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大唐發展戰略802(1 / 2)

想到這些東西,張諾也興奮了起來,如果真的能做到這一點的話,那可真是不錯啊,至少北方將重新恢複綠水青山的容貌,而高麗、扶桑這些地方也將進一步的融入大唐。

沒什麼比文化、習俗相融更好的了,雖然過程較為漫長,但效果是永久而且是不可逆的。

畢竟,當本族的文化、習俗都被更高一級的文化、習俗覆蓋以後,再想拿回來就晚了,而且也太難了。

更準確的說的話,到時候還會不會有人願意拿回來都是個未知數,畢竟對於目前的扶桑來說,中原文化就是更高一級的文化,富饒、強大是深入人心的。

相信這種印象在之後的戰爭當中,他們會看得更加清楚,到時候大唐的強大會深入他們的骨髓的。

而張諾的計劃就是逐漸把整個大唐的北方慢慢的恢複到以前那種山清水秀的樣子,要發展可以,去其他地方發展去,這邊需要休養生息。

同時,大唐目前的人口其實遠遠不夠,再移民一部分以後,絕對能把大片大片的土地給空出來。

當然了這件事不是他想想就行了的,還得跟其他人商量。

同時,這種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都不是一兩年能搞定的,至少也得花費五到十年的時間來慢慢完成。

張諾的想法也很多,他是想通過移民的契機,把整個大唐重新盤活,不要把中心再放在北方了。

以後北方就是個大牧場或者旅遊區,除了一些必要的礦山開采以外,未來至少五十年內,這邊將慢慢的變成一大片森林。

在張諾看來,反正不管說美洲還是澳洲,此時其實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原始森林,礦產什麼的更是多得嚇人,那為啥還得在自己老家挖得坑坑窪窪的呢?

在張諾的設想當中,以後的中原,就是個文化、商業、政治、娛樂、科技的大集合體,所有的汙染型企業以及資源密集型企業全都搬到海外去。

大唐境內有些輕工業什麼的就行了,重工業就彆來禍害了,咱玩的是智慧和文化。

隻要堅持這條路走下去的話,那麼大唐就必將走向一條繁榮富強的道路!

而當文化、科技、物質都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根本不用擔心什麼反叛什麼的,本身這種先進的文化就帶有一種向心力,會吸引其他人向這邊靠攏的。

至於說其他方麵的事情,那張諾就不管了,他隻提供大概思路以及幫助,但終究他不是皇帝,那些事情還是李世民去操心去吧。

想明白了接下來大唐要走的路以後,張諾也鬆了口氣,靜靜地給自己倒了杯茶,慢慢的喝了起來。

大唐的國力發展,其實慢慢來就行了,路子已經找到了,那剩下的其實挺簡單的,順著這條路往下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就行了。

目前的大唐主要發展的就是幾個方麵,一個是人口的增加,這點可以通過人口獎勵政策來激勵。

同時還要在醫學以及教育上多想想辦法,至少不能像現在這樣十三四歲就結婚生孩子了,那對於女性來說就是在賭命,說得不好聽點的就是在謀殺。

而與人口數量提升處於同樣重要水平的,無疑就是教育水平的提升了,這點對於張諾以後的規劃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不能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那談何發展文化、娛樂、商業乃至科研產業?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與教育息息相關的,隻有大量人口進入到學校當中學習以後,才能從他們當中發掘出優秀的人才出來。

同時,也隻有全民文化素質提升了,才能讓他們真正開啟百花齊放的盛世,沒有高素質的國民,那些舞文弄墨的故事、花團錦簇的舞蹈怕是都沒人能看懂了。

與此同時,有了這些從小接受現代化知識教育的人才層出不窮的出現,大唐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手派駐到外地充當官員、老師、商人、軍人。

可以說教育和人口就是未來幾十年內大唐發展起來的基本國策了。

而有了這兩點以後,張諾就得考慮其他的東西了,尤其是軍力這一項,這可是大唐以後能否開疆拓土、震懾他國的底氣啊。

張諾原本的想法是打完扶桑以後,過上一年半載的就把整個次大陸給吞了,從雲貴那邊一直到馬六甲海峽,全部納入到大唐的麾下。

那邊大量的人口、資源都將成為大唐的助燃劑幫助大唐進一步發展,而且那邊土壤確實是適合種植的好地方。

可當張諾如今站在扶桑的土地上並且開始謀劃整個扶桑以後,他才苦笑著發現如今的大唐其實是根本吞不下那麼大的地方的。

不是說大唐沒能力打下來,而是說打下來以後根本沒人手、資源去治理、發展。

畢竟這不是說派一兩個人過去就行了的,哪怕把對方打疼了、打怕了,可如果沒有長期的兵力駐守,沒有合理的規劃,那麼那片土地隻會成為一片混亂之地,源源不斷的吞噬大唐的支援,而根本不會反過來給大唐輸血。

這點張諾看得非常明白,哪怕是從當地招募士兵也好或者說軍事化管理也好,這都是需要大量本土將士參與其中的,而目前的大唐,有了高麗這個正在消化的地盤以及扶桑這麼一塊還咬在嘴裡的飛地以後,實在是沒有多餘的軍力、國力再去占領消化一塊新的地盤了。

更何況,這塊地盤可不是一星半點,真正算麵積的話,雖然比不上大唐,可實際上比高麗和扶桑加起來都要大上不少啊!

那麼這麼大一塊地盤得需要多少軍隊、官員參與到其中去,這麼大的負擔確定大唐能承擔得起?

正因為想到這裡,張諾才終於打消了短時間內開發其他地盤的野心,大唐目前還是老老實實的發展自身吧,等過上幾年時間消化完最近幾年的勝利果實,國力再次上升一個台階以後,就是大唐再次露出獠牙的時刻了。第801章大唐盛世的開端 貞觀八年的初春似乎跟往年沒什麼區彆,但那些好些年沒到長安來的人,或者離開長安時間太長的人,總會驚歎於長安如今的變化。

如果問這些人長安城跟早些年有什麼變化的話,那麼他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會是說變乾淨了,也變熱鬨了。

沒錯,乾淨和熱鬨就是長安城目前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或許是就在一旁的藍田城實在是太過耀眼了,也或者是住在長安城裡的大佬們自己都終於受不了了。

於是貞觀五年的時候,李世民的內帑掏了一筆,國庫掏了一筆,接著整個朝堂最頂層的勳貴們每家出了一筆,湊了一大筆錢,大家合夥把整個長安城重新整修了一遍。

長安城的這次整修主要是針對的就是路麵、綠化以及排水排汙方麵!

好家夥,一般人還真沒見識過那種場麵,整個長安城一百零八坊徹底成了個大工地,到處都是亂哄哄的,到處都挖得支離破碎的,可偏偏弄好以後誰都得叫好。

路麵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麵,兩旁是綠樹成蔭的隔離帶,緊接著就是寬闊的人行道了。

長安城自有長安城的氣魄,後世雙向十六車道的馬路就已經非常嚇人,到了長安城這裡,朱雀大道如今已經是雙向二十四車道了,從馬路這邊走到那邊的話,一般人還真得掂量掂量,畢竟這馬路上來來往往的馬車可真不少。

不僅僅路麵改造了,連街道兩邊的店鋪也改造了許多,隨著玻璃這東西出現得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張諾的幾家店進一步擴張,並且在長安城首先運用上了落地窗這麼一個“豪橫”的設計以後。

好嘛,整個長安城裡但凡做高端生意的,不弄個落地窗就跟沒法做人一樣,硬是讓張諾的玻璃廠掙了個盆滿缽滿。

但也不是沒好處,落地窗圖什麼,不就是一個通透嘛,坐在裡麵能看街景,而站在外麵也能對裡麵一覽無餘,好處太多了。

當然了,不想讓外麵人看見也可以拉上窗簾,這東西家家都備上了。

除了這些明麵上的東西以外,再看細節方麵就能看出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了,首先就是整個長安城的人更多了。

而且不僅僅走到哪裡都是人潮洶湧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跟前幾年比起來,細心的人就會發現,穿著各種民族服裝的人多了好幾倍。

同時,街上的店鋪、商販更是多了不知道多少,得益於越來越科學和嚴謹的城市管理,市容反倒是清爽了不少,但繁華確實肉眼可見的增多了。

如今長安城裡的百姓們,家裡多多少少的要麼有點小生意,要麼就是在工坊裡麵有點工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