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 149 章(2 / 2)

國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15307 字 11個月前

老太君也一臉沉思的坐在那裡。

陳五太太這心裡就七跳八下的。

想是她昨天一時之間想岔了,老太君雖然通情達理,可又有哪個人願意讓自家女孩受苦呢。

陳五太太正想說要不然自己主動打個圓場不讓兒子兒媳跟著過去了吧,就聽老太君開口說話了。

她連忙屏聲靜氣的傾聽著老太君說話。

“親家老爺想帶著外孫女婿去任上,也是為了外孫女婿的前程。我們自然不會不願意的。“老太君先笑著對陳五太太道。

什麼?

二姑母聽後險些有些坐不住了,可陳五太太在這裡,她也不好失態,便隻先忍著。

陳五太太聽後卻覺得心中一喜。

老太君卻又是話鋒一轉。

“若是去中南,旁的我倒也不擔心,我們家寒姐兒不是那等輕狂的孩子,自也能受得了那邊的苦。可我隻擔心一點,中南那邊到底生活艱苦,我擔心她懷孕後那邊請不了好大夫,親家太太若是不嫌棄,我想派一個我們府的大夫跟在寒姐兒身邊。”老太君笑著對陳五太太道。

陳五太太聽後忙道:“您說的是,這自古以來女子生育都是鬼門關。隻是我們家也有相熟的大夫,我到時跟我們家老太太回一聲就是了。”

老太君聞言就笑道:“那感情好,有勞親家太太費心了。”

陳五太太忙說沒有費心。

她回去陳家後,就同婆母說了此事。

陳老太太聽後就道:“老太君說的也有道理,人家也是擔心人家裡的女孩。大夫的事情你也不用擔心了,我會替你找好的。”

陳五太太又連忙謝過陳老太太。

陳五太太走後,二姑母就和母親抱怨了起來。

“娘,您為什麼要讓寒姐兒去那等窮山惡水的地方?”二姑母問道。

老太君就道:“我知道你心疼寒姐兒,難道我不心疼嗎?可親家老爺想要安排兒子的前程,難道我們能阻止嗎?”

“怎麼不能,親家太太既然過來問了,那就代表她還是擔心咱們不同意的。您到時在一反對,這事不就不成了嗎?“二姑母聞言就道。

老太君聞言就搖了搖頭道:“那我問你,我是說單不讓寒姐兒過去,還是也不讓外孫女婿過去?”

“當然是讓女婿和寒姐兒一起留在京城了。”二姑母聞言就理所當然的道。

“那外孫女婿的前程怎麼辦?這事是親家老爺安排的,咱們若是在此時阻止了,縱然親家夫婦體貼咱們,不肯多說些什麼,可若是將來外孫女婿仕途上有什麼不順,親家夫婦心裡能不沒有疙瘩嗎?”老太君歎了一口氣後道。

二姑母聞言沉默了起來。

“花無百日紅。”老太君對二姑母道:“放在尋常人家,這樣的事情人家婆家的人自己都做主了,哪裡還像親家太太這樣過來問一問咱們的意見。她們縱然不問直接把寒姐兒帶去任上了,咱們又能說些什麼呢。親家夫婦因為咱家的威勢尊敬咱們,可咱們不能仗勢欺人。這是其一。”

“在有就是,咱們也可以讓外孫女婿自己去任上,把寒姐兒留在京裡。可她們是年輕夫妻,寒姐兒現在又沒生個男孩,若是親家夫婦在任上待的時間長了,耽誤了寒姐兒的花期,不還是咱們的孩子吃虧嗎?咱們現在好聲好氣的應了親家夫婦的請求,到時在給寒姐兒多送些吃用的東西過去也就是了。”

二姑母見母親說的頭頭是道,覺得自己若是留下寒姐兒確實會有那許多隱患,便隻好心不甘情不願的應了。

在兩家長輩的支持下,陳五老爺夫婦就帶著兒子兒媳去了中南某縣任職。

寒姐兒在中南生下了他們的長子,在她們的長子滿一歲後,陳五老爺覺得兒子在中南曆練的也夠了,便將寒姐兒夫婦送回了京裡,讓陳七爺自在京裡繼續讀書。

陳七爺經曆了兩年世事後,於人情上越發的通達。

他比父親的官運要好一些,在多年苦讀之下,於三十二歲時中了進士。

彼時,寒姐兒已生了三子一女,其長女也到了議親的年紀了。

說來也很是奇怪,陳五老爺和陳七爺於讀書上倒沒什麼天分,隻是靠著刻苦二字方修成了正果。

可寒姐兒的長子與二子卻十分的聰慧,特彆是寒姐兒的長子,可以說是陳家這一代子孫裡最有天分的一個孩子了。

不僅陳五老爺對這個孫子寄予厚望,就連陳大老爺等人也將家族的希望都放在了寒姐兒的長子身上。

寒姐兒的妯娌們也都來恭賀寒姐兒,說她生了個好兒子。

寒姐兒謹遵外祖母的教誨,縱使現在一時得意,也不敢露出那輕狂的模樣惹人恥笑。

妯娌們過來恭賀她時,她隻微笑著說了些謙虛的話。

寒姐兒的長女陳九姑娘因為弟弟的緣故備受陳家長輩重視,她議親時,陳家長輩原是想為她結一門顯赫的親事的。

可陳五老爺卻看中了秦文的長子秦伯之。

秦文於二十五歲時中了進士,在外外放了五年後,方才調入京中,現正在刑部任職。

他做事謹慎,行事圓滑,倒也很得上司器重。

隻是秦文到底家底太薄,陳家長輩都有些不太舍得陳九姑娘嫁過去。

陳五老爺卻覺得秦伯之生性聰穎,又端穩沉重,認定他人品厚重且前程不可限量。

陳大老爺等人將陳五老爺遞過來的由秦伯之所做的文章看了又看,倒也覺得這個後生不錯。

於是,在陳五老爺的堅持下,陳家長輩的默許下,陳九姑娘和秦伯之定了親事。

二姑母知道後急匆匆的把寒姐兒叫了回去,說她不該給外孫女定下這門親事。

寒姐兒就笑著勸她:“娘,伯之確實是個好孩子,他這些年也是常來家裡拜訪的,你女婿說他聰穎也就算了,還是個極孝順的孩子。之前他給彆人寫文章掙了些潤筆費,拿了銀子後竟不先給自己買東西,而是給母親和祖母買了兩個鐲子。這樣孝順的孩子,心地也壞不到哪裡去。”

時人對孝道都是極為看重的,縱是二姑母也不例外。

她聽寒姐兒說這秦伯之是個極為孝順的孩子後,就動搖了自己的想法。

陳九姑娘出嫁前,寒姐兒將女兒叫到了房中訓誡。

看著眼前已生的亭亭玉立的女兒,寒姐兒的心裡滿是感慨。

陳九姑娘的性情不像她,倒很像丈夫和公公,是個穩重踏實的人。

她倒是不擔心她嫁入親家後的婆媳相處問題,卻擔心她見姐妹們都嫁入那些世家中,而她自己卻嫁入了寒門之家後,會心有抱怨。

她拉著女兒的手坐在榻上,輕聲的對她道:“你姐妹們都嫁入了那樣鐘鳴鼎食的人家,而你卻嫁入了秦家,你的心裡可是有什麼不滿?”

陳九姑娘沉默了一瞬後,沒有說話。

可她卻想起了,自自己訂下婚事後,家裡有些親戚和奴才們若有若無的輕視的眼神。

那模樣就仿佛她從此以後,與她們不一樣了一般。

陳九姑娘縱然在沉穩,到底隻是個年輕人,又哪裡會不難受呢。

寒姐兒見她麵上果然有些異色,暗道自己將女兒喊過來果然是對的,她安撫女兒道:“我嫁給你父親前,我的外祖母將我叫去囑咐了我一番話。”

“什麼話?”陳九姑娘見母親談起往事,便有些好奇的問道。

寒姐兒聞言便道:“外祖母跟我說,你祖父和你父親在叔伯兄弟間都很平常,縱然你曾祖母治家嚴明,可妯娌親戚間的一些攀比是少不了的。她老人家說女子出嫁從夫,我在親戚間的臉麵其實就是看你父親了。可你父親那會兒確實比不過你大伯父,那長輩們自然也會更重視你大伯母。”

“她讓我嫁進來後,不要和妯娌攀比,隻管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她還說花無百日紅,風水輪流轉。雖則你祖父和父親在叔伯間不顯,可他們都是那等端方穩重的性子,且你祖父母都是知道積德行善的人。我們這一房縱然不能在你祖父和父親手裡顯赫,可隻要我們全家和和氣氣的過日子,我在家用心教子,我們這一房將來必會出一貴子。那貴子不是我兒子便是我孫子。”

那貴子就是她的兒子。

“曾外祖母真是一個極為睿智的人。”陳九姑娘聽母親說完後,忍不住讚歎道。

“是的,外祖母她老人家這一輩子於看人上從來都是極準的。”寒姐兒頷首笑道。

她說完這話後,又對著似是有所覺悟的陳九姑娘道:“你和我當初的情景其實是很像的,我擔心你看你姐妹們都嫁入那跟咱們一樣的人家,而你夫婿這十年又必定沒法給你帶來太大的榮耀。日久天長之下,你會心裡不平。物不平則不鳴。你這一心裡不順,回去後在看夫婿和夫家恐怕會生了怨懟。而隻要一生怨懟,家中就必會生事。家宅和睦是蒸蒸日上之像,而家宅不寧卻是衰像。是要蒸蒸日上,還是要日漸西下,全在你的一念之間了。”

陳九姑娘聽後,果然心中大震,她定了定神後方道:“娘,我省得你的意思了,你是擔心我在姐妹間受了委屈,回去後對婆家心生怨氣,屆時鬨的婆家家宅不寧,反而誤了自己的一生。”寒姐兒頷首笑道:“你能明白就好。”

“娘放心。”陳九姑娘聽寒姐兒這麼說後,就想到了自己去祖母院中請安時偷聽到的那番談話。

祖父對祖母說,她性情溫厚,不是那等機靈聰明的人,她這樣的性子若是嫁入那等人口複雜的人家,隻怕會受些委屈。

可秦家卻不一樣了,秦家人口簡單,公婆都是極為和氣的人。

更重要的是她未來的夫婿秦伯之是個極為謙虛又極為好學的男子,祖父說秦伯之的前程必不會比他父親秦文差。

將來若是有機緣的話,進內閣也是有可能的。

屆時她就是正兒八經的誥命夫人了,她這樣豈不比嫁入那些大族,和那些內宅婦人爭鬥要強。

她聽後其實是十分感動的,也體會到了祖父為她打算的一片心意。

雖說這幾日聽到的這些風言風語,讓她覺得有些難受。

可母親的這番話卻也大大的安慰了她。

母親說的對,她嫁入秦府後,不用管彆的,隻安心相夫教子,孝順公婆就好了。

至於旁的,橫豎也不與她相關。

自那以後,陳九姑娘在度恢複了平和的心境。

她嫁入秦府後,果然遵守母親的教導,餘下萬事都不理,隻一心經營自己的生活。

她這樣的品性,自然深得秦文夫婦和秦伯之的敬重。

秦伯之終其一生都隻守著陳九姑娘一個人,終生都沒有納妾。

陳九姑娘出嫁時還被一些姐妹們看輕過,可到最後反成了姐妹間過的最順心的一個人了。

陳五老爺也沒有看走眼。

秦伯之本就有才學,有能力,又有安國公府和陳家相助。

他於四十八歲時正式進入內閣,輔佐皇帝政事,成為權傾朝野的人物。

而他也是這麼多進入內閣的官員中,為數不多得到善終的人。

這裡麵固然有安國公府和陳家的相助,卻也和秦伯之的為人分不開關係。

寒姐兒在九十歲時閉上了雙眼,自那以後就在也沒有醒來了。

寒姐兒走的時候其實是一點遺憾都沒有的。

她雖在少年時曆經了一些坎坷,但這些坎坷放在她漫長的一生中來看,卻是一點都不顯眼的。

她這一生其實極為的圓滿,幾個兒子都中了進士,自己的女兒也嫁得如意郎君,且他們都家宅安寧。

雖說像安國公府的兩位縣主那樣自幼備受寵愛是一種活法。

可如她這樣雖前半生不甚顯眼,但後半生卻過的順心順意也未嘗不是一種活法。

無論怎樣,她能不受他人影響,靜心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也不愧來人世間走這一趟了。

作者有話要說:寒姐兒和陳五老爺這一房的人是我很想寫的人。我覺得陳五老爺和陳五太太雖然不是頂頂有能力的人,可他們不攀比、不自卑,隻耐心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到最後越過越順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一章也是我想送給小天使們的祝福。我們所處的時代,攀比無處不在。希望我的小天使們能夠不被這些外在的因素所影響,真正的享受生活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