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七十章 燈火闌珊(1 / 2)

處決了金人安插的內線後,方靖遠和源靜雅便準備分道揚鑣,一個南下,一個東渡。

哪怕如何“兄妹”情深,依依不舍,他們都有各自必須要去做的事,隻能就此告彆。

臨彆之際,源靜雅送給方靖遠一封信,裡麵蓋著他自己的私印,請他來日到瀛洲時,務必去源氏見麵,說話時,竟情不自禁地難過到雙目含淚,眼巴巴地看著方靖遠的表情,簡直像是生離死彆一般。

方靖遠見他如此誠摯邀請,本就生得十分俊美的少年看起來格外讓人心軟,他原本有些敷衍的心思倒變成了慚愧,摸摸身上似乎沒什麼特彆珍貴的東西,就乾脆將自己隨身帶的一把小手/弩送給了他。

“彆小看了這玩意兒,箭頭雖然小,上麵上了點麻藥,若有人近身時,你用得巧妙,連清遠君這樣的高手都未必能躲得過去。”

源靜雅有些意外,雖然並不是十分相信,但還是很感動,握著方靖遠的手十分不舍,“其實兄長可以讓她們自己回家,你同我一起回瀛洲,屆時天皇平定叛亂,我源氏依然是瀛洲第一的世家,以兄長之才,前途不可限量……”

方靖遠無奈地說道:“實不相瞞,我並非瀛洲人……我知道你早就看出來了,也多謝你一路相助。如今我的任務已完成,自然要將她們送回家安置好才行。雅子你……不管是什麼身份,來日若有機會,兩地通商之時,我會讓人捎信到源家,你若有信,也可讓人送至臨安禦街辛家茶肆。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你尚有長路要走,為兄就不遠送了!”

見他如此堅決,不惜揭開身份,源靜雅隻得長揖作彆,臨行之際,仍是無法抑製地落下幾滴淚來。

看到他總算登船東去,方靖遠終於長出了口氣,“這孩子,還真不好帶啊!咦?阿璃你怎麼了?也舍不得他?”

嶽璃從源靜雅離開時就一直黑著臉,這會兒聽他問話,也隻是悶悶地說道:“我是舍不得先生親自做的手/弩,這把……就是上次傷到我的那把吧!”

還拿她跟平清遠比,她若是有趁手的兵器,那個瀛洲武士豈能是她的對手?

舍錘用刀,還是現學現賣的瀛洲刀法,跟瀛洲一流的武士過招,能保持不敗紀錄,她已經儘力了。

方靖遠見她居然惦記著的是自己的“手/弩”,不覺好笑,“你想要啊?以前怎麼沒聽你提起過?等回去找些材料,給你做一把更好用的。不對,一把怕是不夠……”他看看船艙內那些臉色煞白還硬撐著的女子們,若有所思。

“還得多準備一點,這東西威力雖不是很大,但小巧實用,給她們防身倒是不錯。”

嶽璃順著他的視線望過去,咬著牙點點頭,就算不是獨一無二,就算不是第一把,先生想到最多的,還是她,不對麼?

方靖遠收起了源靜雅留下的信,忽地一拍大腿側邊,“糟了!忘了給九郎買點手信了!走得時候沒給他留信,他肯定嚇壞了,知道我們故意丟下他以後,肯定會很生氣,要是霍五姨再跟他見麵……我去看看完顏摳的回禮裡,能不能翻出點合適的……對了,還得給官家備份禮物……還有陸大佬和辛大佬……”

他開始發愁起來,算算賬,這一趟出門真是血虧,還好,人就是財富,尤其是這些經曆苦難活下來的女子,每個人都是一份最珍貴的財富。

不想聽他再提起彆人,更不想聽他計劃送給彆人的禮物,嶽璃堵心地默默走開,獨自回艙房去,打坐,練功,自閉一夜不提。

雖然完顏摳賞賜的回禮既不實用也不便帶回去送人,但好在他們路過海州,不光是在這裡換了船,還跟原來靜海軍中的幾個老人接上了頭。

當初他們北上之時,也是這些人幫忙給準備的船和人手,才能讓他們順順當當地前往燕京。隻是那會兒前路未名,方靖遠一行都是喬裝打扮,更不敢暴露自己身份,也不想連累他人,雙方就連麵都沒見。如今總算完成任務回來,放下包袱後,嶽璃自然要跟這些昔日曾追隨祖輩的老將們見麵,答謝他們的幫助不說,也讓他們可以安心在軍中等候北伐的消息。

畢竟,那是當年嶽元帥和所有嶽家軍的心願,前輩人未竟之誌,就等著他們來完成。

來的是靜海軍統領,沿海製置使李寶之子李公佐和原嶽家軍的幾個老兵,還有一個身形魁梧的大將,竟是如今海州的都統製魏勝。

幾人見了嶽璃,皆稱“少將軍”,當即便要行禮,嶽璃連忙將他們攔下,“幾位叔叔切勿多禮,小侄嶽璃,字從玉,尚未謝過幾位襄助之恩,豈敢受此大禮!”

那魏勝是江蘇人宿遷,出身農家,性子亦是豪爽耿直,當即便說道:“我等敬得是嶽元帥父子,你既然能子承父業,單槍匹馬北上救回這些大宋女子,就值得俺老魏這一禮!”

說著,不等嶽璃伸手,已抱拳深深一揖,乾脆利索,毫不猶豫。

方靖遠見嶽璃有些手足無措的尷尬,便上前打圓場說道:“魏將軍勇奪海州,孤軍抗金之事,方某亦是久仰,今日得見,將軍風采不凡,果真令人佩服。正好我們此次帶回的女子之中,已有十餘人本是北方的難民,被金人擄去,早已不知家人下落,還要有勞將軍收留,幫她們找尋親落腳。”

魏勝連連點頭,說道:“兩位請放心,此事包在老魏身上。隻是不知二位可否在海州停留幾日,容在下一起南下?”

李公佐在旁說道:“魏公之事已上報朝廷,由和國公親稟官家,得官家賜封為海州知事,故而趕著在節後前去臨安麵聖,能與二位同行,自是最好不過。”

魏勝的經曆其實跟辛棄疾的前任領導有幾分相似,也是被金兵欺壓不過,領兵起義,從幾百人開始,帶著一群原本隻拿過鋤頭的農民對抗金兵。完顏亮那時為南下伐宋征召全國兵力,卻沒想到山東河北河南和江蘇之地到處起義,斷了他的糧倉不說,也間接導致了他和上京失聯,被完顏雍趁機奪取帝位,死於亂軍之中。

那些義軍之中,辛棄疾所屬的青州軍因都統製耿京被叛徒刺殺,辛棄疾南下投宋而散,就屬著魏勝帶領的海州軍最為頑強。

他不光是靠著幾百人勇奪海州,奪城之後還安頓城中人心,自領海州軍政事務,一手練兵,一手安民,他征稅時仿照南宋,以商稅為主,促進當地的海商貿易,減輕了農民負擔,很快讓周圍那些被苛捐雜稅和金兵□□壓迫得活不下去的農民都彙集到海州,短短一年內,拿下周圍縣鄉,在金兵的後院裡牢牢地插下了一枚釘子,讓他們無論南下伐宋還是鎮壓各地義軍,都要擔心海州軍在後方的偷襲。

更神奇的是,這位在海州一年,都是孤軍作戰,要不是海商在外接觸到李公佐,南宋還不知竟然有人收複了海州,靜海軍統領李寶大喜之下,立刻上報,趙昚得了張浚的彙報,毫不猶豫地將這塊“飛地”直接劃歸魏勝管理,隻是需要他去臨安述職領賞,也是為了安撫人心,鼓舞那些尚在金兵後方作戰的義軍。

方靖遠在離開臨安之前,曾聽趙昚提起過魏勝之事,隻是沒想到不光能見到本人,還可以一路同行,自是歡迎不過。

魏勝親自讓人接了那十來個祖籍在北方的女子下船,讓她們先在海州安頓,然後再派人替她們尋親。那些女子自是感激不儘,隻是其中有兩個婦人自稱早已家破人亡,無處投奔,要跟著南下臨安,隨十娘她們一起投軍。

“民婦這條命都是白撿回來的,若能為國為軍出點力,便是死也甘心。”

方靖遠原本就有建立女兵營的打算,武學招收的女生未必都能通過武舉,若是加入普通軍中,難免會有諸多不便,何況將來嶽璃領兵出征,總要有些自己的親兵,如此一來,組建女兵勢在必行,這兩個婦人雖然曆經磨難,卻意誌堅定,稍加訓練,絕不遜於普通軍士,當下便應允下來,讓她們跟著杜十娘安置。

魏勝則大為意外,沒想到他竟然會收女兵,“久聞南方重禮學,想不到方博士竟願意收留這些女子,著實令在下佩服。”

方靖遠:“佩服且當不得,難得魏統製沒罵我無視禮教,不顧男女大防,就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