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大唐發展戰略802(2 / 2)

大唐這幾年風調雨順,國力蒸蒸日上的,周邊更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原本呲牙的幾個都給收拾了,這就讓大唐終於可以甩開膀子往前走了。

而國內經濟的蓬勃發展自然就少不了各行各業的興旺,畢竟大家兜裡都有點錢了以後,消費自然而然的就上來了。

供需關係的轉變,其實對市場來說是最敏感的,或許這時候還沒有後世那各種專業的名詞、指數什麼的,但市場繁榮不繁榮其實要看明白非常簡單,就看兩個東西就行了。

最值得了解的就是稅收,當稅收每年都在上升的時候,那自然是在蓬勃發展的,另一個的話就是市場上的交易量了。

當交易量一直處在上漲趨勢,且交易類彆越來越多的時候,其實就是整體經濟形勢越來越好的表現。

這些東西,如今大唐的戶部都已經非常清楚了,畢竟從藍田城學習、實習然後畢業的官員已經慢慢的走向朝堂和地方了,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新一批的人手,更是對於新政的熟絡和了解。

如今的大唐,有點像以前的藍田城剛建立的時候,一切都充滿著朝氣,但偶爾也有點手忙腳亂。

這沒辦法,如今的大唐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需要改變的東西也太多了。

甚至可以說,整個大唐每天都在發生著改變!

或許那些底層百姓沒什麼感覺,但是身在朝堂當中的官員們,對這種改變才是真正的體會頗深。

改革不是沒有碰到阻力,但是以大唐如今的發展勢頭以及李世民的威望,以前那些還敢攔在前方囉嗦幾句的勢力,如今早已不敢吱聲了。

沒辦法,一方麵李世民威名太盛,背後還隱隱約約有個秦王張諾站在那兒,另一方麵,如今的改革其實也是代表了一群新興利益群體,那就是商人、工廠主,他們是剛冒頭的,最需要的就是在老一輩手裡搶食,如今皇帝衝鋒在前他們自然支持。

而所謂的改革,並不是後世的那種革命,如今的張諾就是勳貴當中的一員,他自己還是最最頂級的那一批,真要是革命造反那不等於自己折騰自己嘛。

所以,根據張諾出謀劃策,以藍田城新政為模板,再由朝堂頂級大佬以及李世民一起參謀修改完成以後的改革方案,才真正在大唐落在了實處。

其實說白了,所謂的改革無非就是把過去的人治變為法治,讓絕大部分事情都變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彆看就這麼一點動靜,當初推行的時候可鬨騰的不小,因為以前的官員說白了,想怎麼治理地方、管理地方,那都是憑自己想的來,縣太爺當成土皇帝的也不是一兩個了。

可改革以後呢,不好意思,權力倒還是非常大的,可實際上怎麼處理各種事情地方怎麼發展,業績怎麼考核,全給列得明明白白了。

你想要升官?

可以,先把你工作乾好吧,人口出生率如何?莊稼產量如何?稅收如何?犯罪率有沒有下降?

好嘛,這一大通事情壓下來,在藍田城經曆過的那些年輕官員還好,那些老派的尤其是有了點年紀的官員差點把自己給折騰死。

這不是什麼玩笑話,而是一種悲哀,一種被時代甩在了後麵隻能去奮力追趕的悲哀,因為一旦他掉隊了,那就再也趕不上了。第802章科技與商業的騰飛

大唐如今已經徹底沒了農稅了,也就是說如果你自家有地的話,那你種多少你就收多少,全是你自己的。

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大唐的基本麵徹底穩定了,無論大唐怎麼發展、鬨騰,至少占據大唐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是基本不會餓死了。

甚至可以說隻要你勤快,一家人憑借著全國土地丈量以後重新分配到人頭上的土地,絕對能過上紅紅火火的小日子。

雖然糧食這方麵由於糧種的改革,以及最近幾年風調雨順同時耕種麵積的進一步加大,導致種糧食的利潤並不大。

但聰明一點的家庭都知道,種上一部分糧食直接吃,然後適當的賣上一點,剩下的土地當然是種各種經濟作物啦。

無論是如今多少都有點不嫌夠的棉花,還是應季的蔬菜、水果,隻要你人勤快,稍微打聽一下市場上缺什麼,什麼價格好之類的信息,甚至不去市場上去衙門裡問問都知道當地最適合種什麼。

農民就是樸實,就目前階段而言,他們簡直滿意到了極點,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吃飽穿暖還有結餘,努努力就能慢慢添置家業。

甚至那些膽子大有拚勁兒的,但凡敢去高麗或者扶桑那邊闖一闖的,那一兩年下來不說掙得盆滿缽滿,但絕對比在本地強上不少,至少當初第一批膽子大去了那邊的,如今都收獲頗豐。

當然了,機會多、免稅、政策好也不代表人人都能混得好,你要是膽子不大人又太懶或者肚子裡沒什麼貨地裡作物照顧得不好,那麼照樣是個落魄樣子。

這種人甭管什麼盛世來了都沒用,哪朝哪代也沒缺過。

如今的大唐,正逐漸開始落實福利政策,但由於剛剛起步,所以絕大多數政策都是落在了鰥寡孤獨、老弱病殘這些弱勢群體方麵,除此之外就是軍屬、烈屬以及科研人員家屬這方麵了,對於那些不想乾活光想著天上掉餡餅的那群人,大唐從上到下的看法都是你丫有多遠滾多遠。

說到科研,這或許是最近幾年大唐變化的地方了吧。

以前的時候,說到弄那些機器、器械,都是下九流的工匠乾的事兒,可如今呢,連種地的農民都知道,隻要自家娃娃老老實實讀書,將來如果能進秦王殿下的科研院的話,那至少就不會餓死,要是學了點本事的話,將來更是能名利雙收的那種。

這幾年科研院經費充足,人手也因為學校的畢業生越來越多慢慢充實了起來,這就導致最近幾年的科研結果是井噴式的發展。

張諾也嘗試著開始推行專利製度了,畢竟隻有這東西才能保證科研的持續性,彆說什麼研究就是為了國家。

很多方麵的研究說實話除了商家有利可圖會砸錢去研究以外,你要指望大唐去運作那些事情,那還指不定得等到哪一天呢。

就比方說食品方麵,如今的大唐由於經濟蓬勃發展,大吃貨帝國的本質立馬就露出來了,各種各樣的新式小吃、菜式、調味品等等什麼的立馬就冒了出來。

有些食譜之類的還好,都是各個店裡的主廚一手掌握,將來也是要一代代傳下去的,可有些東西,尤其是食品工坊的出現,這就導致食品工業化生產的出現了。

但凡出現了工業化這幾個字,就少不了科研和專利,這種專用型的科技,難道還指望大唐國庫掏錢去研發?

所以,在張諾開了個好頭以後,無數的商家都學乖了,最有實力的單獨弄人研發自己行業所需要的最新科技,次一等的抱團取暖,大家一起出錢出力簽好了合同一起上,而最底層的也學乖了,咱們好商好量的坐下來談談唄,咱們老老實實出錢,你們那專利也給咱用用?實在不行,你們生產的機械直接賣咱們也行啊。

這就是如今的商界了,商業的發展促進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反過頭來又促進經濟的更加繁榮。

也難怪李世民如今每次有空的時候翻翻戶部的報表都笑得合不攏嘴,跟個二傻子似的,從古至今當皇帝的就沒他這麼富裕過的。

要知道他可是免了農稅了的啊,當時就有人說過,就衝著免農稅這一條大唐就得江山永固,更彆提如今的大唐國庫來錢的手段越來越多了。

不提彆的,單說銀行這一條,以前大唐也有各種錢莊,都是些大家族建立的,可等到張諾和皇室聯合辦的大唐皇家銀行正兒八經的開業以後,大唐立馬一條禁令下達了,取締所有非法錢莊。

整整一年的時間,大唐皇家銀行開遍了大唐所有的州府,大點的縣城都有了網點,如今更是做到了有縣衙的地方就一定有大唐皇家銀行存在。

而老百姓們也習慣了把自家原本埋在地裡的銅錢、銀子兌換成大唐皇家銀行發行的統一的銀幣,然後存到銀行裡麵去,家裡就留點零用錢備用。

如今李世民和張諾的信譽可以說在大唐已經無人能敵了,當初這個銀行剛建立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商人、勳貴一股腦的就衝過來存錢了,生怕來晚了他們嘴裡那個“到底怎麼掙錢”的存錢給利息的政策就沒了。

可實際上呢,隨著幾年時間下來,雖然一般人還是沒弄懂這銀行到底怎麼掙錢,但對於銀行存儲方麵已經深入到大唐百姓的生活當中來了。

商業彙款、抵押貸款、零存整取、定期存款但凡後世的那些基礎銀行業務,張諾全給弄了出來。

而大唐皇家銀行就仿佛一隻饕餮,張開巨口吞下了整個大唐的流動資金,轉頭又以各種名目放了出去。

地方發展、商戶經營、農民擴大生產乃至朝堂興建大型項目,在開拓了貸款業務,並且有人嘗鮮得到好處以後,越來越多的貸款業務不聲不響的開展起來。

而大唐皇家銀行也真正成為了皇室跟秦王府一個極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