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博文要帶著新式飛艇來,這事兒張諾暫時沒跟李世民說。
畢竟如果許博文真把飛艇給飛到他這裡來了,那到時候想瞞都瞞不住,可如果路上出了問題,那就還是彆弄得大家期待值刷滿以後又大失所望吧。
畢竟,相對於蒸汽機車來說,飛艇這東西涉及的技術、設備、工藝要複雜了太多了。
張諾對於許博文那邊究竟會弄出個什麼東西,自己都心裡沒底呢。
但是,現在想也白想了,如果許博文今天就開始做這個長途飛行試驗的話,那麼說不定今天就能看到飛艇降臨營地。
哪怕準備工作久一點,檢查細致一點,那頂多明後天也就能看到飛艇降落了!
想到這裡,張諾忽然賊眉鼠眼的嗬嗬一笑,也不知道到時候老李那憨批又會驚訝到什麼程度。
想著到時候李世民那目瞪口呆的樣子,張諾就覺著好笑。
不過,老李這幾年看過這麼多好東西了,慢慢的也應該習慣了吧。
張諾既然已經做了決定了,那剩下的就是許博文在高麗那邊折騰了,就不需要他去管控了,是死是活究竟怎樣,拉出來看看就什麼都清楚了。
張諾也想明白了,這大唐的科技樹,終究還是得大唐的百姓自己去攀升啊,他老那麼如同看孩子一般的看護著,從表麵上看自然是保證了大唐的科技研發能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甚至張諾好些時候就因為急用,所以直接從他那如同作弊一般的係統裡麵兌換各種東西來應急。
可現在回頭一想,東西嘛,有這樣的條件支持,什麼東西造不出來?
要零件給零件,要技術給技術,要工具給工具,這樣硬生生的把大唐的科技樹給催生了出來。
可轉過頭想想呢,這裡麵似乎把所有的工匠、研發人員都當成了工具人在使用。
不需要你們去發散思維,不需要你們去創新求變,就給老子把事情做好,按照圖紙一個個做就行了,做不出來的直接上報,老子來給你們想辦法。
如果單單從結果上看,自然是非常好的,各種新式器具、技術從科研院裡流傳出來,在整個大唐四處開花,帶動了一輪又一輪的變革。
所有人都在誇讚秦王殿下的英明神武,科研人員的辛勤勞苦,都在眼饞這研發出來的新型技術。
可此時的張諾認真一想,卻覺著遍體生寒。
拔苗助長啊!
後世小學時候就學過的成語故事,兒時就明白的道理,可到了現在卻成了真正出現在眼前的真實事件。
而最可悲的是,他這個明明知道這個成語的人,卻成了這個故事裡麵那個傻愣愣的主角。
張諾此時想起來都覺著自己真的蠢得跟頭豬一樣,明明嘴裡說著要提高所有工匠的地位,讓他們綻放自己的光彩,讓他們把自己的技藝展示給世人來看,更要創造一個工匠能看得到希望與未來的時代。
可實際上呢,他還是把這些工匠、科研人員當成了工具人,根本就沒指望或者說反而阻攔他們創新,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答案,直接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
純粹把他們當做製作新型器械的工具人在弄,甚至都不是完全的工具人,因為張諾都沒讓他們完成所有零件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