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造蒸汽機車那時候就是這樣,一張圖紙甩過去,你們自己研究怎麼造,反正就按照我的要求來,如果中間耽誤了進度或者暫時造不出來的東西,張諾就直接從係統裡麵兌換類似的東西。
這算什麼?
這不就是拔苗助長嗎?
所有的工匠彆看如今又是物質獎勵又是精神獎勵的,可實際上呢,他們有多少人有了研發精神?
他們有多少人會主動的去研究技藝?
他們有多少人會主動的去學習相關的知識?
很少很少!
因為張諾之前對他們的要求就是讓他們當個工具人,你做不出來也沒關係,實際上我這裡什麼都有,哪怕一輛蒸汽機車你隻做了一個門把手,我也能弄出來一輛蒸汽機車,因為我這裡本來就什麼都有。
從實際情況來看,這沒什麼,工匠不反對,因為他們得到了以往得不到的獎勵和尊重,朝堂也不反對,因為朝堂得到了許許多多新式的器械,還不需要他們投入,隻需要東西出來以後掏錢購買就行了。
商家、豪族更不會反對,因為這些工匠並不會索要政治權利,也不會乾彆的,就躲在科研院所裡埋頭乾自己的活。
在他們看來,給這些工匠些許獎勵、尊重根本無所謂,就當給秦王殿下麵子了,何況大家還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可真的如此嗎?
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
比方說一項大型工程,按照後世的正常情況,會分成許許多多的小型項目,然後這些項目會交給不同的項目組進行專項攻關。
而某個項目組的進展,可能會帶動整個工程的進展,也有可能使整個工程大幅度滯後。
這時候就需要上級機構甚至國家,組織精英力量來進行專題攻關,最終在規定期限前完成整個工程。
可到了張諾這邊呢,完全不需要,他一個人就承擔了所有的分支項目組,總裝所需的東西,你們能弄就弄不能弄的我來,全都給你搞定了,隻要結果出來就行。
可這些工匠學到了什麼嘛?
對於大唐的整體發展有什麼推動嘛?
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科研人員了嘛?
什麼都沒有!隻有那一個個冰冷的結果!
而這次,許博文弄出來的飛艇,張諾可以肯定,絕對跟自己想象當中的不一樣,甚至跟圖紙上原本的設計圖完全不同,但他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意義。
那就是這是真正在張諾給出思路以後,他們反過頭來根據自己的理解、技藝、工藝,利用大唐現有的條件給弄出來的,完全符合大唐真實生產力水平的第一項工程。
張諾輕輕地歎了口氣,那就看看吧,看看大唐人的智慧,也是時候給他們鬆鬆繩子,讓他們開始自己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