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諾的好奇,這個其實沒什麼,任何一個家族,無論是從商的還是從政的,終究都是有些家族產業的,誰還會嫌棄自家錢多?
所以,當最最頭部的秦王府動靜稍微大了一點以後,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把目光聚集過去了。
可是,張諾那邊的消息也不是那麼好打聽的,畢竟不是誰都有資格去跟秦王殿下坐在一起說話的。
聊天可以,誰都知道秦王殿下和藹,走在路上跟人賣煎餅的都能聊上幾句,可真要是正兒八經的談事情,嗬嗬,大唐九成九的人是見不到張諾的。
這不是張諾故意擺架子,而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規則,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一直都是沿用的這個規則,階級是始終存在的。
你沒到那個階級,那你就沒有談話的資格,就這麼簡單。
於是杜如晦就被推了出來,這位大佬如今還真就越活越精彩了,他已經從朝堂上退出了,上的乞骸骨的奏折那可是一點都不客氣,直言自己累了這麼些年了,打算過幾年瀟灑日子去,朝堂上沒意思了。
好嘛,李世民雖然哭笑不得,但終究還是批了,畢竟沒誰比他更清楚,杜如晦這些年來的辛苦,看著那斑白的兩鬢就知道了,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真的操勞過度了。
但是,被張諾多勸了幾句,從朝堂上離開以後的杜如晦,轉頭就被張諾忽悠到京師大學堂去當校長去了。
有了這位在,那可比張諾自己當校長的時候利落多了,張諾固然知道很多新技術,知道怎麼研發,更清楚應該怎麼去教學。
但是他知道的東西都是七零八落的,同時,張諾其實對於具體的管理工作並不怎麼適應,甚至可以說,他大手大腳慣了,對於這種精細活,是真的不擅長。
但杜如晦就不一樣了,這位老哥哥來到京師大學堂以後,先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梳理、熟悉學校裡麵的章程以及情況,緊接著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了。
杜如晦是把這裡當做自己的退休地經營的,他甚至進來的時候就想好了,要在這裡乾到死。
他太知道這裡麵的學生將來的成就會有多大了,那麼作為這裡的校長,哪怕隻是第二任校長,他將來的榮譽就可想而知了。
青史留名都是小事,這可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啊,要知道他這裡培養出來的,可都是將來的大才、國之棟梁!
上一個乾成這種事的人,叫孔子!
就衝著這個,杜如晦都得發瘋,但凡是讀書人都對這些東西有著深深地執迷,所以這就能理解為啥杜如晦能去京師大學堂反複折騰那幫子學生和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