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不一樣的誇獎方式【求票】(1 / 2)

趙金馬拿著一片生菜葉鋪在案板上,在菜葉上蓋上一張豬肥膘片,然後用菜刀把多餘的生菜葉裁掉,讓剩餘的葉子和豬肥膘大小一致。

接著把這片豬肥膘拿起來放在一邊,抹上一層乾澱粉,然後用勺子舀一些雞肉蓉和豆腐渣拌好的餡料放上去。

餡料差不多鋪一厘米厚,然後用勺子輕輕抹平,再把邊緣多餘的餡料刮去。

這一步做好後,再把剛剛裁好的生菜葉拿起來,放在乾澱粉中,讓生菜的一麵沾滿澱粉。

然後小心捏著菜葉,把沾著澱粉的那麵鋪在餡料上,形成“豬肥膘——餡料——生菜葉”這樣一個狀態。

之所以放澱粉,是為了讓餡料和菜葉黏得更牢固一些。

把所有豬肥膘都這樣弄好,接著趙金馬把做好的蛋清糊端過來,準備下鍋。

今天準備的量不少,徐拙提前把燃氣餅鐺預熱上了。

鍋裡倒油,差不多一厘米深左右。

油熱後,趙金馬一手拿一雙筷子,雙手一塊兒用勁兒,把剛剛用豬肥膘和餡料做好的厚片平著夾起來,慢慢放進蛋清糊中。

等到表麵沾滿蛋清糊之後,便重新夾起,菜葉向下放入平底鍋中開始煎炸。

趙金馬一邊做一邊說道:“剛剛做餡料的時候,假如放點澱粉進去,夾的時候就會輕鬆很多。但是這餡料中放了澱粉口感就變差,所以我沒放。”

頓了一下他提醒徐拙:“要是你們店裡上新那該放澱粉就得放,不然太影響效率了。”

徐拙點點頭,很理解趙金馬的這個建議。

雖然這麼做有些不地道,但做餐飲本就是這樣。

自己吃是享受味道和口感,而在店裡上新,就得先考慮利潤。

利潤低就得提高效率,不然半天就做一道菜,那這麼多人吃什麼喝什麼啊?

所有的“假豆腐片”全都下鍋後不久,一股好聞的香味兒就從鍋裡飄出。

趙金馬拿著筷子開始翻麵。

菜葉上沾著的蛋清糊已經煎得煎黃,甚至把裡麵的菜葉給完全遮擋起來,看上去確實跟煎的豆腐片很相似。

豬肥膘這麵煎製大概兩分鐘之後,趙金馬把燃氣餅鐺微微傾斜,用勺子把裡麵多餘的油脂舀了出來。

接著把鍋裡這些已經煎得煎黃的豆腐片擺個花型,端著之前剩下的蛋清糊慢慢淋入鍋中。

鍋貼的做法終於來了。

做完這一步之後,就把鍋裡的火關小,儘量讓下麵那層豬肥膘多煎一會兒,把豬油煎出來,這樣味道才會更香。

又過一分鐘,等到那層蛋清糊已經凝固,趙金馬就把火關掉,讓鍋裡的餘溫繼續煎製。

假如想吃外皮鬆軟的,這會兒可以把鍋蓋蓋上,悶一會兒,這樣豆腐片的外皮就從酥脆變成了鬆軟。

當然了,大部分人還是更喜歡外皮酥脆的。

就像這道鍋貼豆腐,外皮酥脆,內裡鮮嫩,這種複合型口感的菜品,才是大眾更喜歡的。

趙金馬覺得差不多的時候,用鍋鏟在鍋裡劃拉幾下,把豆腐片分開,然後盛在盤子裡。

“這鍋貼豆腐是蘸著椒鹽吃的,小拙可以讓你們店裡的廚師嘗嘗,行的話就挑個時間上新,畢竟春天了嘛,該上新菜了。”

徐拙應了一聲,拿來幾雙筷子,給旁邊圍觀的馮衛國等人都發一下,然後夾起一片鍋貼豆腐,在椒鹽中蘸一下送進嘴裡。

那層蛋清糊入口酥脆酥脆的,加上有椒鹽在,讓嘴裡酥酥麻麻的,用力咬一口,豆腐隨即就被咬開。

豬肥膘的那一麵香味撲鼻,油脂豐盈,而生菜葉的一麵卻完全相反,給菜品增加了蔬菜的那種清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