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 108 章(2 / 2)

國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20392 字 11個月前

彆人就算說起來但也頂多說她們心疼女兒/妹妹罷了,但這些也不過是些婦人家的小心思,她們頂多在背後嘀咕幾句罷了。

魏若還說,她們這樣也不算違背宮規,畢竟宮規隻說要派試婚宮女過去,但沒有公主們就必須把那兩個試婚宮女留在身邊。

貴妃想著那些大長公主、長公主們嫁過去後也把試婚宮女們打發了,她們這樣做也不為過,且她也不想讓女兒女婿之間橫插一人,便也答應了。

及至三月底,總算是辦完了平寧公主的婚事。

平寧公主成婚之後和唐元郎相處頗為和睦。

唐元郎是個寬厚敦敏的人,但凡駙馬們剛成親的時候,總會自怨自艾一陣子,覺得自己為了家族榮耀斷絕了仕途。

實則這些駙馬中有人確實是有真材實料的,但有些人確實是萬萬不成的。

但唐元郎,卻表現的極為滿足。

他私下對平寧公主說自己本就無心仕途,隻想潛心鑽研武學。

如果平寧公主不嫌棄他的話,他此生就做兩件事了,一為鑽研武功,一為陪伴平寧公主。

平寧公主聽後覺得十分的喜悅。

她和那些一心攀高枝,想要給家族帶來榮耀,獲得家族長輩認可的女孩不同。

她是皇帝最為寵愛的女兒,自出生起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那些彆人苦苦追求的名利與財富,與她而言不過是如喝水一樣的玩意。

她自然沒有那等督促夫君上進的心思。

況且在平寧公主五皇子剛出生的時候,貴妃和魏若都同平寧詳談過。

彼時的平寧公主尚小,正處於一個你以為她不懂事,其實她卻也懂得了一些情理的年紀。

可礙於年紀,她又根本沒有辦法看明白在這盤棋局上,誰才是執棋人,而她們這些人要扮演怎樣的位置?

貴妃和魏若商議過後覺得與其讓平寧摻和進來反生事端,還不如就讓她做一個讓啟和帝喜歡的女兒。

啟和帝喜歡的女兒是什麼樣子的呢?

自然是天真的,快樂的,甚至可以是莽撞的。

唯獨不能是心機深沉的,是憑借著啟和帝的愛憐之情去獲取利益的。

因此,貴妃和魏若細細的和平寧分析了一番,讓她不要去想什麼奪位,想什麼爭寵。

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她都不要做。

她隻要把啟和帝當成一個父親來敬愛就可以了。

啟和帝要的其實就這麼多。

平寧也是個聰明的性子。

她自是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是在相互算計中逐漸消磨掉的。

而她乃至她母妃和她弟弟,她們所能依仗的就是她父皇對她們的憐愛。

貴妃告訴她,但凡她有了這些念頭,那她日後和啟和帝相處時,言語或是行動間一定能帶出來一星半點。

所以,索性就不要有這些念頭。

自那以後,平寧公主便再也沒有想過爭寵或是奪位這樣的事情了。

她就如同往常一樣,如一個世間最平凡的小女兒那樣與啟和帝相處,甚至有時會惹一些小麻煩。

而啟和帝雖說有時會生氣平寧公主總惹麻煩,可他身居高位多年,早已厭煩了彆人恭恭敬敬的對他,也厭煩了彆人在他麵前演戲。

平寧公主這樣其實正好。已決意近十年甚至此生都不摻合朝政的平寧公主聽到唐元朗這麼說後便也對她說了自己的想法。

當然他沒有那麼傻,把貴妃和魏若告訴他的一番話告訴唐元朗。

她隻是說自己日後隻想縱情山水,問唐元朗是否願意陪她一起。

唐元朗自然願意。

徹底放開了的平寧公主和不醉心功名的唐元朗自那以後就開始了時不時遊山玩水的生活。

這兩人時不時的就帶著一隊人馬去京郊遊玩。

等天氣再暖和一些了,他們便又去了南平等地。

啟和帝和貴妃看到這小兩口恩愛,自是十分的歡喜。

魏若看到他們相處和睦,也總算是放下了一顆心。

平寧公主出嫁後,宮內又發生了一件事情引得啟和帝雷霆大怒。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自純嬪和慧嬪入宮後,啟和帝對這兩人還算優待。

他既優待這兩人,去貴妃那裡的次數不免就少了一些。宮人們看在眼裡自是各有心思。

隻是礙於以往平寧公主還在宮裡,他們知道這是個炮仗性子,不敢出頭惹她不快罷了。

現下平寧公主出嫁了,又和駙馬每日如同蜜裡調油般的待在一起,自是回宮少了。這些宮人們見貴妃和氣,五皇子尚且年幼不知事,又見啟和帝近日對貴妃沒有往日那般上心了,自是起了怠慢貴妃母子的心思。

不過他們一開始並不敢做的如此明目張膽。

他們是先拿晏哥兒做了筏子的。

至於為什麼要先挑晏哥兒慢待,是因為在他們看來,晏哥兒得啟和帝喜愛不過是看在貴妃和五皇子的麵子上。

眼下,啟和帝對貴妃都沒有以前那般上心了,更遑論晏哥兒了。

此為其一。

其二是他們想著,貴妃如今皇寵益薄,縱使知道他們慢待了晏哥兒,她也不會為了此事去驚動啟和帝。

若是她忍了這一次,那她能忍一次就能忍第二次,日後退步的次數就會更多了。

再退一步說,就算貴妃真向啟和帝告狀也沒什麼,他們也算是借此事試探出她的底線了倒也不虧。

那些宮人們想通之後,就故意克扣了晏哥兒房內的分例。

南嬤嬤過來同貴妃說後,貴妃果然不欲聲張,但她也不想讓外孫受委屈,便自掏腰包補了這些分例。

那些宮人們見貴妃果然一副息事寧人的態度,自是心中欣喜。

漸漸的,送往貴妃那裡的分例也沒有以往好了。

貴妃一概沒有聲張,也不讓宮人們去鬨,而是讓南嬤嬤拿著銀子去打點一二。

這事瞞了差不多有一個月了,到最後還是被啟和帝發現的。

至於他是怎麼發現的,那就要說到五皇子和晏哥兒了。

五皇子和晏哥兒現在都還沒有啟蒙,且啟和帝又覺得他們現在還小,與其把他們關在屋子裡,還不如讓他們出門跑一跑。

在他的刻意縱容下,五皇子和晏哥兒成日裡都在皇宮裡跑來跑去的,直玩到夕陽西下才回宮。

在黃昏前,啟和帝總會歇息上半個時辰。

在歇息的時候,他就會把五皇子和晏哥兒宣過去,讓他們陪他說說話或是玩鬨一會兒。

就在他們玩鬨的時候,啟和帝發現五皇子的裡衣很明顯的過過好幾次水了。

他當時雖不動聲色,等五皇子和晏哥兒走後,卻將陳福叫過來痛罵了一通。

陳福自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五皇子自小就被啟和帝金尊玉貴的養著,他的衣服最多過幾次水就不再穿了。

如今之所以貴妃給五皇子穿了過過好幾次水的裡衣,自是因為宮人們送到景和宮的分例變少了。

貴妃雖出錢打點,可有些分例還是會發的遲了些。

陳福之前隱瞞不報,是因為他見啟和帝近日常去純嬪和慧嬪處,便起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心。

如今事情既暴露出來了,陳福自是不敢再隱瞞了。

啟和帝聽明事情真相後,先是讓人將陳福拉出去打了板子。

等陳福被人拖進來後,啟和帝當著眾內侍的麵對陳福道:“去讓人把那些怠慢貴妃的人處置了,另外日後若是再隱瞞貴妃的事,你的腦袋就不要要了。”

陳福聽到後嚇的差點連命都沒有了。

他連夜讓人處置了那些宮人。

啟和帝也親去貴妃宮中安撫,並連著在貴妃宮中歇了好多天。

隻要啟和帝不刻意瞞著,宮內的事向來是瞞不住京內的朝臣們的。

眾臣及其家眷原本見啟和帝近日常寵純嬪和慧嬪,以為他對貴妃淡了下來。

哪想到此次傳出宮人們慢怠貴妃一事後,啟和帝竟會雷霆大怒。

他們這才恍惚想起,就算貴妃現在色衰而愛馳了,可她到底還育有一子一女。

啟和帝就算是為了兩個孩子,也不會讓人慢怠他們的生母的。

眾人的想法如何,魏若不想去管。

她知道貴妃的分例被克扣後,第一時間就想入宮去看望貴妃。

李浩淼見她要帶著東西進宮,便勸阻她道:“出了這樣的事情,你進宮看看也是應該的。但是陛下已經讓人處置了那些宮人,你若是還帶著這些東西進去,豈不是在打陛下的臉嗎?”

魏若剛剛隻是一時情急有些顧不得其他的事情了。

此刻聽李浩淼說的有理,她便沒有再帶這些東西,而是獨自進了皇宮。

“娘很不該瞞著我才是。”魏若進宮後,和貴妃敘完家常後便說起了此事。

貴妃聞言就笑道:“倒也不是什麼大事,他們哪裡敢真的克扣我呢,隻是給的少些罷了。我縱是跟你說了,你也不能帶著東西進宮,隻能在府裡乾著急。”

魏若聞言沉默。

貴妃說的確實沒錯。

她就算知道了也隻能乾著急罷了。

貴妃見她神色有些鬱鬱,便對她道:“你放心,我在宮裡自會照顧好自己。這些都是小事,你若是因此難受,那我反而也要擔心你。”

魏若見貴妃果沒有因此受影響,想她說的有理,便也撂下此事不提了。

她們原以為此事已經過去了,哪想到還有後續。

啟和帝那裡又有新的動作了,他私下就對著朝臣們歎息道:“朕中年才得此一子,原想著能讓這個孩子承歡膝下,享一享含飴弄孫的快樂。哪想到朕不過一時半會兒的功夫沒顧上貴妃母子,宮內那些人竟敢慢怠他們。可見朕是老了,有些人是不把朕的兒子放在眼裡了。”

啟和帝這話一傳出去,旁人猶可,永林候卻再也坐不住了。

啟和帝雖然不甚喜歡皇後,但他並沒有因此奪了皇後管宮的權利。

因此現在皇宮內當家作主的人是皇後,或許還要再加上一個淑妃。

啟和帝雖隻說有人慢怠了貴妃,沒有明說究竟是誰慢怠了她。

可整個皇宮的內務都歸皇後管,出了事大家不指摘她,還能指摘誰呢?

永林候府的夫人和姑娘們頓時成了眾矢之的。

那些出了嫁的姑娘們成日裡回府哭訴,說婆家人總陰陽怪氣的說她們永林候府的姑娘家教不好。

有的姑娘還說此事一出,婆母便將孩子都抱到了她們那裡。

而那些未出嫁的姑娘們日子也不好過。

原本正在與她們議親的人家也都以各種借口推了親事。永林候夫人以及世子夫人一早就遞了牌子趕到了宮裡。

皇後聽說因此此事影響到了府裡姑娘們的婚事後,麵色青白不定。

於此事,她也確實並不冤枉。

那些宮人們慢怠貴妃純粹是覺得貴妃現下沒落了,所以他們要去踩她一腳。

皇後掌管宮務自是看出了那些宮人們的心思。

她自也樂得借刀殺人,便也默許了那些宮人們的所為。

可她沒想到的是,啟和帝竟然會在朝臣們麵前訴苦。

永林候夫人及世子夫人一離開,皇後便到乾清宮去向啟和帝請罪。

啟和帝如何作想,外人不得而知。

但他並沒有處罰皇後,而是讓淑妃協助皇後打理後宮事務。

啟和帝此聖旨一下,京城內各世家便又開始思襯了起來。

陛下現正有五個兒子,其中四皇子自身才乾不顯,生母出身卑微且不得聖寵,自是不必多言。

五皇子雖極得聖寵,可他年齡實在太小,且十分頑劣,據說常與那安國公府的幼子到處淘氣玩耍。

而陛下竟沒有任何管教他的意思,似是真的把五皇子當成了小兒子,而不是可以承繼宗祀的繼承人。

相反,這幾年他漸漸放寬了對已成婚三位皇子的限製。

眾臣冷眼旁觀覺得啟和帝好像是在看,到最後究竟是哪位皇子可以托付江山?

從陛下讓淑妃協助皇後處理後宮事物而不是德妃或是成妃甚至貴妃來協助皇後這件事來看。

雖則現下二皇子和三皇子都已有了兒子,可陛下似乎更倚重長子。

不然他為什麼隻單挑了淑妃出來?

顯然淑妃和大皇子也是這麼想的。

淑妃近來春風得意,大皇子也是心情甚好。

據陛下殿前的宦官說,大皇子近日常借口請教學問一事過來找陛下。

出乎臣子們意料之外的是,陛下竟然樂嗬嗬的和大皇子探討學問。

一時間,啟和帝和大皇子之間的感情甚好。

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外家知道後坐不住了。他們過來勸說兩位皇子,說陛下年輕時雖不喜歡和兒子們說些閒話,但他現在人到中年,心境自然與年輕時不同。

他們讓二皇子和三皇子也想想有沒有什麼話好同陛下聊一聊,培養一下父子感情,不能讓大皇子領了先。

二皇子和三皇子也顧不得其他的了,他們也開始同大皇子一起去向啟和帝請教學問。

大皇子見了氣的牙直癢,可他又不能攔著兩位弟弟說你們不要來。

他隻能把氣憋在心裡。

這邊廂幾位皇子為了爭寵用儘手段。

那邊後宮三妃也鬥得不可開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