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玉有五德(1 / 2)

這建設“塞上江南”的三策會不會被采用先不說,金國皇帝給予的賞賜倒是十分的……簡樸。

而且,一看就是不知從哪家抄撿回來壓箱底的庫存貨,也不知在國庫裡壓了多久,終於逮到冤大頭可以送出去了。

饒是如此,方靖遠捧著完顏雍回贈的陳年掉色“貢品”絲綢,一看那三十匹素綠錦、五十匹生花番羅、雜色羅布五十匹基本上都是不知哪年宋國的“歲貢”,至於那牛皮馬鞍二十具、玉帶四條、酒瓶一對等等雜物,更是不知從哪收拾出來的倉底貨。

不愧是以節儉著稱的皇帝,完顏雍再次刷新了方靖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想當初諸國朝貢北宋時,動輒都是以絲絹萬匹為單位進行賞賜回饋,博得美名的同時,也成了諸國眼中的冤大頭。可換了金國就完全不同了,朝貢少了要挨打,尤其是對已經被滅國的遼人,每年光是歲貢幾乎就能榨光他們的大部分產出,也有效抑製了他們再度複興。

而對於周邊國家的進貢,完顏雍雖然賞賜的少,倒也是來者不拒,什麼都收。

哪怕方靖遠這對“源氏”兄妹進獻的貢品隻是一些瀛洲特產和畫扇字幅,他也沒計較,反而因為“源靜澤”獻計三策還加大了“賞賜”的力度,相形之下,進貢了不少土特產和美女玉器的高麗使者,得到的回贈還不如方靖遠的一半,簡直想哭都哭不出來。

就這樣,還被方靖遠當堂挑出了毛病。

“李使臣進獻的這兩條玉帶,看著似乎有些不妥……”

李高當時就想動手,但看看此時此刻所處金國皇宮,堂上堂下沒一個自己人,一個個倨傲粗鄙不說,還對他和那瀛洲使者嚴重區彆對待,若是這會兒動手惹下麻煩,隻怕他擔待不起。

“有何不妥,還請閣下明言。”

“哦,明言啊,好吧。”方靖遠說道:“雖說玉乃石之美者,然上貢之物,當擇良品,你隨便拿幾塊石頭做個玉帶進貢,似乎……有些不妥吧?”

“你!你你——血口噴人!”

李高當真氣得差點吐血,在金國大殿之上,當眾說他進貢之物是用石頭冒充美玉,這打臉打的……簡直讓人想抽死他!

方靖遠卻不緊不慢地說道:“靜澤久慕中華文化,尚記得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想來是貴國建國時日不長,小國寡民,不知有德,亦無能辨識者,故而誤將頑石當做美玉,也怪不得貴使。”

原本想要指責李高的金國大臣聞言,一個個都默了。

這話說的,玉有五德,你沒有,跟指著鼻子罵人缺德有區彆嗎?文化人罵人,他們還真比不上,不如閉嘴。

尚有人看過高麗使者呈上的玉帶,果然其中一條色澤混蒙,晦暗不明,分明是以石充玉,比那魚目混珠之輩還要明目張膽,立刻就有大臣奏請懲罰高麗,以儆效尤。

李高這會兒哪裡還顧得上跟方靖遠辯論,忙不迭地向眾人解釋,他也是上當受騙,絕無意圖蒙混過關,騙取賞賜的想法。

方靖遠恍然大悟,“原來你們以前來的使者,都是為了騙取賞賜啊!你看我們就不一樣,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義重。我們送出的禮物,都帶有我們真摯的心意,哪怕一幅畫,一把扇子,也是匠人用心製作,虔誠之心,已是世上最珍貴的禮物。”

他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卻引得不少人共鳴。

尤其是金帝完顏雍。

他繼位之後,因為前任皇帝完顏亮留下的爛攤子,國庫空虛不說,征召來的百萬大軍都等著他發餉銀才肯散去,遼人舊部又開始死灰複燃,山東河北等地的農民活不下去了起義……到處都需要錢,他自己都恨不得一分錢掰兩瓣花,哪裡舍得給人厚賜。

如果隨便寫幾個字,不對,用心寫幾個字,能作為回禮或賞賜,那就更合他的心意了。

完顏雍此刻再看向方靖遠的眼神,那就跟看金娃娃差不多,連高麗那點小事都不計較了,“源貢使說得不錯,所謂人不易物,惟德其物,高麗國小人微,不辨真偽,也不全是他們的過錯,既然禮物已經送來,再拒絕懲罰也不好,朕今日暫且收下,寫兩個親筆字給你帶回去,呈交你們國王吧。”

李高已經麻木了,能夠免於被責罰甚至打出去,他就很慶幸了,至於帶著金國皇帝親筆所題的“高麗”二字回去,會不會被自家主君再罵一頓,他已經顧不上了。

能活著,就挺好,想太多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