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拙想了想,這個方法還真是可行。
不過需要先把炒紅薯泥做出來,因為驢打滾兒是涼著吃的,而炒紅薯泥溫度很高,所以得先把炒紅薯泥晾涼才行。
至於味道行不行……
徐拙心裡也沒把握。
反正今天下午沒啥事兒,就試試唄。
就算完不成那個任務也沒什麼,假如紅薯泥餡兒的驢打滾兒好吃的話,正好可以當成點心在店裡推出來。
想到這裡,徐拙去廚房把紅薯翻出來,削皮後切片放在鍋裡開始蒸。
然後開始準備做驢打滾需要的配料。
驢打滾需要用到兩種麵。
一種是黃米麵,一種是黃豆麵。
黃米,也被稱為糜子,跟小米很像,但是比小米的顆粒要大,煮熟之後黏性很高,常用於製作糕點或者做成主食。
徐拙對黃米的印象,還停留在《舌尖1》中,那個賣黃饃饃的陝北老漢。
他做黃饃饃的原料,就是黃米麵。
另外在東北人人愛吃的粘豆包,也是用黃米麵做成的。
黃米跟小米很相似,在物種上是近親,類似於糯米和大米的關係。
不過由於近些年黃米的產量持續下降,好多人都不知道黃米的存在,一些製作驢打滾的店麵甚至直接選用糯米麵製作,還宣傳為正宗傳統做法。
這是極其錯誤的。
驢打滾,可不能用糯米麵來做。
因為糯米麵不易消化,吃多點話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狀,特彆是老年人,腸胃較弱,是絕對不能吃糯米麵的。
而黃米麵雖然黏性很高,但是卻很容易消化。
放在嘴裡甚至不用嚼,就能慢慢化開。
另外,黃米麵還有食療的功效,經常吃的話,還能治療腸胃虛弱消化不良以及神經衰弱等症狀。
可以說是老年人必備的佳品。
京城人喜歡吃驢打滾,也是因為黃米對老年人比較友好的關係。
不過用黃米麵做驢打滾,稍微麻煩了點兒。
因為在做之前,需要先把黃米麵進行發酵。
發酵過後的黃米麵再進行蒸製,做出來的驢打滾不僅吃起來更加細膩綿軟,還很經放。
就算過兩天吃,依舊美味可口,不會發乾變硬。
徐拙往碗裡倒了點發酵粉,然後加入溫水化開。
再往麵盆裡加一些黃米麵,用發酵水慢慢和成軟硬適中的麵團。
要不是有和麵技能,徐老板也不敢這麼大喇喇的答應老太太做驢打滾。
把麵發之後,徐拙拿著鍋蓋蓋在麵盆上,然後端著麵盆放在客廳的地上,利用地暖的溫度加速發酵的過程。
這會兒熊仔已經躲在角落中瑟瑟發抖,倒是不用擔心它出來搗亂。
忙完這些之後,徐拙開始炒黃豆麵。
黃豆麵是驢打滾必不可少的配料,也是驢打滾的點睛之處。
要是沒有黃豆麵的存在,驢打滾也不會成為一款風靡整個北方的點心。
甜膩的黃豆麵配上軟糯的黃米麵,這是驢打滾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地方。
黃豆麵可以在家做。
炒鍋裡不放水,開小火把黃豆炒一下,然後用料理機的研磨功能把黃豆打成粉末就行。
這樣做出來的黃豆麵非常香,而且比較純粹,不會有什麼雜質在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