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39 章(1 / 2)

寒門科舉 MM豆 6278 字 10個月前

第三十九章

木輪年年增, 農家的日子過得不緊不慢, 轉眼間,已過四年,又是一年春時。

……

……

才是五更天, 公雞打鳴, 天邊也隻是微微泛光。

知曉今日有要事,樊凡起了個大早。

青袍加身,帶上巾冠,樊凡從當年的小胖子長成翩翩少年,模樣長得端正,尤其是那雙黑亮的眸子透著精光。

遺傳了樊父高大壯實的基因, 樊凡身子比同齡人高了半個頭,若是不熟知, 怕是會被認作十二三歲。

院子外頭已有打水嘩啦啦的聲響, 廚房裡亦透著火光, 自是樊父樊母在忙碌。

不一會, 飯桌上端上了一大碗麵,外加幾道小菜,張氏趁著樊凡吃麵的時當, 一頭替樊凡收拾書箱,另一頭又絮絮叨叨地說著:“多吃點, 今日到縣學裡考校學問, 聽夫子說, 這次是督學老爺親自主持, 估摸得站上半日,也不知道何時能吃上午飯,吃飽了不挨餓。”

“娘,知道啦。”樊凡應道,果真把一大碗麵吃得乾淨,這時,樊父已把馬車趕到了院子前。

登車出發的時候,張氏又叮囑道:“好好應答,咱也不是為了讓督學老爺瞧上眼,總歸縣裡的許多學童都去了,肚裡頭有的學問,也該拿出來晾晾。”

原來,今日樊凡要代表樊氏族學去往縣裡,接受督學老爺的考校。

督學,也就是學政,掌管一省教書育人和科考選拔的官員,說得通俗一些,便是學子從錄取童生到中舉此間,都由朝廷委派到本省的學政說了算。

原本學政到各州各縣視察,多數是考校生員(秀才)的學問,誰料今年學政不按套路出牌,早早便說了此番下來,隻考學童,不見生員。

如此,倒是絕了許多生員想趁機討好賣乖的想法。

故張氏叮囑樊凡看重此事,好好表現,倒也正常。

……

……

到族學門前的時候,陳家笙也正好趕到。夫子昨日定了,先在族學前碰頭再一同出發去縣學。

樊凡與陳家笙均換乘到夫子的馬車上,緊忙往縣裡頭趕,要在日頭出來前到地方。

陳家笙應是緊張了,手裡提著一卷《論語》,仍在絮絮地低聲念著,眼圈又黑又重,怕是昨晚點燈熬夜背誦了一宿。

也無怪他,他今年十四了,到了科考的年紀,得此機會到一府督學麵前,自然是想好好表現的。

樊凡則不然,他明白,得一人賞識青睞,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科考一道上,靠著上頭的青睞,一路通關上榜的例子不是沒有,但卻不多,終究要看的是學識、本事。

如此想來,樊凡無他求,故隻是把此當做普通的考核,樂得輕鬆。

夫子看到陳家笙和樊凡二人截然不同的表現,頗是滿意。

一個是心中有求,為此下了苦心,孜孜不倦,是好的;另一個天資聰慧,遇事鎮定自若 ,更是難得。

……

……

來到縣學外頭,隻見大門處已經擠滿了人,其中多是想來碰運氣見到學政大人的生員們,個個都穿著嶄新的秀才服,不料全被官兵擋在了外頭,進去不得。

當然也有童生及以下的前來湊熱鬨,例如,樊凡的大伯,樊明仁。

這家夥,仗著身材高大,一路從最外頭擠到了最前頭,眾秀才當中,穿著童生服的大伯尤為紮眼,簡直就是鶴立雞群……哦不,是雞立鶴群。

如此算下來,樊明仁也算是成功了,甭管是誰過來,第一眼定是能瞧到他。

故樊凡一下馬車,就認出了人群裡的大伯,微微皺了皺眉頭,單純不喜此人罷了。

與此同時,剛好轉過頭來的樊明仁也瞧到了樊凡,像瞧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欣喜萬分,又是一路猛擠過來,有這力氣不去種田真是可惜了。

“好巧呀,侄兒,在這碰到了你,你是要進去參加考校?”樊明仁道。

樊凡心裡暗道,巧個頭,分明是你一路猛擠過來了的,我又不瞎……明麵上,眾人麵前,樊凡隻好道:“伯父好,侄兒正是要進去。”

得了肯定的答複,樊明仁一陣狂喜,從懷裡掏出一封皺巴巴的書信,全然不顧樊凡答不答應,硬生生就塞到樊凡手裡,囑咐道:“侄兒,一會你進去看到了學政大人,務必將此書信交到大人手中,並且報上伯父的大名,務必,謹記謹記,伯父的前程可都指著這封信了。”

滿目期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