆。
核電池又叫“放射性同位素電池”,是通過半導體換能器,將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不斷地放出熱能,然後轉變為電能製造而成。
核電池不是新科技,它產生的電流不大,隻適合應用於那些耗電較低但需要超長時間不間斷供電的場合,已經成功用作內置醫療設備的供電,以及軍事或者太空用途。
它的另一個優點,就是使用的 “核原料”是氫的同位素氚,由於氚的半衰期長達12.43年,因此這種電池可以在長時間內持續提供電源而不用更換。
東方核電公司研發出的新型“核電池”體積隻有1元硬幣那麼大,而且電力較強。
雖然名字裡有個“核”字,但這種核電池是相當安全的,因為氚的衰變隻會產生高速電子,而這樣的電子沒法穿透人體,除非把大量的氚給口服下去或者注入體內。
移動式微型核電站將安置在封閉的盒子中,24小時連續運轉供電,可用卡車運輸,維護費用很少。
這種微型核電站造價不高,約30萬人民幣,發電功率為30~40兆瓦,可滿足1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在軍事用途上也極為廣泛。
家用核反應堆還要更小,直徑不到兩米,每小時可發電200度以上,一旦投入使用後,能持續運行40年。
它的原理和正常核反應堆基本一樣,但體積隻有普通核反應堆百分之一還不到,從而讓普通家庭擁有自己的“核電廠”,用它來發電。
簡易微型核反應堆的安全性極高,不存在泄漏放射性物質的風險,也不會被恐怖分子製造成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