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一斤雞蛋七八塊,一斤澱粉水的成本,最多兩毛錢。
老爺子看著徐拙的操作,好奇的問道:“一般那種路邊攤才喜歡用雞蛋皮呢,你這都跟誰學的啊。”
徐拙胡亂編了個理由:“上大學時候,我們校門口有個賣炒涼皮的小攤,味道超級好,他每次都給我放一大把雞蛋皮。連著吃了幾年,就喜歡了雞蛋皮那種口感。”
老爺子點點頭,果然是在路邊攤學的。
不過用雞蛋皮確實比炒雞蛋節約時間,這個老爺子倒是很理解。
徐拙攤了十幾張雞蛋餅。
剛剛打雞蛋的時候因為腦子裡在猶豫要不要加點澱粉水,結果雞蛋就打多了。
把雞蛋皮攤好之後,老爺子湊過來,看了看雞蛋皮的成色,笑著說道:“咱們林平地區一道名叫卷尖的美食,是用蛋皮裹著肉餡做的,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
老爺子一說卷尖,徐拙立馬就想了起來。
不過這幾年他真沒多見過。
倒是小時候吃酒席的時候吃過不少次。
現在想想,做法倒是很簡單,就是把剁好的肉餡裹上雞蛋皮,做成條狀的美食,放進蒸籠中大火蒸一個小時。
蒸好後切成片,蘸著蒜汁吃。
或者切成塊炸一下,撒上孜然粉和辣椒粉,味道也不錯。
甚至還能直接摻到大鍋菜中燉著吃。
這道美味,好像全國各地都有,隻是做法略有不同,名字也各不相同。
有叫蛋皮卷肉的,也有叫蛋皮肉卷的,還有叫蛋卷肉腸或者讓餄的,名字多種多樣,不過大致上都是用雞蛋皮卷肉餡進行蒸製。
一般在農村酒席上還能見到。
徐拙看著自己剛剛攤好的蛋皮,咂咂嘴說道:“要不,等會兒卷點肉餡試試?”
反正下午沒啥事兒,至少要到四點半才開始忙活。
正好蛋皮做得挺多的,可以做一下卷尖試試。
徐拙把兩片蛋皮卷起來,切成跟涼皮同等寬度的條,然後準備好配料,做了一份炒涼皮出來。
老爺子一直從頭看到尾,炒好後甚至還嘗了嘗。
“味道很不錯,看一遍就能學到這種程度,你的天賦果然很高。”
徐老板苦笑一聲。
要不是有係統在,他可不敢這麼得瑟。
切好的蛋皮沒有用完,徐拙用塑料袋裝好,放進了冰箱中。
等晚上小丫頭過來,給她炒一份涼皮嘗嘗。
現在他對卷尖更感興趣。
畢竟炒涼皮是得到的技能,直接照著做就行了。
而卷尖是摸索著做。
老爺子估計也沒多少經驗。
所以這個樂趣就大了點。
先剁肉餡。
不過在剁肉餡之前,爺倆卻因為用哪個部位的肉,產生了分歧。
老爺子傾向用前腿肉,三分肥七分瘦,正適合做餡料。
而徐拙覺得五花肉更好,層層分明不說,而且剁好後肥肉和瘦肉摻合到一起,味道應該會更好。
正討論到底用哪個部位的豬肉時候,趙金馬突然來到了廚房。
“你們爺孫倆這是準備做啥好吃的呢?至於這麼爭執嗎?在外麵都聽到你倆的爭論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