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光做醬板鴨需要用老油封湯,幾乎所有的品類的鹵味,在製作的時候,都有這一步。
徐拙把熬好的老油倒進高湯中,放入鹵料包和食鹽,再往鹵湯中放入小半筐乾辣椒段,然後開始熬煮。
等鹵湯燒開的時候,徐拙又拿了個小一點的鹵料包,裡麵放入兩把紅曲米,同樣放進鹵湯中。
放紅曲米的目的是給醬板鴨上色,使得鴨皮呈紅潤的棗紅色,讓人一看就想吃。
除此之外,鹵湯中還得放糖,這樣鴨肉吃起來會稍稍回甘,並且還能中和辣味兒和香料的衝味兒,使得所有味道都會變得柔和起來。
不過放糖不能太早,得等鴨子下鍋之後,估摸著鹵湯的味道已經浸入鴨肉中之後再放。
這樣鴨肉吃起來就不會是甜膩膩的了。
徐拙一邊給曹坤講著,一邊等著鹵湯熬好。
其實醬板鴨的做法有很多,各家都不一樣。
徐拙做的這個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好掌握一些。
熬了差不多一小時後,鹵湯已經熬好,徐拙把鴨子一隻隻下鍋,然後把火調成微火,讓鍋裡的鹵湯保持將滾不滾的狀態。
這個時候是做鹵味的最佳狀態。
因為鹵湯被老油封著,味道和熱量散不出去,會更好的滲入到鴨肉中。
十分鐘後,徐拙把火關掉,然後往鍋裡倒了小半碗白砂糖,用勺子攪動一下,然後把鍋放在一邊燜著。
剛剛鴨子已經在烤爐中烤乾,加上鹵湯濃鬱,所以不用熬煮太久,十分鐘足矣。
接著關火再悶半小時,讓味道徹底浸入到鴨肉中,湖南一絕的醬板鴨就可以出鍋了。
不過就算出鍋,這些鴨子也不能立即吃,還得掛起來風乾才行。
徐拙把一隻隻鴨子撈出來,此時的樣子,比入鍋前那乾巴巴的樣子,不僅多了幾分油潤,而且顏色也從金黃色變成了深紅色。
看上去有點山東風乾雞的感覺。
讓人很有食欲。
而散發出來的鹵香和香辣味兒,更是讓人聞之垂涎。
先把醬板鴨晾乾水分,用刷子在表麵均勻的抹上一層香油,然後再掛起來繼續風乾一整天,這樣醬板鴨才算真正做好。
之所以抹香油,自然不單單是為了給鴨肉增香,更重要的是封住醬板鴨的味道,免得在風乾的過程中,鴨肉的味道也會一並消散。
醬板鴨肉味道鮮美,吃起來口感細膩,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不管佐酒配餐,都是絕佳的搭配。
醬板鴨還具有食療效果,可“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不僅可以補疲勞,還可消毒熱、利小便、這是多數溫熱性肉禽類所少見的。
徐拙囑咐曹坤把做醬板鴨的每一步都琢磨透,弄明白後就開始上新。
不過在上新前,得做好宣傳工作才行。
正好,也試試袁康的深淺……
————————————
不知不覺一千章了,真快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