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古人誠不欺我。
……
……
一炷香後,四位學子皆是收筆,稍等片刻後,墨水晾乾,周知縣親自將卷子收齊,準備呈給學政大人評判。
誰料,學政大人擺擺手,說道:“既然有評判官,便先由他們去評罷,從中選優,呈兩卷即可。”言下之意是讓他們先淘汰一輪。
其一,是要表示對教諭們的尊敬,不能視他們於無物。
其二,貴為一府學政,豈是什麼卷子都能讓其過目?
如此,又是周知縣不懂得套路了。
評判官們得了卷子,在大堂當中圍成一圈,相互傳看卷子,細聲討論著。
隻見其中一位拿到一張卷子,當即大驚,隨後細細品讀,又頻頻點頭,急忙叫其他評判官來賞析此卷,眾評判官皆是先一驚,再頻頻點頭。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是碰到佳作了,先是意外能有學童做出如此水平的詩詞,再是肯定地點頭。
如此想來,能讓眾判官們驚豔的此篇,其主八成就是今日童子會的榜首了。
會是誰呢?兩側觀戰的夫子和已被淘汰的學子紛紛討論。
“去年唐賢程便是通過賦詩一首,力壓林書芳奪魁,如此看來,今年又要重演了。”
“那樊凡學識也是極佳,未必就沒有機會。”
“他所長乃是對對子,賦詩想必就是了了,而唐同學五歲成詩,在州裡都小有名氣,樊凡在詩詞上,怕是不及其十一。”
“也是,作詩還需閒情雅致,樊凡出身農家,是要吃虧的。”
……
……
言語之間,評判官已將二卷選出,交由周知縣呈上,卻未向眾人公布此二人是何人。
妙就妙在,學政大人看第一卷時,反應平平,看第二卷時,竟也與教諭們一般,驚豔之情露於言表。
竟然讓出自翰林的學政大人都驚豔,會是何等好詩?眾人有些迫不及待了。
知府大人也忍不住好奇,湊過去一瞧,連連撫掌稱道:“好詩好詩!”
二人品鑒一番之後,該是學政大人點評了,隻聞學政大人道:“學生唐賢程上前聽評。”
“學生到。”唐賢程哪怕是個悶罐子,此時也不免一喜。
點評順序前後,很能說明問題。
場外眾學子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你這‘春雨瀟瀟落入城,商道兩側鬨依舊’一句,倒是不錯,餘下詩句平平,雖用詞華麗,卻不得意境……然,有此水平已是難得,莫要氣餒。”學政大人評價道。
底下,唐賢程聽到“餘下詩句平平”一句時就愣住了,整個人發蒙,後頭的話一句沒聽進去……令眾人驚豔的一篇,竟不是他的詩?
愣了片刻,周知縣趕忙推了他一把,唐賢程才清醒過來,拱手道:“謝大宗師教導!”臉上難掩失落之情。
學政大人清清嗓子,繼續說道:“餘下我手中的這篇,其主便是今日童子會榜首,我本欲點評一番,不料寫得渾然天成,無可改之處,不如我念誦一遍,與大家共賞。”
大宗師竟然要親自念出來?
隻聞:“農家樂。”
此題一出,已然毫無懸疑,榜首乃是樊凡無疑,四人中唯他一人出自農家。
“農家粗碗臘酒渾,有客盈門備雞豚。”
農家喝濁酒,吃豚肉,富人們並瞧不起,在此處竟並無一絲卑微之意,反倒表達出了農家豪放、好客的淳樸之情。
“小童怡樂院中沙,日暮老翁笑意存。”
小童在家裡玩沙子,天要黑了,老人歸家,臉上帶著笑容,側麵表達了“幼有所養,老有所依”,可以安享天倫之樂,村中十分和諧。
“山山水水本無意,盼目兩望牛頭村。”
本來隻是普普通通的山水,沒什麼特點,卻因是牛頭村的,讓詩人頻頻回望,十分眷戀。
如此念完之後,在場眾人沉默無言,再無人敢懷疑樊凡的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