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聽到七夫人這麼說後就低下頭,掩下了自己不屑的表情。
她這個小姑子,平日裡一副單純善良的模樣,可這心裡也狠的很呢,看現在不就露餡了嗎?
七夫人不知道葛氏的想法,繼續道:“可是娘,我還得在這公府裡生活下去。就算以後我可能沒孩子了,我總得為你兩個外孫女打算吧。”
說到這裡時,七夫人又忍不住拿起帕子捂著嘴哭起來了。
薑氏見狀就歎了口氣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了,你是想聽老太君的。”
七夫人緩了緩後點頭道:“是的,老太君她老人家一向說到做到,她既說了日後不會讓那個孩子進府,那孩子自是礙不著我的眼了。”
“你心裡就不恨嗎?”薑氏見女兒為自己步步謀劃時頗為心酸的問道。
七夫人聞言就擦了擦眼淚道:“怎麼能不恨呢?可日子總得過下去不是。那孩子畢竟是兩位老人家的孫輩,她們現在因為愧疚或許會答應了娘的要求,可日後若是對景對上來,說不得會因此對我有個芥蒂。我本就是小兒媳婦沒什麼依仗,就更不能失去了老太君和婆母的喜愛了。”
“你能想明白就好。”薑氏此時也已經恢複了理智,她就對七夫人道:“況且這件事情表麵上是你吃虧了,但老太君和老夫人此刻對你肯定十分的愧疚,你不如趁此機會找個丫鬟借腹生子,等生了兒子後就把那個丫鬟送走。”
七夫人聽到借腹生子後,沉默的低下了頭。
薑氏見狀就勸她道:“這是一個多好的機會呀。若是以往你若是這麼做的話,老太君和你婆母她們不一定會答應。可現在她們對你又愧,我又在這裡,這些話你好提,但是我好開口呀。我就借口擔心你以後無子奉養同老太君說一說此事,並且向她們許諾,等那丫鬟生了孩子後,我必會在楊南給她找個好人家發嫁了。她們聽了這些自然沒有理由拒絕。”
七夫人還是抿著唇不說話。
薑氏見她這樣就歎了口氣道:“我的姑娘呀,娘也是為了你呀。公府有無子方能納妾的規定。你趁著現在讓丫鬟趕緊生個兒子,總好過幾年後,女婿再納妾生子。到那時娘不在這裡,誰為你說這些話呢?你留個妾室在身邊豈不礙眼?”
“太醫果真說了我不能生了嗎?”七夫人哽咽著問薑氏。
薑氏歎了口氣道:“我來之後也問了為你診脈的太醫們,都說很難。婉兒,你還記得你三表姐嗎?當初她年輕時,我們就勸她既是自己生不出來,那就尋個老實的妾室借腹生子,她偏不願意。結果後來她公婆出手給她夫婿納了個年輕的妾室。自那以後,她就滿盤皆輸。你要記住教訓呀,婉兒。”
這也是薑氏為何急急趕來京城的原因。
自家女婿做了錯事惹的女兒不能生育了,她能不生氣嗎?
可生氣又有什麼辦法呢?
她總不能讓女兒跟女婿和離吧。
若是和離的話,兩個外孫女肯定是帶不走的,那這樣一來,女兒就隻能獨自歸家了。
她獨自歸家後還要不要再嫁呢?
若是再嫁的話,依女兒現在的情況,定是隻能嫁個家裡有孩子的男子做填房。
可好端端的,自己的孩子不養,去養彆人的孩子做什麼?
若是不嫁的話,她們在時,她那幾個兒媳婦必不會薄待女兒,可等她們一走,那幾個兒媳婦不得奚落死她。
況且女婿女兒和離後,女婿定是要續娶的,到那時難道讓兩個外孫女在彆人手底下過日子嗎?
所以女兒是肯定不能和女婿和離的。
既然不能和離,那接下來就要想辦法解決眼前這困境。
女兒和女婿將來必得是有個兒子奉養的。
就算這幾年公府的長輩礙於愧疚不會催女婿納妾,可等時日一長,這事逐漸被大家淡忘後,她們說不得就會催起來了。
到那時,女兒就處於被動局麵了。
既如此,還不如趁現在,趁公府的長輩都對女兒有愧時,提出借腹生子一說。
這樣一來女兒後半生也有了保障,又不用擔心妾室礙眼了。
七夫人聽母親薑氏講明利害後,沉默的閉上了眼睛。
薑氏知道,她這算是答應了。
薑氏同老太君和老夫人說了自己的想法後,兩位老人家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愧色。
薑氏見狀也露出了愧色道:“我也知道這樣有些不妥當,可到底心疼孩子。”
老太君聞言就對薑氏道:“都是為娘的心。親家太太放心,我們這點道理還是是明白的。不過我們也有些自己的想法,不知太太可要聽一聽。”
薑氏聞言先是心中一緊,隨後忙道:“您請說。”
老太君沉吟片刻後道:“我想著老七媳婦現在畢竟還年輕,大夫又沒把話說死。這讓妾室生子的事情,且先不提,等過上幾年再說。”
薑氏聽完老太君的話後,沉默了半響。
她擔心的是遲則生變。
老太君自是知道她的擔心,她就對薑氏道:“你放心,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還是不會留下那丫鬟的。”
聽完老太君如此說後,薑氏總算是遲疑著點頭了。
她又在京城待了一段時間,見國公府眾人對女兒很好,且老太君不僅答應了她借腹生子的請求,還給了女兒私產以做補償,心中滿意。
如此到了九月中旬,薑氏就告辭回去了。
經過紅雲這件事後,七夫人沉默了許多。
她原本和七爺是一對歡喜冤家,兩人雖然一時爭吵不休,一時又好的跟什麼似的,但魏若能看到七夫人在看到七爺時眼裡是有光的。
經過這件事後,她眼裡的光一下子沒了。
七爺身為七夫人的枕邊人,又哪能看不出七夫人的變化呢?
他雖儘力俯就七夫人,可七夫人雖表麵上對他柔順,眼中卻滿滿都是疏離。
七爺似有些頹然之感。
魏若現在看他,感覺他好似被抽去了精氣神似的。
李浩淼回來也跟魏若說,七爺現在在校場練武時也總是提不起精神來。
老太君和老夫人看到七爺夫婦如此模樣,自是心急如焚。
可這兩口子的事,外人又怎能隨意插手呢?
兩位老人家縱然心急,倒也無可奈何。
老太君就歎著氣對老夫人道:“年輕的時候總想著等孩子大了,也能省省心了,可到底還是放不下心呀。”
七爺是老夫人的兒子,老夫人看到他們現在鬨的夫婦離心,比之老太君更加的難受。
她就流著眼淚道:“總是這兩個孩子命中該有一劫吧。”
魏若和五夫人以及六夫人等一乾妯娌看到七夫人這樣心裡也難受。
六夫人和七夫人因為年齡相近的緣故,比之其他妯娌要更加親密些。
因此六夫人就多嘴勸了七夫人幾句。
“我知道你心裡對七弟有了隔閡,可這日子總得過下去不是。你們日後還有好幾十年的日子要過呢,總不能一直這樣夫妻離心吧。”六夫人對七夫人道。
七夫人又哪裡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可她雖然為了孩子妥協了,可心裡到底對七爺是有些怨恨的。
隻有在看到七爺也為此心傷的時候,她的心裡才會有些報複的快感。
可這些話,七夫人又怎能對六夫人說呢。
她就隻是拿著帕子擦著眼淚。
六夫人就歎了口氣道:“我知道你心裡的苦,可這世人又有哪個不苦呢?你既決定要和七弟繼續過下去,總得放下心結才是。”
七夫人就低泣道:“若是旁的事情,自是說放下就放下了。可子嗣的事情要如何放下呢。”
七夫人說到這裡後,六夫人忍不住沉默。
確實,於她們這樣內宅的女子來說,縱然身世再風光,若是沒有兒子,也免不了晚景淒涼,被人奚落。
六夫人歎了歎氣後就沒有說話了。
那邊七夫人在和六夫人談些心事,這邊七夫人也在和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說事。
“你說你以後要過繼?”老夫人聽完七爺的話後,大驚失色的道。
老太君卻是若有所思的看著七爺。
魏若沒有說話,而是悄悄看著兩位老人家的反應。
在看清兩位老人家的反應後,她再度低下了頭。
七爺的表情仍舊有些頹廢,他垂著頭道:“我給婉兒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若是再撇開她和彆人生孩子,那算什麼?”
“那你總得有個後呀。”老夫人聞言就無奈的道。
她其實是個和善的婆婆,對魏若和五夫人幾個,比之一般的婆婆算是著實不錯的了。
若是此時七爺和七夫人已是有了一個兒子,七爺再來說這話,她絕對不會反對。
可他年紀輕輕就說日後要過繼,這做父母的又怎能受的了呢?
老太君在聽完七爺的話後,原本想說些什麼,可在看到老夫人似是有些不讚同後,她再度沉默了下來。
七爺看到自家母親有些反對的樣子,就低著頭不說話。
老太君見氣氛一下子沉默了起來,先是歎了口氣,隨後她就問七爺:“你這話和你媳婦商量過沒有?”
聽到老太君這麼問後,魏若的心中就是一動。
老太君這問話可是有些講究的。
七爺自是也聽出了老太君的話外之音,他擔心老太君誤會是七夫人調唆的他過來,忙道:“是我自己過來的,婉兒她並不知道。”
聽到七爺這麼說後,老太君就道:“既如此說來,這事就與你媳婦無關了。”
“和她無關的。”七爺忙道。
老太君見狀就話鋒一轉道:“你隻顧著你媳婦的想法,那你有考慮過你爹娘的心情嗎?”
七爺聞言就是一怔,他不由得看向老夫人。
老夫人見自家婆母說出了自己心裡的感受,拿起手帕擦了擦眼角。
七爺看的心裡一痛。
“娘,兒子.....”七爺說著說著就說不下去了。
他自覺愧對妻子因此才做出這一番決定,可卻忘了此番決定會著實傷到父母的心。
七爺既想讓妻子寬心,又不欲讓母親傷心,臉上的汗都急出來了。
到底娘還是心疼兒子的。
老夫人看到七爺這幅左右為難的模樣,心中就是一軟。
可這子嗣問題又不是玩笑話,老夫人此時又說不出那順著七爺心思的話。
老太君見七爺心意已定,老夫人雖態度稍軟,但卻仍舊在堅持後,沉默了片刻。
半響,老太君才問七爺:“你有沒有想過,過繼來的孩子到底不如自己的孩子貼心,況且那家的親身父母將來未嘗也沒有旁的心思,這是其一。其二就是,你媳婦隻說子嗣艱難,倒沒說一定不能生,萬一你們過繼來了孩子,最後她又懷孕了呢。”
七爺聽後就道:“所以我說這幾年先給婉兒看病,若是最後我們仍舊沒有孩子,那就過繼吧。”
說來說去還是要過繼。
老夫人聞言有些著急,她剛想說話,就見老太君衝她搖了搖頭。
老夫人按住了說話的心思。
老太君對七爺道:“你先回去吧,此事我和你娘要再商議商議。”
七爺自是知道祖母和母親一時半會兒接受不了這種事,因此老太君這麼說後,他倒也沒含糊,給幾人行了個禮後便離開了這裡。
七爺走後,老太君就對老夫人道:“我知道你著急,可老七現在對他媳婦正是愧疚的時候,你就算再怎麼說,他也聽不進去。”
提起七夫人,老夫人瞬間沉默了,她再度拿起手帕擦了擦眼角。
看到她如此模樣,老太君就道:“其實我看到老七過來跟我說,他將來要過繼後,心裡倒是很欣慰。”
“娘在欣慰什麼?”老夫人聞言就疑惑道。
老太君就道:“我欣慰是在於,咱們老七是個心地善良,肯擔當的好孩子。”
聽到老太君這麼說後,老夫人似是恍然。
魏若的神色也有些動容。
不是所有的男子在遇到這些問題時都能做出如七爺這樣的決定的。
老太君還在勸老夫人:“我知道你是為了老七的子嗣憂心。可咱們一輩子求的是什麼呢?不就是子孫和睦嗎?老七這樣做,若是能解了他和他媳婦的心結,夫妻兩個和和睦睦的,豈不比招了妾室過來,卻夫妻離心,家宅不寧要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