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翌日, 果真如樊凡所說,剛過晌午, 陳家的馬車就來了。
隻過了一夜, 陳家就把事辦成了,可見其拉纖做伢的門道是有許多的。
陳文旭找了三處廠址, 離牛頭村皆不出五裡,且都帶了圖紙來, 準備得齊全。因知曉樊明義與老院那邊分了家, 陳文旭不敢貿然攀上親家, 隻道是樊老爺。
將三份圖紙攤在桌上,樊父與陳文旭細談,張氏則在一旁候茶, 隻不過不時在樊父耳根旁低聲指點幾句。
知道樊家這方麵接觸得不多,陳文旭又把三處選址的好處害處皆說了個細, 以便樊明義選擇。
有一處地方讓樊明義夫婦頗為滿意。
此處本是一釀酒作坊, 占地寬敞,開坊不過兩三年, 房屋和器具有八-九成新, 幾乎不用再翻新修葺,周圍人家也少,作坊用磚牆圍了起來,不易被人窺探手藝。且位置十分適宜, 恰好修建在牛頭村和縣城的中道, 前有河流, 取水方便,後有一大片坡地,並不種糧食。
若是選在此處,以後往大塘縣萬寶齋送貨也是極方便的。
張氏有心把作坊後的那片坡地一並買下來,此處不適宜種糧食,種些花花草草卻十分適宜,於是問了一句。
“此處的坡地亦是那酒莊老板的,隻要出價合適,買下並不難。”陳文旭道。
在視田地如命的大明,平坦肥沃的水田無人賣,陡斜貧瘠的坡地無人買,陳文旭所說不是不無根據的。
這麼一處麵麵皆好的選址,卻有一處不好——價格超出了夫婦二人的預算。
他們本想用二百兩安置好作坊,剩餘一百兩用來購置小器具和材料,如今要買下這八-九成新的作坊和一大片坡地,二百兩是斷斷不夠的,哪怕是再搭入餘下的一百兩,恐怕仍是不足。
見樊明義夫婦二人猶豫為難,陳文旭建議道:“我與那酒莊老板也算相熟,有多年的生意往來,若是樊老爺誠心想要此處,陳某再去說道說道,再降一些也未嘗不可,或是樊家先交一半銀子,餘下的等作坊運轉了,再慢慢填補,這也是個法子。”
樊父是個老實人,可不曾欠過這麼多錢財,略有遲疑,張氏心想有技藝傍身,卻是不怕,讓樊父應下。
隨後,一些購置細節商榷後,樊家“凡字牌”唇紅膏作坊的起辦,終於邁出了一大步。
陳文旭臨走前,終於道出了自己的請求,道是:“萬掌櫃那邊,還望樊老爺樊夫人多多美言幾句,我陳家的生意,多是米麵雜鋪,是個正經的。”
“自當如此,陳老爺放心。”樊父拱手相送。
……
萬掌櫃前來領取新一批的唇紅膏時,樊父樊母替陳家美言了一番,自然不在話下。
萬掌櫃道:“作坊剛起步,搭個小商賈作引路人,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你們放心,隻要陳家做的是正經生意,聽上頭的招呼,就算是把縣裡的糧麵生意給他又何妨?”
想到作坊馬上就要開辦,產量會增多,萬掌櫃又道:“待唇紅膏的產量高了,我家夫人想在蘇州府那頭的鋪子也推售,樊夫人要做好準備了。”
言下之意是提醒張氏,人手方麵也莫要忽略了。
……
……
接下來的時日,樊父樊母依舊忙著開辦作坊的事,陳家得了萬掌櫃的提攜,嘗到甜頭,開辦作坊的時幫了不少忙。
因張氏懷著身子,勞累不得,於是凡事樊父都搶著做,事無巨細皆親自操管,一路下來,這個本甚麼都不懂的糙漢子,竟也慢慢上道了,辦起事來大方利落了許多。
……
樊氏族學那邊,夫子這幾日教會了學生們誦讀《三字經》,接下來便是背、寫、默等等。
其中“寫字”是重中之重,既要認得字,更要記得筆畫結構,寫得出來,此等基礎課程,夫子要逐一糾正學生,最費精力。
樊秀才不似其他夫子一般草草了事,縱使累一些,亦選擇在此下足了功夫,免得自己的教出的學生往後的路走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