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兩人坐下各自喝了口茶後,六夫人方說明來意:“我想要讓二嫂幫我寫封舉薦信。”
魏若便問是怎麼回事。
六夫人向魏若說起了原因。
原來六夫人的舅家表妹之前考了女子中醫院,結果因為一些事出了岔子。
六夫人知道後打算把她接到京城來,但因為京城的女子中醫院已經過了考試的日子,且錄取名單都已經下來了,六夫人就想起了魏若。
因為女子中醫院有一條規定,如果能得到京中三位公爵之家當家夫人的推薦信,可破格再次參加入院考試,考試通過後便可進院讀書。
這規定看著簡單實則也不簡單,公爵之家夫人們的推薦信好要,但要集齊三位當家夫人的推薦信可就難了。
魏若自然知道這個規定,她就問六夫人:“令妹怎麼想要去女子中醫院讀書?”
也不怪魏若驚訝。
本朝專為女子設立的書院分為初級書院、女子高等書院和女子中醫院。
女子們會先去初級書院學上幾年,之後再參加分級升等考試,由女子自己決定是考女子高等書院還是女子中醫院。
從女子高等書院畢業的女孩可以參加後宮女官選拔,繼而留在宮妃或是公主們身邊做事。
本朝後宮的女官名額稀少且競爭激烈,絕大部分人都是選不上的,因此隻有一般的讀書人家或者商人才會送女孩子去女子書院。
若是能選上,那也算是給家中帶來了助力,若是選不上也能給女孩子身上貼金,幫她們說個好親事。
但是但凡那女孩子家中有個人做官,長輩們都不允許她們去女子書院的,因為後宮的女官對於一般人可能算是光宗耀祖了,但對官宦之家來說卻也不算什麼。
女子中醫院就更不用說了,不僅學起來辛苦,而且出路也有限。
從女子中醫院畢業了若是能通過宮內考試就能進入太醫院的女醫局。但隻有地位低下的嬪妃才會宣那些女醫去看診,宮妃們本能覺得女醫的水平不如那些太醫們。
至於那些沒有通過宮內考試的人要麼嫁人了,要麼進了王府做女醫,要麼被那官宦之家或者大富之家聘了去做女大夫。
這些去處對於一般人家來說算是好去處了,但對於六夫人的表妹來說卻不算多好。
六夫人的舅父雖早早去了但外祖父也官居五品,給孫女兒說門不錯的親事還是沒問題的,況且她又有六夫人這個表姐在,又何愁前程?
六夫人聞言苦笑,她想了想還是將外祖家發生的事情告訴了魏若。
夫人也歎氣:“我那舅舅早早的就去了,隻留下她一滴血脈。原本我舅母是打算在家中守節的,但我家中當家的是繼外祖母母,對舅母並不是很好,我那時還沒出閣也幫不上舅母。舅母便決定帶著表妹回來南平娘家居住。我們本以為舅母家中父母還在,縱使她弟妹有些意見,也沒什麼。哪知道倩姐兒的外祖父母和舅父都被兒媳婦拿捏住了。”
在六夫人的講述中,魏若知道了倩姐兒的事情。
原來倩姐兒一向喜歡讀書,六夫人的舅舅還活著的時候就請了夫子上門為女兒啟蒙。後來她父親去了,這事便也沒人再提了。
哪知道倩姐兒回了外祖家後也沒放棄讀書,她白日要幫著照顧外祖父母便在晚間熬夜讀書。
後來女子書院招生,倩姐兒瞞著家人去考了女子書院並且被女子書院錄取。
她母親和外祖母知道消息後原本很高興,覺得若是倩姐兒的父親還活著的話自是不用去考女子書院,但她父親既已去世,家中又是繼祖母當家,將來的親事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如果能在書院讀上幾年將來也好說親。
可她舅母卻跟舅父鬨了起來,說倩姐兒為什麼不告訴她們自己偷偷去考試,難道是防著她這個當舅母的。
她那舅父也是個有些古怪的性子,被妻子說了一通後竟也覺得倩姐兒做的不對,還在倩姐兒母親身邊說倩姐兒不懂事。
說到這裡,六夫人又氣了起來:“二嫂,不是我說,若是她那舅母是個好的,我那表妹怎麼會瞞著她偷偷去考試。她之前隻要一看到倩姐兒看書就說讀書沒用,不是橫鼻子就是豎眼的,也是因為這樣倩姐兒才會在晚間偷偷讀書的。”
魏若也覺得這對夫妻有些不通情理,但她不好評價她們便對她誇起了倩姐兒:“她倒是個有誌氣的孩子。”
六夫人聞言欣慰了起來:“是呀,她進了書院後讀書十分的用功,縱然她舅母時不時的指使她做事,她還是門門功課都得了甲等。後來還得了她們書院夫子的喜歡,推薦她去考取女子中醫院。她考慮後覺得學習中醫雖苦,但若是學成了將來到哪裡都不愁吃不上飯了。”
魏若聞言就道:“哪裡就艱難到如此地步了?”
六夫人聞言略有心酸的道:“她之前跟我寫信的時候我也勸過她,可她卻說自己真的很想學習醫術,也想能做些事幫助彆人。並且她說靠人不如靠己,有本事在身比什麼都重要。”
魏若聽的心中一動,她由衷的對六夫人道:“令妹真是個好孩子,縱然經曆了這樣的事情仍然不放棄,並且還心存善念。”
六夫人聞言也道:“是呀,她之前跟我來信的時候,從來不說在舅家的遭遇,我就一直以為她在那裡過的很好,也是這次,她那舅母唆使她舅舅搶了倩姐兒的名額,倩姐兒才跟我寫信來說的。我接到信後連忙派人過去這才知道了她舅家做的那些事情。”
“搶倩姐兒的名額是怎麼回事?”魏若吃驚的問六夫人。
六夫人就道:“倩姐兒得了先生的舉薦後便去參加了女子中醫院的考試,她從先生那裡得知自己通過考試之後便告訴了我那舅母,我那舅母就告訴了倩姐兒的外祖母。然後倩姐兒的舅母就知道了,知道了之後她就動起了歪心思。她那外甥女今年也參加了升等考試,不過她考的還是女子高等書院且成績並不好隻能上次一等的女子高等書院。”
“她舅母便起了替換的心思,恰好她外甥女的父親就在書院教書,雖不在女子書院但也是認識幾個人的,於是她們就做了手腳。倩姐兒久等不到錄取的消息便去問先生,先生支支吾吾的隻說今年女子中醫院縮招了。”
“倩姐兒隻以為自己考試沒考好,心情低落了許久,可到秋日開學的時候,卻發現她那舅母的外甥女去女子中醫院讀書了。倩姐兒說當時去女子中醫院考試的人並沒有很多,這其中並沒有她舅母的外甥女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她考試前她舅母常在她麵前炫耀說自己外甥女成績好要去考高等書院,她既去考高等書院又怎會被中醫院錄取。倩姐兒起了疑心後就給我寫信。我派人過去打聽了一番方才知道果真是她們動了手腳。”
魏若聽六夫人說完不由得搖頭道:“這一家子人也太欺負人了。”
“是啊,最可恨的是她那舅父不僅不幫著倩姐兒,還幫著瞞著倩姐兒。”六夫人恨恨的道。
“她舅父到底是為什麼啊?”魏若十分的不解:“倩姐兒才是她的親外甥女啊。”
六夫人聞言冷哼道:“我之前也覺得不解,就出重金收買了她舅母身邊的婆子。原來一開始她舅父也是不願意的,但是她舅母卻說倩姐兒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年紀都大了,縱然有婆子們照顧也不貼心。”
“況且他們的兒子將來要讀書娶媳,樣樣都需要錢。與其這樣,不如在家中為倩姐兒招贅,這樣倩姐兒就能幫著照顧外祖父母了,他們不僅不用擔心下人照顧不周還省了請婆子的錢。可要是讓倩姐兒繼續讀書的話,不僅要給她出學費,將來她們也做不了倩姐兒的主了。她舅父聽了就同意了。”
“倩姐兒她舅母算的可真精。”魏若聞言搖了搖頭。
六夫人聞言憤憤的道:“是啊,且不說我那舅母歸家時把嫁妝都帶了回去,我舅父留下的那些財產我外祖父也分給了她,我嫂嫂這些年吃用都沒用她們家的,還倒貼了不少錢。她竟還有臉說什麼給倩姐兒出學費。”
魏若見一向文靜的六夫人氣的臉有臉這樣的話都說了出來,忍不住笑了起來。
六夫人臉色一紅,她喃喃的對魏若道:“我也是氣的狠了。”
魏若理解的道:“我明白,這事換我我也氣。那你接下來打算怎麼辦呢?”
六夫人聞言就道:“我跟婆母商量後寫信去問了舅母和倩姐兒的意見,倩姐兒說她還想繼續讀下去,我們商量著把倩姐兒接過來,讓她去咱們這裡的女子中醫院讀書。至於舅母的話,她說她想留在娘家照顧父母,倩姐兒就交給我們了。”
魏若聞言就歎:“你舅母其實也是個可憐人。”
六夫人就道:“是呀,她雖有些糊塗,可心是好的。我讓嬤嬤勸了她好幾次,可她擔心她一走她弟妹會對她父母不好,所以執意不肯走。也是因為這樣,她那弟妹才會轄製她到如此地步。”
魏若便道:“你舅母顧念著父母也是人之常情了,等將來倩姐兒出嫁了,再提把她接過來的事吧。”
六夫人也點頭:“是啊,所以我也就不勸了,我現在就隻管把倩姐兒安置好就行了。”
魏若既已知始末自然不會吝嗇寫這封推薦信,六夫人十分的感激。
她們說完話後便回了老君堂,老太君等人此時也聽三老夫人說完了倩姐兒的事情。
看到六夫人進來,老太君就道:“你婆母剛剛已經跟我說了你表妹的事情,她是個好孩子,等她過來了,你把她帶過來給我看看吧。”
六夫人忙答應了。
老夫人便問她倩姐兒過來的時間。
六夫人忙道:“她在那邊正在收拾,估摸著這兩天就可以到了。”
老夫人聞言便對六夫人說若是她那裡缺些什麼便過來找她要。
六夫人又是一陣感激,等倩姐兒過來後專門帶著她來了一趟國公府。
老太君和老夫人沒想到倩姐兒竟生的這樣好,忍不住麵露驚訝。
老太君就對六夫人道:“你這妹妹倒比你生的好。”
六夫人就笑:“她像我舅父,我舅父生的就好。”
老太君和老夫人又拉著倩姐兒的手說了一會兒話,並讓人給了倩姐兒見麵禮。
餘下二老夫人和三老夫人及魏若等妯娌也有禮物送上。
六夫人見她們和倩姐兒說完話,又領著她過來和清姐兒等女孩以及八爺、九爺這幾個未成親的男孩見禮。
八爺抬頭看見倩姐兒那明媚的眼眸,忽然之間紅了臉頰。
六夫人帶著倩姐兒和眾人見過麵後便讓六爺帶著家人去女子中醫院替她報名。
這中間八爺和九爺也鬨著要過去說是在家裡太悶了。
九爺是六爺的親弟弟,六爺隨便就把她帶過去了,但八爺是二老夫人的兒子,二老夫人又一向看他看的緊,六爺就不想帶他過去。
八爺見狀就跑去找老太君,說六哥隻帶九弟出去,不帶他去。
老太君就笑罵了六爺幾句,讓他帶上八爺一起去。
有了老太君開口,六爺方肯帶了他一起過去。
報完名後又過了兩天,總算把倩姐兒的事情安排妥當了。
————————————————————————————
舉辦完春蘭的婚禮後,京城的謹習書院忽然發生了一件大事。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在謹習書院讀書的幼童回家後上吐下瀉,幼童的祖父正是大夫,他把脈後發現孫子是吃壞了東西,但那時這位大夫並沒有多想隻以為他是隨便拿了哪裡的東西吃了進去。
恰巧這位大夫坐診的藥堂在城西開的有分店,他去分店坐診的時候發現城西也有幼童上吐下瀉且這幼童也在謹習書院讀書。
這大夫見狀就疑心謹習書院提供給幼童們的午膳有貓膩,起初他並沒有聲張而是偷偷告訴了孫子同窗的父親胡永,兩人商議著買通了書院的灑掃。
那灑掃拿了錢自然什麼都肯說了。
這大夫這才知道原來謹習書院的采辦以次充好,專揀那爛了甚至發了黴的菜做給幼童們吃。
大夫和那位叫胡永的男子頓時怒火中燒,兩人便將這消息告訴了其餘的家長。
其餘的家長們也有孩子吃出病的,知道真相後自然大為光火。
一群人鬨到了謹習書院門口,讓謹習書院的院長給他們個交代。
因著謹習書院在天子腳下的緣故,滿朝官員都知道了這件事情。
起初京兆尹的人聽說謹習書院門口聚集了一幫人擔心事刁民鬨事,很快趕到了這裡。
待到聽到謹習書院給在這裡上學的幼童們吃壞了的食材惹得幼童們上吐下瀉。
這些人頓覺事情棘手,他們派人去通知長官。
父親們見官府來人了便向京兆尹的人控訴書院的種,還有人揚言要告到衙門去。
那些人一邊安撫這些幼童的家人,一邊等著長官的指令。
哪知道等到的卻是將這些幼童家長全部抓到牢裡的指令,這些官兵們麵麵相覷,卻也不敢違抗命令。
官兵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自有圍觀群眾在一旁看,這些人雖不敢出麵阻止卻將這事告訴了親友們。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這樣一點一點的傳下去,不過幾日京城的百姓就都知道了這件事。
一時間京城內流言喧囂甚上。
那些高等書院的學子們自然也知道了這件事,他們讀書多年本就十分的具有正義感又是正值年少衝動的時候,不知道是誰提議了一句要到京兆尹外遊行抗議。
一群人就聚集著去了京兆尹外,他們的人數可比那些幼童的家長們多了不知道多少倍,又都是學子,自然引得眾人關注。
啟和帝自然也知道了這件事情,當他聽說京兆尹已經將那些鬨事的家長們抓進去了好幾日後,氣的指著內閣的王明珠等人道:“朕視你為心腹才選你入閣為朕處理國事,哪知出了這等事你們竟然一個個竟瞞著朕。堂堂天子腳下竟有不分青紅皂白就抓了人去牢裡,這事竟然還鬨到了學子們遊行的地步,你們好的很啊。”
王明珠等聞言立馬跪了下來,連忙告罪。
啟和帝見狀坐在那裡運了運氣,半響他才道:“這件事情一定要好好查,看看是誰給了京兆尹的膽子敢背著朕胡亂抓人。”
王明珠等聞言心中一緊。
有了啟和帝的指示,事情的調查進展的很快。
這事確實是謹習書院的采辦貪了家長們的夥食費以次充好導致的。
啟和帝知道後冷哼道:“朕記得□□時就曾頒布過律令,書院必須保證學子的飲食,否則依律處理。怎麼這書院的院長竟視律令如兒戲?”
內閣的王陽明等人都不說話隻看著大理寺卿胡厚遠。
胡厚遠也是個老狐狸了,他把球踢給了大理寺少卿南大人。
他們明顯是想讓他出頭。
南大人見狀急的腦門子都出汗了,可這事是他負責調查的,按理也該由他負責回話。
他隻好道:“這書院的院長也是失察。”
啟和帝聞言冷哼了一聲,他問了南大人一個問題:“京兆尹的人為什麼不問青紅皂白就抓了這些人?”
南大人想到自己查到的事情,冷汗都留下了了。
他沉默了片刻。
啟和帝眼睛眨都不眨的看著他,在這樣的目光下,南大人咬了咬牙道:“謹習書院的院長和承恩公府的二少爺關係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