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剛進入臘月,京城的上空就開始飄著大片大片的雪花,因是國孝,家家戶戶都掛著白色的燈籠和白幡,街上行人稀少,大多裹得嚴嚴實實,行色匆匆的樣子,看著十分蕭索。
而出了城門,城牆根上不少乞丐瑟瑟發抖地縮在一起,眼巴巴地看著城門邊上的粥棚,隻是此刻裡麵清鍋冷灶,還未到施粥的時辰。
陶氏坐在馬車中,掀開簾子往外望去,隻見天地蒼茫,遠處的房子山水似乎都和天連成了白茫茫一片,牆根處就像拱起了一個又一個白色的小鼓包,隻有當他們動一動,才發現那下麵竟然是人。
一陣冷風順著這個小豁口刮了進來,陶氏被寒意一激,這才將簾子放了下來。
綠柳將暖爐裡的炭火撥了撥,又重新合上蓋子,小小的車廂中暖意融融,與車外的天寒地凍仿佛是兩個世界。
陶氏垂下眼睛:“這天太冷了,一會你讓人去多買一些柴火,待到施了粥,那火也彆熄。”
綠柳應了下來。
馬車到了粥棚旁邊,這像是一個信號,城牆根邊的人群頓時騷動起來。但很快又有一輛車也跟了上來,幾個人高馬大的護衛從車上跳了下來,將粥棚圍了一圈,幾個家丁這才開始從後麵那輛車上搬運柴火和米。
就這麼個當口,人群已經老老實實排好了隊,手裡捧著形狀各異的碗,眼巴巴地看著那被倒入鍋中的白花花的大米。
綠柳扶著陶氏下了馬車,便是身上已經裹了厚厚的棉襖,但陶氏還是被凜冽的北風吹得打了個寒顫,綠柳憂心道:“三奶奶,您還是回車裡吧,這裡有奴婢看著就行了。”
“不妨事的。”陶氏笑了笑。
自陶氏小的時候開始,母親每到冬天都會將去城外施粥,她告訴陶氏,這都是一些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可憐人,靠著這一碗粥說不定就能熬過這個冬天,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陶氏耳濡目染,也跟著形成了習慣,便是後來父母雙亡她寄住在叔父家中,也沒有改。陶家是積善之家,每年也都會施粥,陶氏便將自己每年的那點零花錢都攢下來換成大米,然後跟著一同去城外施粥。
朱氏雖然掌家,卻並不□□,凡事也會與兩個妯娌商量著來,陶氏自知沒有彆的本事,便自告奮勇將施粥一事給攬了下來。
火燒的旺旺的,鍋裡開始“咕嘟咕嘟”冒起了泡,漸漸飄出了米香。
陶氏也沒有在意自己如今身份貴重,同仆人一起替那些排隊的乞丐開始施粥。
顧永翰騎著馬跑過來,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這讓他不由得想起了初見陶氏時的場景。那時她也是這般在給乞丐施粥,風吹掉了她的兜帽,那一眼,顧永翰便知道他找到了那個放到心上的人。
等到將粥施完,陶氏才同綠柳一起回馬車,結果就看到了坐在車轅上的顧永翰,頓時驚喜道:“你怎麼來了?”
顧永翰“嘿嘿”一笑:“羽林軍也放假了,我想著乾脆過來接你一起回去。”
兩人坐到了車裡,顧永翰拉過陶氏的手,原本纖細如春蔥一般的手指因為寒冷而有些紅腫,顧永翰又是心疼又是無奈:“我知道你心善,但往後這些事情交給下人做就好了。”
陶氏輕輕一笑:“那不一樣的。”
顧永翰將她的手揣進懷裡,用自己的體溫給她暖熱,陶氏看著他,眸中流露出溫柔:“我一直覺得我能過上如今這樣的好日子,是因為我娘多年行善,如今我做這些,不僅僅是因為那點善意,也是想要替你和孩子們積福,隻願上天能看到我的誠心,好好保佑你們。”
顧永翰身體一頓,有些忐忑地看了她一眼:“你……你都知道了?”
“我雖然不如大嫂她們聰明,卻也不是傻子,最近你時常和爹還有大伯他們商量事情到很晚,又時常看著我和孩子們欲言又止,我多少也猜到了些。”陶氏將自己的手抽出來,替顧永翰整了整領子,眼淚卻不自覺順著臉頰落了下來,她慌忙擦去,才仰頭看著顧永翰,“什麼時候出發?”
顧永翰:“國喪之內不興兵戈,怎麼也該等到國喪之後吧。”他心疼地用手指拭掉陶氏眼角的一滴淚,又連忙補充一句,“至少能陪著澤慕和清寧過了周歲,你放心吧。”
兩人回了家換了衣裳便去看孩子,對這些事情隻字不提。他們並不知道,顧澤慕心中對這些已如明鏡一般。
外族狼騎戰力強大,在蕭胤在位時,一直是朝廷的心腹之患。蕭胤籌謀多年,殫精竭慮想要鏟除外族,為此他甚至將奉展也調來了西北,將外族打的哭爹喊娘。若非最後定國公府出了亂子,奉展被人陷害,在西北戰死,狼騎隻怕早就被趕出了西北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