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 86 章(1 / 2)

國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15599 字 11個月前

第85章

毅哥兒和瑤姐兒的婚事是由樂太妃和仁安長公主做主與魏若定下的。

康平縣主和她夫婿陳顯之其實早就聽母親和樂太妃說過想把瑤姐兒說給毅哥兒的事,康平縣主是了解魏若為人的,自然很願意這門婚事。

陳顯之雖不了解魏若,但他是知道安國公府家風很好的,且大周朝人人皆知安國公的兩個兒子是個英勇雙全的。

陳顯之自然很樂得得此佳婿的。

但他是個實在的人,也知如毅哥兒這樣的孩子,必定會有許多人想要給他說親,況且瑤姐兒又比毅哥兒大一些,便對康平縣主說這門婚事不能強求,若是能成的話那自然很好,若是不能成的話便也罷了。

康平縣主自然也知道自古佳婿難得這個道理,便給仁安長公主及樂太妃寫了封信,說是此事就交給母親和外祖母從中說和,若是能成自然很好,若是不能成,那也不要強求。

仁安長公主和樂太妃收到信後,自是知道康平縣主及其夫婿對毅哥兒也是很滿意的。

待到魏若過來說他們府上同意了這門親事後,兩人擔心康北與京城相距甚遠,若是寫信去問康平的意見,隻怕此事會生變。

因此兩人便先同安國公府定下了這門親事,等到康平收到母親說親事定下了的消息後已是五月份了。

她自是十分的喜歡,連忙打發小廝去問陳顯之什麼時候回來。

小廝過去衙門的時候,陳顯之正在處理一樁公案。

這樁公案說起來也讓陳顯之明白了什麼是最毒婦人心。

這公案的苦主是本地一個參商家的老太太,他們家以販賣海參為生,又因為馮家老爺子是個精明強乾的人,不過十幾年便積累出了一份家業。

這馮家老爺子去後,由兒子馮老爺繼承家業,他是個生性懦弱的,又家有悍妻李氏。

李氏是在馮老爺子活著時嫁過來的,那會兒馮老爺子身子已不太好了,這李氏的父母看上馮家家業便拖那與馮家想好的人家過去馮家說親。

馮老爺子想著舊友所說人家必是知根知底的,便應了這門親事。

哪想到李氏剛嫁進來時還好,待到生下兒子後,她就逐漸囂張了起來。

馮老爺子生了三個女兒才得了這麼一個兒子,他生下兒子時已是五十多歲了,大女兒和二女兒早已出嫁,隻剩下小女兒還待字閨中。

馮老爺子想著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活到兒子娶妻那一天,且兒子生性懦弱,必得有人幫扶著才行,便想將小女兒許配給家中得力親族,讓這夫妻二人在家中扶持兒子。

他看中的人便是自己姨母家的兒子,此子個性憨厚,馮老爺子覺得他雖不是非常能乾,但勝在是個踏實做事,知恩圖報的人。

小女兒夫妻都是實在的人,自成親後便一心一意幫著父親打理家業,因為馮母年老體衰,他小女兒馮三娘便協助母親兩個管家。

馮老爺子也沒有虧待他們,許諾將馮氏參行一成的乾股留給他們。

馮三娘夫妻自是更加的儘心儘力,待到李氏進門後,馮三娘便說要將管家權交給李氏。

馮老爺子和馮母都覺得李氏剛嫁過來還什麼都不懂,擔心她倘或做錯了什麼,惹的家下人笑話,便讓馮三娘繼續管家,等到李氏漸漸熟悉了馮家情況後再說管家的事。

他們夫妻如此考慮本意是為了李氏好,哪知李氏卻心生怨言,以為馮老爺子夫妻偏心女兒。

她在知道了馮老爺子將一成乾股許給馮三娘夫妻的事後,更是怒火中燒。

在她看來,這馮家的家業應當是她夫婿和她的孩子的,哪裡容得下彆人染指。

不過李氏彼時剛嫁過來,還未能生下兒子,便不敢多生是非。

等到她生下兒子後,自覺有了底氣,便開始搬弄是非了起來。

她先是在夫婿馮老爺麵前鬨,馮老爺一開始並不肯聽她的,也好聲好氣的和她說過馮老爺子如此打算的緣由。

可李氏哪裡能聽的進去這些,隻兀自說這些錢財都是她兒子的。

馮老爺見說不過她,苦悶之下便去找丫鬟通房解悶。

哪知道這李氏也是個心狠手辣的,馮老爺前腳剛從通房房中離開,她後腳就帶著婆子們闖到那通房房中,先是讓婆子們廝打了這通房一頓,然後又讓人剁下了這通房的一隻耳朵。

這還不算完,她打聽到馮老爺正在前廳與姐夫和管事議事,便讓人將這通房的耳朵裝到盒子裡,讓小廝遞給馮老爺。

馮老爺初始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隻以為李氏給他送了什麼吃的,便若無其事的打開了這匣子。

哪知道匣子裡卻裝的是一隻血淋淋的耳朵。

馮老爺本就秉性怯弱,再一被這幅場麵一刺激,竟病了過去。

馮老爺子知道後氣的不行,又心驚這婦人的狠毒,便鬨著要休了這毒婦。

李氏知道後就拿著把匕首橫在兒子脖子前,說馮家要是休了她的話,她就殺了他們馮家的大孫子。

馮老爺子和馮母等人看著那哇哇大哭,不知世事的孫子,氣的險些閉過氣去。

可他們卻也真的擔心李氏會害了自己孫子,隻好按下此事不提。

自那以後,李氏就抓住了馮家人的命脈了。

馮老爺病好後,她就又在馮家鬨了好幾次,非要讓馮老爺子收回那一成乾股,但凡他們說不肯,她便說要帶著孩子一起去死。

馮三娘的夫婿本就是個老實厚道的人,他見李氏在家中鬨成這樣不欲與她纏鬥,便心生去意,回來和馮三娘商量不然將這乾股還給馮家,他們也不摻和馮家的事了,自謀生路便是。

馮三娘是個性子潑辣的,聞言就眉頭一豎說憑什麼李氏一鬨,他們就給她,再說了他們要是走了,那李氏在家搓磨她爹娘可怎麼辦?

馮三娘的夫婿就指了指一雙兒女問她,若是再在馮府住下去,兒女們該當如何?

馮三娘看了一眼年幼的兒女們,見他們原本都是活潑可愛的模樣,可因為李氏這段時間一直在府裡混鬨,他們的眼中滿是驚惶。

馮三娘沉默了。

她夫婿又說他們隻是搬出去住並不是不管馮老爺子和馮母了,說如果李氏鬨的再厲害了一些的話,他們就把嶽父嶽母接到家裡過活。

他承蒙嶽父嶽母多年照顧,自是不會不管他們。

馮三娘想著自己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兒,以往是父親說弟弟性子怯懦,讓他們夫婦幫忙,她才一直留在馮家。

可如今弟婦惡毒且容不下她,她就不能再留在馮家了。

離開馮家的話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和兄弟,可夫婿已經說了會將嶽父嶽母接過來奉養,且李氏現在這麼鬨可能也是為著那一成乾股的緣故,等到她們離開了,她或許會同弟弟好生過日子也未可知。

這麼一想,馮三娘夫妻便退出了馮氏參行,又搬離馮府另找宅院生活。

這李氏見馮三娘夫婦離開了,自是遂了心意,心下大悅。

因此她也老實了一段時間。

馮老爺子夫婦看了就以為她一開始總是鬨是為了爭產,見她得了錢財不鬨了之後倒也覺得心下安慰。

想著李氏雖厲害了些,但她要是能一心一意的跟兒子過日子倒也不錯。

馮老爺子夫妻兩人雖然覺得有些對不起女兒,但既娶了這樣的兒媳又能怎麼辦呢?

可李氏本就是個心胸狹窄,愛好搬弄是非的人,她老實了一段時間後,又看馮老爺子夫妻不順眼了起來。

概因她家境雖也不錯,可到底沒有馮家富貴,因此李氏父母的吃穿用度自是比不過馮老爺子夫妻。

李氏看了之後就心生怨懟,覺得這老不死的夫婦憑什麼能把燕窩人參當飯吃,每日裡穿金戴銀的,而她爹娘卻沒能享到這等福分。

她就又和馮老爺鬨了起來,說要把自家父母接到馮府來奉養。

李氏的爹娘自有兄嫂奉養,她們這做女兒女婿的來奉養算什麼,馮老爺便說有舅兄在,他們自不能越俎代庖。

李氏一聽便帶了兒子回了娘家,馮老爺也不想接她回來便說你回去就回去。

李氏沒想到自己走了一步臭棋,馮老爺不來接她們母子,她總不能自己回去吧,便又心生一計。

馮母是個心地善良,心性懦弱的婦人,李氏便打起了她的主意。

她時不時的讓丫鬟派人去馮府找馮母,說兒子想祖母了。

馮母其實也不甚喜歡李氏,可她一想到孫子就心軟了。

再來她是知道李氏的兄嫂是個什麼模樣的,擔心她們給孫子臉色看,便催兒子把她們母子接回來罷了。

馮老爺隻好去接了,可他去了之後,李氏卻說要把她父母帶到馮府住一段時間。

馮老爺隻不吭聲,李氏的兄嫂就在一旁敲邊鼓說馮老爺家裡富貴,所以看不起他們這些窮人。

時人最怕的就是被彆人說自己嫌貧愛富了,馮老爺想著自己隻是將李氏爹娘接過去住一段時間罷了,就忍這一段時間吧。

哪知道這請神容易送神難。

李氏爹娘既能教出李氏這樣的女兒自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本就是貪圖馮府富貴才費儘心思將女兒許到了馮府。

李氏狠趕馮三娘夫婦時,他們也在背後出了許多主意。

既來了馮府這樣的富貴地方,看著馮老爺子如此金尊玉貴的生活,李氏爹娘自然不肯走了。

馮老爺子做生意多年,信奉和氣生財,見他們不走,自然也不會趕他們。

馮母也不是個能說狠話的人便也沒說什麼。

可李氏和李氏爹娘猶不滿足,他們本就是無事生非的性子,看到馮老爺待父母極孝順就心生怨懟。

李氏總拿馮老爺對馮老爺子夫婦的細節和對李氏爹娘的細節做對比,說馮老爺對李氏爹娘不如對馮老爺子夫婦好。

李氏及其爹娘的想法也是不合事情常理,人人都是最愛自己的爹娘的,沒有人說不對自己爹娘好而去對彆人好的。

馮老爺自認自己對李氏爹娘雖沒有那麼好,但也做到了女婿應儘的本分。

可李氏及其爹娘卻猶顯不足,他覺得這一家子極為的不講道理。

可李氏之前的所作所為讓馮老爺極為懼怕,他擔心自己一旦反駁李氏,她就又把府裡鬨著個天翻地覆,因此也不敢多說什麼,隻在心裡生悶氣。

久而久之,馮老爺就病了。

馮府就這麼大點的地方,馮老爺子夫妻哪能不知道兒子和李氏的口角。

兩位老人家沒想到自己一生行善,最後卻娶了個攪家精回來,自是心情鬱鬱。

馮母倒還好一些,可馮老爺子本就臥病在床,這麼心情一不好,病情就更加嚴重了。

馮家姐妹聽到消息後就過來探望,李氏見她們來了也不出麵見她們,也不讓丫鬟給她們端茶倒水。

馮家姐妹見自己爹娘和弟弟這裡冷冷清清的,隻有幾個心腹老仆照料著,而李氏和其爹娘那裡卻是歡聲笑語的,自是心生憤懣。

可她們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兒,且又比不上李氏潑辣惡毒。

馮老爺子和馮母擔心以李氏的狠毒心腸,若是女兒們和她起了口角,她會雇人害了女兒們,因此並不肯讓女兒們和她爭執。

馮家姐妹見爹娘們總在府裡和李氏生氣也不是個事,且李氏是個心性狠毒,沒人倫的東西,她爹娘卻已年老體衰,彆到最後她們爹娘被氣出了好歹,李氏卻一點事都沒有。

馮氏姐妹就盤算著把爹娘接到府裡住上一段時間,這就正遂了李氏的意。

她像甩開了一個包袱似的送走了馮老爺子夫妻,倒把馮家姐妹氣的夠嗆。

李氏氣走了公婆後,覺得遂了心意,便又安靜了一段時間。

她不跟馮老爺吵鬨之後,馮老爺的病情也好了起來。

馮老爺子夫妻去了馮三娘府上後見女兒女婿孝順,心情好了許多,再一聽說李氏自他們走後也不跟兒子鬨了,所以兒子的病也好了後,心裡就更寬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