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國、大理國這些小國幾乎不約而同的開始跟吐蕃、突厥聯係了起來,尤其是突厥。
要知道去年武德九年的時候,突厥可是千裡突襲直接打到了長安城外,是靠李世民的嘴遁和賠款才撤軍的。
雖然中間也有擔心跟大唐兩敗俱傷的成分在裡麵,可不管怎麼說都是個能跟大唐掰掰腕子的勁敵。
而吐蕃就更不用說了,不僅僅是雄踞高原的地利,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吐蕃其實本身國力就不弱。
跟大唐自然是比不了,可正如之前的突厥一樣,單單吐蕃一方勢力,隻要出動起來,那也絕對是個能讓大唐頭皮發麻的存在。
想要自保的這些國家,在大唐的壓力下,終於走到這一步了。
此時的突厥,頡利因為去年力壓大唐而名聲大振,原本隻是推舉出來的草原王,此時也越發的根深蒂固了。
可這兩天連續收到高昌等國的國書以後,原本天天開宴會的他,也難得的停下了作樂,召集身邊的謀士商量了起來。
對於大唐關內那富饒的土地和豐厚的財富,作為遊牧民族居無定所的他們可謂是眼紅已久了。
可他們畢竟不是中原文明,他們祖祖輩輩就不知道種地是個什麼概念!
所以,要讓一個遊牧民族去統治一個農耕民族,這本身就是個笑話!
這一點,後來的大元朝其實已經證明了,整個元朝都是個畸形的社會,純粹靠高壓政策在統治。
而就是元朝那種的,也是遊牧民族經過多年的積累以及向中原文明的學習以後,才走向這一步的。
就目前的突厥來說,讓他去搶一把那沒話說,可讓他統治中原,他還真不知道拿那麼多地怎麼安排,畢竟那邊又不能放牧,種地他也不知道怎麼安排。
可是,哪怕不能占領大唐的土地,目前的大唐也有點讓他心寒了。
沒錯,哪怕沒來高昌、吐蕃的國書,他也早就知道了高麗那邊的事情了,畢竟綜合來說,其實這麼多勢力裡麵,他才是離高麗最近的。
看到一個去年還被自己千裡突襲的國家猛然間就能派二十萬大軍毀家滅國了,頡利要是沒一點擔心的才怪。
但擔心歸擔心,哪怕就是他現在想出兵,也不可能。
因為草原跟關內不一樣,關內是府兵,農活出征兩不誤的那種,就算是整年出征在外也有補助,同時地方會幫忙招呼人種地。
可草原上可不一樣,一旦出兵,那就是家家戶戶的頂梁柱沒法放牧不說,還得把自家的馬和羊給帶上,因為那就是他們的坐騎和糧食。
草原上麵可不講究什麼家國理念之類的,講究的是利益!
出征可以,自己帶糧食也可以,可如果耽誤了家裡的放牧還不能得到好處的話,嗬嗬,那下次您就彆開口了!
甚至弄不好的話,草原王你也彆想當了,愛死哪兒死哪兒去。
所以,哪怕頡利早前知道高麗的消息以後就想趕緊趁著大唐出兵的時候去搶一波,可誰曾想其他部落的大首領都不樂意。
當時的情況非常簡單,幾位大首領都認為,既然大唐跟高麗開戰了,那就不是一兩天能結束的,那等到冬天的時候,他們這邊有空了,大唐那邊反而被拖在高麗動彈不得,豈不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