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因為成婚這麼多年都沒孩子,四夫人現在頗有些驚弓之鳥的感覺。
看到老太君留下了她和四爺,縱使四夫人知道老太君不會為難她。
可她心裡還是有些緊張,不知道老太君會和她們夫妻說些什麼。
老太君看四夫人眼中閃過一絲擔憂,語氣反而更加溫軟了。
“這段時間怎麼不和老四一起出去逛逛啊?”老太君語氣和藹的問道。
確實四夫人自來了莊子上之後就不太出去了,這段時間除了來向老太君請安或是同妯娌們一塊說話之外,並不去彆的地方。
四夫人聽到老太君問她忙道:“我們也不知道要去哪裡玩?”
老太君聞言就笑道:“這個簡單,你們閒來可以去林子裡散散步,或是去莊子外看看這鄉野美景,怎麼也比待在這屋子裡要強。”
說完這話後,老太君又囑咐四爺:“你閒了也彆去前院了,多帶你媳婦出去走走。”
四爺連忙應了,可他麵上卻有一絲無奈。
他是想帶四夫人出去走走的,可她現在心情鬱鬱,無論看到什麼事情都難以展顏。
他縱使有心也不知道要如何哄她開心。
老太君看到四爺的神色時,心中警鈴大作。
她經曆的事情多了,不知看過多少恩愛伴侶終成怨偶。
老四現在這樣分彆是對四夫人有些聽之任之的樣子了。
而老四媳婦現在心裡正難受著,再一鑽了牛角尖覺得夫婿不體貼她,對夫婿心生隔閡。
那這兩口子的心就越走越遠了。
這麼一想,老太君決定要把老四留下單獨和他談談。
四夫人見老太君要單獨和四爺說話,心中揣揣。她滿懷心事的出了房間。
四夫人走後,老太君先讓四爺給她倒了杯茶,待到慢吞吞的喝完茶後,她才抬頭看向四爺。
老太君的目光十分的慈祥,被這樣的目光看著,四爺覺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時候。
那會兒多快樂呀,雖然他父親和母親都有些不著四六,可祖母慈愛,伯母和嬸嬸對他們兄弟都是一視同仁,兄弟們之間又處的和氣。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日子就越過越難過了。
這麼一想,四爺就歎了口氣。
老太君聽到他歎氣,就歎息的對他道:“你這孩子怎麼歎起氣來了?忘了祖母小時候跟你說過的話嗎?歎氣會把福氣歎走的。”
聽到老太君這麼說,四爺忙笑道:“孫兒以後不這樣了。”
老太君看他雖笑著可神色卻有些勉強,心裡更難受了,那原本想要勸他讓他寬慰四夫人的話就再也說不出口了。
老太君沉吟片刻後和四爺說起了因果循環。
“之前我去廟裡的時候,和禪師們論了一回緣法。我問禪師,我有一個孫子成婚到現在還無子嗣,是不是注定命中無子?”老太君對四爺道。
這些話老太君從沒對四爺說過,因此他先是愣了一下,隨後開始擺正了臉色,問老太君禪師們是如何說的。
老太君繼續對四爺道:“禪師們說雖然人常說命數天定,可命運並非不可更改。許多人因為前世業力的關係,今生總會經曆這樣那樣的苦難。可上天有好生之德,縱是那惡盈滿貫的惡人隻要放下屠刀就有立地成佛的機會,更何論我們這等積善之家的人呢?”
四爺原本不信這些神佛之說,可或許是求子心切,也或許是確實沒了辦法,他此時聽老太君這麼一說竟然真的聽住了。
老太君見他聽的認真就繼續道:“禪師們說福由我求,人的福德是隨其行善日漸增長的。你雖現下無子,但可發願行善求子,等做滿三千件善事後,那子嗣自然就來了。“
四爺聞言眼前一亮。
她走後,李嬤嬤從裡間走了出來,她坐到老太君榻前的腳踏上,拿起一個美人捶,一邊為老太君捶腿,一邊略帶憂心的問老太君:“禪師們真的說四爺和四夫人隻要做滿三千件善事就能求得子嗣嗎?”
老太君動了動身子,重新調整了下坐姿後方道:“這話其實半真半假。”
李嬤嬤聞言,就抬頭看向老太君,做出了一幅願聽其解惑的模樣。
老太君就道:“我之前問過太醫們,老四媳婦的身子其實沒問題,老四也沒事。他們兩口子之所以到現在還懷不上孩子,一則是因為求子心切壓力大,二則是因為兩人都把懷不上孩子的緣由放到自己身上,心上不免自責。這麼幾重壓力之下,自然一直懷不上孩子。”
“我同她們說隻要他們做滿三千件善事就能有子嗣,一來是為了安她們的心,讓她們相信她們能懷上孩子。二來則是人在做善事的時候,看到彆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轉危為安時,心裡其實是有滿足感的。老四和老四媳婦這兩年因為孩子的事情心情鬱鬱,若是做善事能讓她們開心一些,說不得這孩子就水到渠成的來了。”
“這最後一層用意就是為了堵彆人的嘴了。咱們這樣的人家,素日與人來往,什麼樣的人碰不到?見的人多了自然說什麼都有,她們每日裡聽些閒言碎語心情能好才怪。讓那些人知道她們不是懷不上孩子,是要做滿三千件善事才能懷上,那些人自然不會再說些什麼了。總有些喜歡搬弄是非的婦人仍在她們麵前嚼口舌,她們心裡定了,知道自己懷上孩子是早晚的事,自然不會再介意了。”
聽完老太君的話後,李嬤嬤先是自己想了想,隨後才歎服的道:“您老人家為了子孫也算是費儘心思了。”
老太君聞言就搖了搖頭道:“也沒什麼,不過是想著人活著總得有個盼頭才行。至於這子嗣的事能不能成,真的要看緣分了。”
四爺回去後就和四夫人說了老太君那番禪師們說隻要做滿三千件善事,子嗣自然來了的話。
四夫人聽了之後,就如聽佛音。
她原就是婦人,本就比四爺更信這些神佛之事,兼有太醫也說她和四爺的身子都沒問題,但孩子卻總沒來。
四夫人偶然獨處時,總會懷疑,她是不是前世犯了業力,今生才總為子嗣之事犯愁。
隻是家裡老工業等人都是不信神佛之道的,四夫人心裡就算有這些想法也不好說出來。
今她見這些話是老太君說的,且她老人家也讓四爺帶著她一起去做善事,四夫人的心裡一下子安定了下來。
晚間,安國公府的一大家子人又都聚在了老太君這裡。
老夫人和魏若等人見不過半日沒見,四夫人的眼裡有了些神采,便知定是老太君說了些什麼話讓她安心了的。
魏若妯娌幾個就悄問四夫人,老太君和她說了些什麼。
四夫人就說老太君說隻要她和四爺積滿三千件善事,子嗣自然就會來了。
五夫人和七夫人是最信這些的,聽到四夫人這麼說,兩人就真心實意的為四夫人高興了起來。
七夫人還給四夫人算了起來:“四嫂若是一天做三件善事,那麼一年就是一千件善事,如此最多三年,四嫂定會喜得貴子。”
四夫人聽她這麼說,想著三年後自己也才二十餘歲,正是最利於女子孕育子嗣的年齡,心裡便高興了起來。
她許久都沒有如此高興了,魏若和五夫人見她開懷,也湊趣的說了兩句好話哄她高興。
老太君和老夫人在上首坐著,聽她們妯娌在那裡嘰嘰喳喳的說笑,忍不住笑了起來。
等吃完飯後,老太君就留了老夫人、魏若和四夫人說話。
幾人知道老太君定是要說四爺和四夫人如何行善一事,連忙立在下首靜待老太君吩咐。
老太君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眾人。
“雖則咱們想做善事,可這善事也不是說有就能有的。咱們還是得想想要怎麼做。”老太君對眾人道。
老夫人聞言就道:“咱們都是婦道人家,平日裡身居內宅,縱是有些什麼事,也難做到。我想了想,咱們能做的無非兩樣,一則是救濟貧苦百姓。二則就是放生。”
四夫人聞言眼睛亮了起來。
她上午聽了四爺說的那些話後就在想要如何行善,可她想來想去也無外乎是施粥之類的事情,其他的倒也沒有了。
老夫人看她來了興趣,也有心提點她,便對她道:“這救濟貧苦百姓這事說來也容易也不容易,普通百姓生活在這世間,所遇困難無非就那麼幾件,一則是缺衣少食,二則是身體病痛。另有一類人則是那等老無所養,幼無所依之人。如何救濟這等人也是一門學問。”
老太君見老夫人提點起四夫人的時候如同對待自己的兒媳一般,心中欣慰。
她看這時天色還未暗下去,且此時氣氛溫馨,便對七夫人道:“你是最小的,又會寫字,就拿紙把你婆母說的這些記下來吧。”
七夫人聞言連忙應了。
老夫人原本是興之所起才提點了四夫人幾句,哪想到老太君竟如此的鄭重其事,她就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也隻是隨口說說,倒也不一定說的都對。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咱們幾個不如都說說自己的看法。”
老太君覺得她說的有理,便笑道:“那成,咱們今日乾脆就學那些文人們各抒己見吧。”
魏若等人聞言都笑了起來。
李嬤嬤見狀便吩咐小丫鬟們上茶上點心,這樣一來,魏若等人說累了也可以喝口水歇一歇。
等一切都安排妥當後,老夫人先開口了:“對於那等缺衣少食的人,咱們自然秉持的是救急不救窮的原則,且主要以救濟小孩子或者貧弱之家為主。像那等夫妻雙方都有手有腳,卻不肯勞動,隻等著彆人救濟的人家,自然不能幫。”
老太君聞言點頭道:“你說的對,像這樣的人家,若是不幫他們,他們一時想通了,或許還知道奮發圖強。可若是得慣了彆人的救濟,隻怕日後就再也不想靠自己的雙手吃飯了。況且他們或許能靠一時的救濟,勉強過活,待到年老之時也可以憑借子孫的奉養,讓自己不至於餓死。可他們的孩子有這樣隻想著依靠彆人的父母也太可憐了些。”
四夫人聞言也道:“祖母和大伯母說的對,咱們的發心是好的,可也要幫對人。”
她說完後,魏若就總結道:“所以對於現階段缺衣少食的這類人,咱們就先幫那家裡沒有青壯勞力的人,像那等家裡有青壯勞力的人,就隻撿那家裡有了困難,再吃不上飯就餓死了的人家幫。”
七夫人連忙記下了魏若說的話。
五夫人聽完後就問道:“不是有一句話叫授人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嗎?咱們為什麼不設法教那些青壯年些技能,他們有了一門手藝,自然也餓不死了。”
老太君聞言就對五夫人道:“你有這樣的想法很好,但這裡麵的學問太多了,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到的。就比如說你要教人技能,總得找個場地吧。那找到了場地總得找那能教的人吧。又有先生的俸祿如何發放,如何找人這些零零散散的事情,沒有個幾個月,恐怕此事辦不下來。”
五夫人聽老太君說到這裡麵的難處,自覺自己想的過於簡單了,臉紅了一下。
老太君見五夫人臉紅,覺得她好不容易開口提了個想法,自己卻否了她的意見,擔心接下來的時間她不肯再開口了,便笑著對她道:“不過你的想法雖不容易做到,卻是一件可以源源不斷造福於民的事情。這樣的善行做成的一件,便能抵的上百件了。依我看,等你四弟妹的行善之行有了個章程之後,你很該跟著你四弟妹一起做這件事才對。”
五夫人聽到老太君不僅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是個好的,還鼓勵自己跟著四夫人一起行善事,高興的臉都紅了。
七夫人便把這件事也記了下來,還在後麵添了一句,此事需徐徐圖之。
說完了救濟貧苦百姓衣食這件事後,老夫人又繼續說要如何幫助那些身患疾病之人了。
她對眾人道:“咱們也不是醫者,沒法替人看病,要想在這些事情上幫她們,那就隻能是施舍些銀錢了。但要施舍給誰,如何施舍,就是個問題了。”
魏若和四夫人聽到她如此說,便沉思了起來。
老夫人說的也有道理,那些貧苦百姓所患之病嚴重程度不同,這補助給他們的銀錢自然也會不一樣。
可若是要認真做這些事情,沒有一定的人手和銀錢又是做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