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2 / 2)

國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18452 字 11個月前

承恩公府的二少爺是現任承恩公的嫡二子,也是陛下的表弟。

原本呆立在一旁的王明珠等人瞳孔一震,皆是不敢相信的看著南大人。

他不知道承恩公府是太後的娘家嗎?

啟和帝聞言卻笑了起來,他對南大人道:“你很好,知道跟朕說實話。”

這下該王大人等人流冷汗了。

啟和帝拿起桌子上的幾張紙,示意何福將此物遞給王陽明等人傳閱。

一向和藹的何福麵容嚴肅的將它遞給了王陽明等人。

眾人看完倒吸了一口涼氣。

原來這紙上記著此事的前因後果,包括承恩公府的二爺派了誰去京兆府打點這種細節都寫了上去。

南大人敢說陛下調查到的事情比他的還要詳細,他不由得慶幸自己說了實話,不然的話....

想到這個可能,南大人縮了縮脖子。

王明珠等人卻為陛下對京城的掌控力感到心驚。

啟和帝見這些人一臉害怕就知自己敲山震虎的行為有了效果。

他對南大人道:“既然知道了事實那就該抓的抓,該定罪的定罪吧。”

聽到啟和帝這麼說,南大人瞳孔緊縮。

陛下的意思是讓他去捉拿承恩公府的二爺嗎?

想到宮裡的太後,他一陣心慌。

魏若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南大人已經將承恩公府的二少爺抓了起來。

承恩公夫人立馬進宮去找太後,太後知道後氣的渾身發抖,讓人去找啟和帝。

啟和帝卻推說自己頭疼不願見她。

太後更氣了,她拿啟和帝沒辦法便將南夫人叫進來罵了一通。

太後的行為惹的禦史們十分的不滿,他們覺得太後身為陛下的母親,不說體恤臣婦反而因為朝事上的糾葛去辱罵無辜的婦人。

禦史們紛紛上書,他們不敢直接參太後,就參起了承恩公,各式的各樣折子如雪花一般飛向皇城。

太後被氣的心口疼。不知是誰給她出了主意,她也稱起了病。

見太後病了,啟和帝便將禦史的折子留中不發。

禦史們氣的跳腳但啟和帝要將此事冷處理,他們也無可奈何。

原本事態已經漸漸平息下來,啟和帝也讓皇後以太後的名義賞賜了南夫人東西以安撫她。

哪知道過了兩天又傳出太後幼子成王的嫡幼子帶人堵到了南大人下朝的路上將南大人打了一通,據說南大人被打的已經下不了床了。

消息傳出後,滿朝嘩然。

南大人可是朝廷命官,即便承恩公府後有太後撐腰,可他抓捕承恩公府的二少爺也是奉旨辦事,成王幼子這樣是在乾擾朝政。

禦史們再也坐不住了,有幾個禦史脫了官帽,讓家人把棺材抬到了午門前,幾位禦史陳列了承恩公和成王的幾大罪狀,希望啟和帝能秉公處理。

這下啟和帝再也坐不住了。

如果在他在位的時候出現禦史死諫的事情,那麼後人會如何評價他?

啟和帝立誌要做個明君,必定不會要這樣的事情發生。

可就這麼妥協也不行,之前禦史們的上書他一直留中不發,若是這次這些禦史們一以死相逼他就妥協了,那以後那些禦史一遇到事情就要死諫怎麼辦?

啟和帝皺了皺眉頭,覺得事情有些難辦。

其實一開始他示意南大人捉走他那個表弟隻是為了敲打一下他那個舅舅的,他那個舅舅現在也太不像話了,不但派人到湖廣大肆圈地,還和楊南的那些富商們攪在一起了。

其他的暫且不說,可圈地這件事可是觸碰到他的底線了,那些良民沒了土地會變成流民。

流民若是多了聚集起來會鬨出怎樣的後果,他比誰都清楚。

所以在得知承恩公圈地的消息後,他就開始暗中調查。

哪知道謹習書院的事情忽然鬨了起來,又恰好承恩公府和謹習書院淵源頗深,他就打算將他那表弟抓起來敲打一下他那個舅舅,之後再和他談圈地的事情。

哪想到成王的那個小兒子竟直接跑去毆打朝廷命官。

他這一鬨倒把啟和帝的算盤全都打亂了。

啟和帝氣的不行卻又隻能先解決眼前這個亂攤子。

他先讓人去內閣叫來了王明珠等人讓他們去勸一勸那些禦史,哪知這些大人們卻一個個左推右推的,說是那些禦史們抱了必死的決心,他們勸也勸不住。

啟和帝眯著眼睛看了一眼王明珠。

之前因為前線戰事的緣故,武官勢大,他為了抑製那些武官的勢力便任由王明珠這樣的文官做大以壓製那些武官。

哪知道現在那些武官們倒是老實了,王明珠倒也開始心大了。

他這是想要借勢壓他了?說不得這幾個禦史鬨事也是他挑起來的?

想到這個可能,啟和帝的心中一警。

王明珠能穩居內閣首位多年,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察覺到啟和帝看他的眼神後在心內暗道一聲糟糕。

之前他隻想著若是能借著禦史死諫這件事壓一下陛下的權威,這樣以後他在朝政上會更有發言權,所以啟和帝剛剛命令他的時候,他才會推來推去。

可看陛下這個樣子倒像是懷疑起他和那些禦史有了勾連似的,這怎麼能行呢?

他隻是想順水推舟,可不想把火燒到自己身上啊。

王明珠當機立斷的跪下道:“陛下,臣這就去勸一勸那些禦史們,不過他們畢竟下了必死的決心,這件事情還是要給他們一個交代才是。”

啟和帝見狀眯了眯眼就道:“朕知道,你先去拖一拖他們。”

王明珠連連應是。

啟和帝讓王明珠等人去拖住那些禦史後便讓人宣承恩公、成王和李浩淼入宮。

他先是將禦史寫的那些罪狀甩到了承恩公和成王麵前。

承恩公和成王看了之後自然不肯認賬,啟和帝就冷笑,他又將另外兩份文件甩到了兩人麵前。

承恩公和成王看完之後冷汗都出來了,兩人自以為自己逼走良民,圈地一事做的隱秘,哪裡知道陛下竟調查的一清二楚。

這裡麵尤以成王最為恐懼,他平日裡雖說仗著太後的勢在京中橫行霸道,甚至偶爾在陛下這個皇兄麵前都有些不恭敬,可他知道那些都是小事,皇兄看在太後的麵上也不會和他計較。

可這次的事鬨的這般大,皇兄連罪證都調查好了,這些可不是一天兩天都能搜集到的,難道皇兄早就想收拾我了?之前的忍著隻是隱忍不發?

想到這個可能,成王開始發抖了起來。

啟和帝見他知道怕了才覺得氣消了一點。

承恩公見他似是消氣了忙道:“陛下,臣願意交出那些田地。”

成王聞言也跟著道:“臣弟也願意交出來。”

啟和帝聞言冷哼道:“你們以為隻交出了田地就可以了?”他話雖這麼說語氣卻緩和了一些。

承恩公和成王便知他就算要罰也不會罰的太重。

啟和帝對承恩公道:“謹習書院的事還是要給那些人一個交代的,該賠的錢你讓人賠給他們。還有,書院出了這樣的事,人家以後還敢不敢讓孩子在書院讀書吃飯,你要想想這件事情該怎麼辦?這些事情處理好了你們家就從謹習書院退出來吧。”

承恩公被捉住了把柄哪裡敢反駁他,自然連連應是。

啟和帝又看向成王。

成王便道:“我這就讓人去南大人家裡陪禮。”

啟和帝皺眉道:“讓人?出了這種事情不應該你自己去嗎?”

成王聞言目瞪口呆:“讓我親自去,我可是王爺。”

啟和帝見他這時候還端著王爺的架子火氣立馬上來了,他隨手拿起茶杯甩向了成王。

成王嚇的一哆嗦。

啟和帝就道:“你給朕惹麻煩的時候怎麼沒想到你是王爺了?因為你們做出來的那些事情,禦史們帶著棺材要來死諫,他們要真撞下去了,朕在史書上可是要留下重重的一筆了。”

他一提起禦史死諫的事情,承恩公和成王的氣勢就又弱了一番。

成王再也不敢跟啟和帝犟嘴了。

罵完成王後,啟和帝的心情略好了一些,他讓人下了兩道聖旨。

承恩公府的二少爺被貶到了寧北,承恩公則因為教子不嚴在家中思過一年。

至於成王的話,陛下命令他帶著兒子去南大人家陪禮道歉,同時在家中思過一年。

成王接了旨後就說跟帶著兒子跟南大人道歉後就要打兒子板子。

那幾位要死諫的禦史對承恩公的處理沒有意見,卻覺得陛下對成王及其子的處理過輕了。

幾位老大人們就在那裡和稀泥勸他們回去,這幾位禦史卻不願意,他們見這次死諫終於逼的啟和帝開始處置承恩公和成王了,便想要再接再厲。

眾人就在這裡推拉了起來。

就在這時,李浩淼和禦林軍首領一起過來了。

幾位老大人上前和他們行禮,幾位禦史仍舊跪在那裡。

李浩淼和老大人們說完話後抬眼看向幾位禦史,他的目光充滿了肅殺之氣,幾位禦史先是被嚇的一抖,稍後他們像是想起了自己是來做什麼的似的,挺了挺胸膛。

李浩淼對禦史們冷哼道:“幾位大人們還是見好就收吧。”

王明珠一見他過來便知道陛下的意思了。

他先是讓他們這些文臣過來安撫禦史們,然後再處置了承恩公和成王,到最後又怕李浩淼這個上了戰場的人鎮場子。

陛下是想告訴他們這些文臣,他可以對他們妥協,但他的妥協也是有限度的。

王明珠知道不能再逼陛下了,他見狀便使出渾身解數勸說那些禦史們。

他低聲對那些禦史們道:“之前你們就算撞死了,可因為你們占理所以會在士子間得個好名聲。但現在陛下既已處置了承恩公和成王,你們卻仍舊在這裡相逼,隻怕那些士子們會笑你們迂腐。”

禦史們聞言瞬間變了臉色。

李浩淼見禦史們總算被王明珠等人勸走了便回去複命。

哪知道還未走到乾清宮便見一個小太監攔住了他。

李浩淼知道他是貴妃身邊的內侍便問他怎麼了。

那內侍著急的道:“太後娘娘帶人去了我們娘娘那裡,想要搶走五皇子。”

李浩淼聞言皺了皺眉道:“陛下知道嗎?”

“知道。”小太監忙不迭地道:“娘娘也派人通知陛下了,陛下正在和成王說話,聽說後便撂下成王走了。”

李浩淼想了想道:“你先彆急,去跟娘娘說我都知道了。成王現在還在乾清宮?”

小太監連連點頭。

李浩淼邁步去了乾清宮。

成王正略帶忐忑的坐在乾清宮側殿,他見李浩淼來了,像是要和他說些什麼,但想想還是忍住了。

李浩淼卻直接對成王道:“王爺還是趕緊去後宮勸一勸太後吧。”

“本王?”成王自然聽到了太後帶人搶五皇子的事情,他深知太後和陛下都不是省油的燈,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道:“那是後宮,本王可不好進去。”

李浩淼聞言,一語道破成王的心思:“王爺以為此時能置身事外嗎?”

“什麼置身事外?”成王聞言立馬否認道:“本王可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李浩淼皺眉道:“太後娘娘之所以去貴妃娘娘那裡搶五皇子,皆因今日陛下處置了承恩公和成王。若是真讓太後娘娘把五皇子搶走了,承恩公到底是長輩,陛下不好對他說些什麼,但您可就不一定了?”

成王雖覺李浩淼這話說的有道理,可他覺得大不了就被皇兄罵一頓,因此仍是不肯。

李浩淼就道:“五皇子出生後,陛下對五皇子是如何的喜歡,王爺應當比我們更清楚。若是您不在宮中也就罷了,但是您就在宮中,聽說太後娘娘和陛下的爭執後還不過去相勸,隻怕會寒了陛下的心。”

他說完這話後,成王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連忙去了後宮。

還未走進景和宮,成王就聽到了幼童的哭聲,以及他親娘說話的聲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