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倒是想保他,對方畢竟是太叔氏的子孫,最重要的是,對方其實沒有什麼過錯,那斷後本就是去送死的,能活下來就已經是不易,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可高品當著一群將領的麵把話說到了這個地步,讓他還能說什麼?真要當眾力保的話,豈不是讓諸將寒心?
他也看出來了,高品是在借機殺雞儆猴,是殺給諸將看的,更是殺給其他修士看的,讓其他修士看到,擅自扔下主將脫身會是什麼後果,連太叔氏的子孫也不會放過!
高品這樣做,誰都奈何不了他,回報後,皇帝不會怎樣高品,器雲宗也不會說高品半個不字,搞不好怕高品忐忑為了安撫高品還要說高品做的好,就該嚴肅軍紀!
三道坡重整防禦工事。
呼延無恨也在等高品趁勢追殺,可高品奪回三道坡後,一點趁勢進攻的意思都沒有,管你齊軍是不是士氣低落,也不管齊軍人員編製是不是被打亂了而導致戰力大減,總之我就是龜縮在三道坡,不貪功,不求進,就死守在這裡,你若敢再冒進,咱們就試試看。
最終,呼延無恨撤軍了,並下令所有進衛作戰的齊軍全麵後撤,全麵後撤回齊國境內,進行戰略收縮。
這一路上,呼延無恨露出許多破綻,希望能引來晉軍的進攻,可高品下了死命令,所有防線堅守原地,任何人不得貪功擅自進攻,再肥的肉也不許咬,違令者斬!
哪怕齊軍回撤已經讓出了大片的衛國領地,高品依然不肯趁虛而入去占領,齊軍已經遠去了,他還要晉軍死守在原有設定的防線,就是不許動,其做法簡直是變態!
最後連晉國朝廷都看不下去了,這未免小心的有點過分了,這哪是打仗,分明就是縮頭烏龜,朝堂上不少人抨擊,欲督促高品趕緊趁機占領。
然高品就是頂著壓力不為所動,就是堅持原有的戰略定力。
他這樣一搞,呼延無恨不得不含恨而歸,因為實在是找不到下手的機會,高品連一點微乎其微的機會都不給他。
高品的這份沉穩勁,跟韓國的穩當司馬金爵有得一比。
待到齊軍全麵撤回齊國境內後,兩軍相距遙遙後,高品才一聲令下,放棄原有防線,大軍全麵北上,不費吹灰之力、不費一兵一卒便全麵占領了衛國的領地。
這都是後話,而眼前對晉國來說,卻是一場大捷,令晉國上下振奮的三道坡大捷!
敵我雙方在區區一個三道坡集結百萬大軍廝殺,高品以三十萬守軍擋住了齊、衛八十萬聯軍的進攻,並重挫聯軍,以兩萬人不到的損失殲滅聯軍二十餘萬,典型的以寡敵眾,打的漂亮!
而且是斬將奪旗,名震天下的驍騎軍軍旗落在了晉軍手中,呼延無恨的長子呼延保也死在了晉軍手中。
更重要的是,震懾西三國的驍騎軍無敵神話破滅,驍騎軍一戰損失三萬餘騎!
衛國最後的十萬人馬近乎全軍覆沒,僅剩千餘人不到,衛國已是名存實亡。
消息傳回晉國境內,可謂舉國歡騰,晉皇太叔雄拿到前線送來的驍騎軍軍旗高興不已,當眾懸掛在了朝堂上,齊國不滅,就這樣一直掛著,以此羞辱齊國,同時下令厚賞三道坡參戰將士。
殊不知對高品來說,此戰卻仍有遺憾,好不容易創造出的有利戰機未能擴大化,按他的估想,起碼得多滅齊國十萬人馬,然而呼延無恨不愧是沙場上的老將,富有經驗,及時穩住了潰軍,沒讓兵敗如山倒的局麵擴大化!
若非如此,高品當時還真有可能趁勢揮軍追殺!
而敗仗消息傳回齊國後,齊國上下則是人心惶惶,連呼延無恨都吃了敗仗?呼延無恨的兒子都戰死了?齊國還能擋住晉國的攻勢嗎?
齊皇昊雲圖心情沉重,麵對呼延無恨的請罪奏章,他也隻能是回複一句勝敗乃兵家常事!
這個時候不可能治呼延無恨的罪,也找不出更好的人來頂替呼延無恨。
昊雲圖也有些後悔了,之前不該催促呼延無恨撤兵。
可是麵對晉國再次集結的大軍逼向齊國,朝堂上給予昊雲圖的壓力也很大,朝臣們的意見不能說沒道理。
晉國都要打入齊國境內了,你呼延無恨在衛國那邊對陣高品又久攻不下,還卯在那和高品死杠乾嘛?既無法取勝,自然要撤兵回援應對晉國對齊國的攻勢。
滿朝上下的身家性命皆在齊國境內,這個關口,麵對家破人亡的威脅,滿朝上下凝聚起來的壓力是沒幾個人扛得住的。呼延無恨手上捏著大軍,出了事不怕,他們這些手上沒什麼兵力自保的人,到時候該怎麼辦?
一旦局麵到了一定地步,呼延無恨以大局為重人在遠地,是可以棄許多人不顧的,到時候所有人都得仰呼延無恨的鼻息,都奈何不得呼延無恨,到時都隻得剩下求呼延無恨的份,人家不搭手救你,你都沒任何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